导图社区 外科-关节脱位
这是一篇关于关节脱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髋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肘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
编辑于2025-07-26 09:00:45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
周围有坚强的韧带与强壮的肌群
只有高能量暴力才脱位
多为多发性创伤
髋关节后脱位
最常见
病因
交通事故
屈膝&髋关节屈曲内收位,股骨轻度内旋
膝部受到撞击,髋关节间接损伤
后下部薄弱区脱出
分类
Ⅰ型
单纯脱位或伴有髋臼后壁小骨折片
Ⅱ型、Ⅲ型、Ⅳ型
均有股骨头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
Ⅴ型
股骨头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
临床表现和诊断
1. 明显外伤史,通常暴力很大,例如车祸或高处坠落
2. 有明显的疼痛,髋关节不能主动活动
3. 患肢短缩
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4. 可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
大转子上移明显
5. 髋关节后脱位可合并坐骨神经损伤
以腓总神经损伤为主的体征
现足下垂、趾背伸无力
足背外侧感觉障碍等
暂时性功能障碍伤后逐渐恢复( 2~3 个月)
6. 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
治疗
Ⅰ型损伤的治疗
复位
需肌肉松弛
必须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
最初 24~48 小时是复位的黄金时间
Allis 法,即提拉法
固定、功能锻炼
3 个月
Ⅱ~Ⅴ型损伤的治疗
可能引起创伤性骨关节炎
因此主张早期切开复位与内固定
髋关节前脱位
较少见
病因
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
髋关节处于外展、外旋位时
受到轴向直接暴力
临床表现和诊断
强大暴力所致外伤史
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
腹股沟处肿胀,可摸到股骨头
治疗
复位
内旋内收法
固定、功能锻炼
髋关节中心脱位
少见
最严重
病因
侧方的暴力,直接撞击在股骨粗隆区
使股骨头水平向内移动,穿过髋臼内侧壁而进入骨盆腔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为高能量损伤
多合并髋臼骨折
后腹膜间隙内往往出血很多,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大腿上段外侧方往往有大血肿
肢体短缩情况取决于股骨头内陷程度
合并腹部内脏损伤的情况并不少见
治疗
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合并腹部内脏损伤
抗休克
早期切开复位
桡骨头半脱位
解剖
肱骨小头凸面形成关节
位于关节囊内,无韧带肌腱附着,稳定性差
病因
5岁以下儿童(发育不完全,环状韧带/关节囊可嵌入)
向上提拉旋转
临床表现&诊断
儿童手、腕被动向上牵拉受伤史
前臂半屈&旋前位,肘部外侧压痛
X线常不能发现脱位
唯一拍片子阴性的关节脱位
治疗
不麻醉即可手法复位,不必固定
肘关节脱位
脱位第二,第一是肩关节
解剖
肱骨下端、尺骨鹰嘴、桡骨小头,关节囊、内外侧副韧带
临床表现和诊断
肘后突畸形
肘后三角关系发生变化
治疗
非手术为主
肩关节脱位
脱位第一
解剖
盂肱关节
肩胛盂浅,肱骨头大
病因
间接暴力
肱骨头突破肩关节囊
分类
方向
前脱位
薄弱
后脱位
上脱位
下脱位
肱骨头位置
锁骨下
喙突下
关节盂下
全脱位
临床表现&诊断
上肢着地受伤史
方肩畸形
Dugas征阳性
手搭对侧肩,肘不能贴胸壁
严重可合并腋神经血管损伤
治疗
首选麻醉下手法复位+外固定
陈旧性切开复位,血管神经损伤尽早手术
肩锁关节脱位
解剖
肩峰和锁骨外端
关节面垂直方向
肩锁韧带&喙锁韧带
病因
青年
直接暴力多见
肩峰猛向下
分型
Ⅰ
关节囊、韧带未断裂,不脱位
三角巾悬吊
Ⅱ
部分断裂,半脱位
手法复位,衬垫外固定
Ⅲ
完全断裂,完全脱位
手术
临床表现
体征和X线与三型对应
下肢骨折1
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颈骨折
解剖
成角
颈干角
127°
外翻≥140
内翻≤110
前倾角
12-15°
血流供应
凹部
小凹动脉
进入股骨头
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
最重要营养动脉(发自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分支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 2/3~4/5
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旋股外侧动脉
病因
中老年多见
骨质下降相关
轻微扭转即可
青少年少
需很大暴力
分类
1、骨折线部位
股骨头下骨折
血运最差
经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基底骨折
2、骨折线方向
内收型骨折
(Pauwels 角)大于 50°
不稳定骨折
外展型骨折
(Pauwels 角)<30°
3. 按移位程度
Garden 分型
骨折近端正位 X 线片上骨折移位程度
Ⅰ型
不完全骨折
完整性部分中断或嵌插骨折
Ⅱ型
完全骨折但不移位
Ⅲ型
完全骨折,部分移位且股骨头与股骨颈有接触
最多见
Ⅳ型
完全移位的骨折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中、老年人有跌倒受伤史
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不立即障碍仍能行走,但数天后疼痛加重甚至完全不能行走
稳定型—>不稳定型
①伤肢出现外旋畸形
一般为 45°~60°
肌肉牵拉
伤肢短缩
①Bryant 三角底边较健侧缩短
②很少出现髋部肿胀及瘀斑
可出现局部压痛及轴向叩击痛
③大转子有向上移位越过Nélaton 线
经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
治疗
非手术
不能耐受手术的
全身状态好后尽早手术
手术方法
①闭合复位内固定
空心拉力螺
股骨头坏死率低,能用的尽量用此法
②切开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失败,或青壮年的陈旧骨折不愈合
③人工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身情况尚好,预期寿命比较长的 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病人
半髋关节置换术
对全身情况差、合并症比较多、预期寿命比较短的老年病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解剖
大转子
转子间
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处
承受剪切应力最大的部位
小转子
松质骨
股骨矩
股骨颈、干连接的内后方
致密的纵行骨板
决定了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
病因
中老年骨质疏松
分类
Ⅰ型
顺转子间骨折,骨折无移位
稳定性骨折
Ⅱ型
小转子骨折轻微
可获得稳定的复位
稳定型
Ⅲ型
小转子粉碎性骨折
不能获得稳定的复位
最多见
Ⅳ型
Ⅲ型骨折加大转子骨折
Ⅴ型
逆转子间骨折
于内收肌的牵引存在移位的倾向
不稳定型
临床表现和诊断
转子区出现疼痛、肿胀、瘀斑和下肢不能活动
转子间压痛,下肢外旋畸形明显
可达 90°,有轴向叩击痛
下肢短缩
治疗
非手术治疗
手术禁忌证者
易并发症
手术治疗
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
恢复股骨矩的连续性,矫正髋内翻畸形,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避免并发症
不稳定型切开内固定
PFNA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
解剖
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应力最大的管状骨
强大暴力才能发生
骨折后的愈合与重塑时间也更长
病因
直接
重物直接打击、车轮碾压、火器性损伤
的横形或粉碎性骨折
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
间接
高处坠落伤、机器扭转伤
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周围软组织损伤较轻
分类
上 1/3
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和外旋肌
近折端向前、外及外旋
股四头肌、阔筋膜张肌及内收肌
向近端后方移位
中 1/3
内收肌群
骨折断端向外成角
下 1/3
腓肠肌和肢体的重力作用
远折端向后方移位
可能损伤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腓总神经
股前、外、内侧肌
近折端向前移位
断端重叠,形成短缩畸形
临床表现和诊断
骨折特有表现,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X 线正、侧位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的准确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单一股骨干骨折因失血量较多,可能出现休克前期临床表现
合并多处骨折,或双侧股骨干骨折,发生休克的可能性很大
下 1/3 骨折后
远折端向后移位
可能损伤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腓总神经
治疗
非手术治疗
3 岁以下儿童
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手术禁忌症者行持续牵引 8~10 周
手术
成人和 3 岁以上儿童
手术内固定治疗
成人
锁髓内钉
儿童
弹性钉
股骨远端骨折
髌骨骨折
足部骨折
踝部扭伤
胫腓骨骨干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韧带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