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1教师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基本能力;专业素质重在测试申请人员在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艺术概论之艺术的当代嬗变知识梳理,包括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艺术、当代媒介与艺术传播、创意产业和艺术市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状况四部分。
这是一篇关于第九章:艺术观念的思维导图,艺术观念包括了中国艺术观念的演变、西方艺术观念的演变和马克主义艺术观念等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影响广泛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潮流。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具体艺术思潮的兴衰起落都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都同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变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思潮紧密相连。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综合素质
职业理念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新课改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
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实施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教育对象
面向所有学生和面向少数学生
教育目的
德智体美劳心理教育全面进行和偏重知识忽略其他
能力培养
各种能力培养和只注重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教育和死记硬背、重复训练
学生评价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筛选性评价,以成绩为主要标准
教学内容
降低难度,重视综合,联系实际和教学内容偏难,脱离实际,忽略实践
教育着眼点
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学习和局限于学校
素质教育容易出现的误区
不要尖子生
什么都学、什么都好
多开展课外活动、文体课
不要学生刻苦学习
不要考试
影响升学率
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权责
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有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体差异性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有差异的学生共同发展
性别差异
民族差异
地域差异
家庭背景差异
身心发展水平差异
教师观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别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对待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实践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的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重视沟通,提升交往与合作能力
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专业发展的内容
道德素养
专业知识素养
通识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
专业能力素养
设计教学的能力
表达能力
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创新能力
教育教学机智
反思能力
心理素养
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良好的抗压能力
专业发展的方法途径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在职通过校本研修的方式)
个人反思
教师集体同伴互助
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反思教学经验
专业发展的意识
终身学习意识
自主发展意识
教师发展的三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97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
尊重家长
廉洁从教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教师职业行为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思想行为规范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
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依法行教,不从事有偿家教、以职位之便谋取私利等
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前:端正教学态度,严肃对待教学工作,熟悉教材,认真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
中: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引导学生思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按时上下课,不占课缺课拖堂
后: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指导学生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改正学习上的不良习惯
教师人际行为规范
对学生有耐心和爱心,尊重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对家长保持合作,尊重和理解家长
对同事保持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对管理者理解和尊重,服从安排,积极配合
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对学生 整洁朴实、美观大方
和自己性格相得益彰
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
与教学情境相符合
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使用普通话
语义明确、表达清楚
语句完整、上下连贯有逻辑
与时俱进,丰富语言
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对全体学生的爱
互相的、双边的
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始终信任学生
赏识学生
公平公正对待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
严而有理
严而有度
严而有恒
严而有方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平等的沟通关系
良好的沟通习惯
积极主动
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理性客观
及时通报,尤其是在突发事件时
认真听取家长意见
尊重家长的人格
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尊重、理解、协作
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尊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