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这是一篇关于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病原学,二、流行病学,三、发病机制,四、临床表现,五、实验室检查,六、诊断,七、鉴别诊断,八、重症管理,九、治疗,中医治疗,十、病例发现与报告,十一、医院感染控制及解除隔离标准,十二、预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一、病原学
病毒特性:披膜病毒科,球形包膜,单股RNA
基因型:西非型/东-中-南非型/亚洲型
灭活条件:
对热敏感,56℃30分钟
不耐酸,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酚类、碘伏和季铵盐化合物等消毒剂
紫外照射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非人灵长类
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伊蚊叮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持久免疫
流行特征:全球119国本地传播,中国存在“输入性病例-本地传播流行”模式
三、发病机制
病毒血症期:发病3天内达高峰,常于病后5~7天消失
靶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病理机制: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释放、白细胞募集、凝血因子与补体相关蛋白失调,造成成骨细胞功能受损、骨质破坏,并可引发全身性感染和多器官损伤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1-12天,常为3-7天
核心症状:发热/关节痛/皮疹
发热:急性起病,中低热为主,热程1-7天
关节痛:首发症状,24~48小时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
常累及远端小关节、膝肩等大关节
皮疹: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
其他:
非特异性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和肌肉疼痛
部分:淋巴结肿大伴触痛
眼部:结膜炎,少数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和葡萄膜炎等眼部表现。
儿童特点:高热3-5日/关节疼痛/面部皮疹; 新生儿:发热/喂养困难/皮疹/肢端瘀斑/水肿
并发症:脑膜脑炎/脊髓炎/心肌炎/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罕见); 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五、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血小板↓、转氨酶↑
生化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肌酸激酶(CK)↑。
脑脊液检查:并发脑膜脑炎时脑脊液检查符合病毒性脑炎改变
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核酸PCR/病毒分离
抗体IgM-IgG
IgM抗体于发病3~4天可检出,5天后阳性率增高,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阴性不能排除感染
gG抗体于发病后第5~8天可检出,可持续数年。
影像学:关节滑膜炎/关节肿胀/关节腔积液/腱鞘炎
六、诊断
疑似病例:发病前12天内,流行区暴露+临床症状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IgM阳性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
核酸阳性
或 病毒分离阳性
或 IgG抗体阳转/恢复期较急性期IgG4倍升高
七、鉴别诊断
登革热:出血倾向/血小板↓↓/休克风险高
核酸鉴别
寨卡病毒:关节痛轻/小头畸形风险
传染性红斑:面颊部红斑样皮疹伴有口周苍白圈
核酸及病毒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其他:疟疾、其他甲病毒感染、流感、麻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湿热、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八、重症管理
重症病例:至少有一个器官或系统出现功能障碍
1.神经系统受累:脑膜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脊髓炎等; 2.心脏受累:心肌炎、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3.急性肝损伤:血清ALT或AST>1000IU/L或总胆红素>85.5μmol/L; 4.出凝血障碍:皮下血肿、便血等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高危人群:
1.婴儿; 2.老年人(65岁以上); 3.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妇女; 4.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5.免疫抑制者(器官移植、AIDS、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重症预警指标:
1.持续高热或退热后病情加重; 2.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嗜睡等; 3.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胸闷、胸痛、心律失常、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 4.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5.出血表现:皮肤瘀斑、黏膜出血、黑便等。
九、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避免负重/监测/禁用NSAIDs
对症处理:
退热:物理降温/对乙酰氨基酚 镇痛:对乙酰氨基酚/局部外用贴剂/红外线等物理治疗 止痒:抗组胺药/炉甘石洗剂外用
重症治疗:器官功能维护/液体管理/凝血调节
中医治疗
急性期:清热化湿等
恢复期:分型论治(蠲痹/健脾/疏肝)
外治法:沐足/放血/中药熏洗/中药湿敷
十、病例发现与报告
报告要求:24小时内网络直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病例类型:疑似/临床/确诊
十一、医院感染控制及解除隔离标准
院感控制:防蚊隔离/感染控制/终末消毒/孳生地清理
解除隔离:热退24h+核酸阴性或病程>7天
十二、预防
疫苗:暂无可用
核心措施:蚊媒控制
个人防护:驱蚊剂/蚊帐/长袖衣物/疫区旅居,防止感染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