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侵犯名誉权、人身权的犯罪
这是一个关于侵犯名誉权、人身权的犯罪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直击重点,帮助法考的小伙伴快速掌握的考点知识,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助力您通关法考!
这是一个关于十三、国家出资公司的思维导图,梳理了国家出资公司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管理机构,以及国有独资公司独特的组织机构设置和相关规定。
这是一个关于十二、股份有限公司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股份公司的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份发行与转让,上市公司。
这是一个关于十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有限公司的设立,股权转让,组织机构,股东会会议制度,董事会与监事会制度,经理,法定代表人,只有一个股东的公司。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侵犯名誉权、人身权的犯罪
侮辱罪
法条
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有困难的,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保护的法益:他人的外部名誉
侮辱对象:特定的自然人(不包括死人,不包括单位)
侮辱行为
暴力:指程度较低的有形力,不包括程度较高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行为
其他方法:指非暴力的方法,包括使用语言、文字、图像等
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公然性,指能为多数人或不特定人所知晓(不要求被害人在现场)
侮辱内容可以是真实事实,也可以是捏造的虚假事实
诽谤罪
概念:指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足以败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诽谤对象:特定自然人(不包括死人)
诽谤行为
捏造虚假事实+公然散布
明知是捏造事实,故意公然散布。诽谤行为要求公然进行
诽谤行为只能使用非暴力方式
诽谤内容只能是虚假事实且足以使人相信
散布的事实不足以使人相信,不是诽谤,但有可能构成侮辱
诬告陷害罪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告,而是错告,或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保护的法益:人身权利,主要是人身自由
行为主体:已满16周岁的人(不真正身份犯)
行为对象:他人(不包括单位)
实行行为
捏造事实,只是预备行为。实施诬告,才是实行行为
着手标准:向司法机关实施告发行为
诬告内容:虚假的犯罪事实
向司法机关告发时,犯罪程度、情节上有差异的,不是诬告
主观是故意,要求有诬告目的
被害人承诺:被害人可承诺放弃此法益
既遂标准:司法机关收到诬告材料,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调查活动
诬告企业犯逃税罪的,也能追究其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
刑讯逼供罪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构成要件
行为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真正身份犯)
刑讯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行为方式:刑讯+逼供
主观是故意,要求有逼供目的(至于为公还是为私,在所不问)
罪数问题
为了刑讯逼供而使用暴力的,整体是一个行为,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定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致人伤残、死亡,是过失行为的,将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行为拟制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暴力取证罪
法条:与刑讯逼供罪一个条文
行为主体:司法工作人员(真正身份犯)
取证对象:证人(广义的证人)
暴力取证。使用胁迫、欺骗、测谎仪等方式,不属于暴力取证
虐待被监管人罪
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被监管人
刑事未决犯和已决犯
被行政拘留的人
被强制戒毒的人
“体罚虐待”:指体罚或虐待,而非仅限于体罚式的虐待
共犯问题:监管人员指使他人虐待被监管人员的
他人构成故意伤害罪实行犯,监管人员构成故意伤害罪教唆犯
监管人员构成虐待被监管人罪的间接正犯,他人构成虐待被监管人罪的帮助犯
他人构成破坏监管秩序罪的实行犯,监管人员构成破坏监管秩序罪的教唆犯
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
法律拟制:将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行为拟制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