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主要内容包括:危险作业安全管理流程,动火作业现场管理要点,高处作业现场管理要点,临时用电作业现场管理要点,吊装作业现场管理要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要点。
编辑于2025-09-22 22:14:02主要内容包括:危险作业安全管理流程,动火作业现场管理要点,高处作业现场管理要点,临时用电作业现场管理要点,吊装作业现场管理要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要点。
这是一篇关于特种设备(使用)全流程管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特种设备基础知识,特种设备管理流程,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
这是一篇关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专项培训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认知,二、化整为零 正确划分风险辨识单元,三、条分缕析 组织全面辨识危险源,四、正确逻辑 确定危险源管控层级,五、理清思路 制定可执行的直接措施,六、应用技巧 用管理手段将直接措施落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主要内容包括:危险作业安全管理流程,动火作业现场管理要点,高处作业现场管理要点,临时用电作业现场管理要点,吊装作业现场管理要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要点。
这是一篇关于特种设备(使用)全流程管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特种设备基础知识,特种设备管理流程,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
这是一篇关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专项培训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认知,二、化整为零 正确划分风险辨识单元,三、条分缕析 组织全面辨识危险源,四、正确逻辑 确定危险源管控层级,五、理清思路 制定可执行的直接措施,六、应用技巧 用管理手段将直接措施落地。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流程
作业申请
危险作业票需填写清晰,不得涂改
组织开展风险识别、制定管控措施
同一作业涉及其他危险作业时,也应办理作业申请
现场交底与布置
现场布置
指定作业人和监护人
清理作业现场的各类杂物
设置围挡,警戒、警示标志
对存在交叉作业的,应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
安全交底
内部作业
作业内容
危害因素和管控措施
危险作业安全要求
安全操作规程
急救援设备、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
事故的现场处置和上报流程
119、120求助的注意事项
外部作业
对承包商交底
作业现场的地下管线、电气线路等隐蔽工程图纸
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及要求
奖惩标准、危险作业审批流程、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流程等相关内容
承包商内部交底
项目施工作业特点及风险
针对风险的防范管控措施
危险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
事故后的避险和急救措施
进入现场的安全注意事项
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安全生产责任
应执行的安全规范、标准、制度
安全设施设备和施工条件
安全投入保障
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事故应急救援
安全生产绩效考核
违约责任
其它要求及责任
现场审批
作业日期等内容填写正确无缺失、修改
作业风险分析、管控措施与作业实际贴合,无错填现象
各类人员人员签字无缺失
核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
核实特种设备检测情况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情况
按照审批流程进行分级审批
作业与过程监督
作业人
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与个体防护用品
出现异常立即中断作业,撤离作业现场
监护人
持续对作业进行监护,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防护装备
和作业人员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出现异常情况时,发出撤离警告,并协助人员撤离
警告并劝离未经许可试图进入作业区域的人员
作业负责人、相关管理人员应对作业现场进行巡查,发现有隐患,立即要求整改
作业结束确认
作业结束后,将作业现场恢复原状,并清点设备和作业人员
涉及到动火作业时,作业结束半小时后,检查作业现场无火源遗留
涉及到有限空间时,应将有限空间的物理隔离措施复原
安全职责
作业负责人
填写作业票,办理作业审批手续
明确作业人员、监护人员
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组织作业人员对现场进行布置
开展作业过程巡查
确认作业结束条件
作业人
接受危险作业前的交底培训
按照风险防控措施,对作业现场进行布置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与个体防护用品
服从作业现场负责人安全管理
出现异常时立即中断作业,撤离作业现场
监护人
受危险作业前的交底培训
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落实不到位或措施不完善时,有权下达暂停或终止作业的指令
持续对作业进行监护,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和作业人员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出现异常情况时,发出撤离警告,并协助人员撤离
警告并劝离未经许可试图进入作业区域的人员
作业审批人
到现场结合作业证填写内容进行现场审核
作业票内风险分析与管控措施内容与作业实际贴合,无错填现象
监护人员、作业结束确认人等人员签字无缺失,作业日期、巡检情况等内容填写完整无缺失
涉及特种作业的,核实作业人员的持证情况
涉及特种设备的,核实特种设备的检测情况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情况
动火作业现场管理要点
定义
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作业申请
明确动火方式:不同的动火方式涉及的风险不同
营业场所在营业时间不得开展动火作业
确认天气情况:五级风以上(含五级)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
现场布置
基本要求
作业人需持证上岗(焊工证)
清理作业现场的可燃物
配备消防器材(灭火器)
个体防护用品齐全、完好 (防尘口罩、电焊面罩、电焊手套、电焊服)
涉爆场所气体分析合格
电焊作业
设备要求
电焊机械应放置在防雨、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焊接现场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电焊机本体、电源线路、焊钳,无破损、老化等
电焊机需设置漏电保护器
焊机接线端子处防护完好
电源线一次线不超过5m,二次线不超过30m
作业要求
搭铁与焊件完全接触
建筑和设备的金属部分和架构等不得作为焊接回路
构成焊接回路的电缆禁止搭在气瓶等易燃品上
不得在裸露的可燃材料上直接动火
不得对盛有或盛装过可燃液体、易燃易爆危险品且未清洗的存储容器进行电焊作业
停止作业时,应从焊钳上取下焊条
气焊作业
设备要求
气瓶减压阀出口处安装回火阀
气瓶压力正常
气瓶保持直立,采取防倾倒措施
氧气瓶、气瓶阀、接头、减压器、软管及设备等与氧接触的各种元件无油脂
软管完好无老化
气瓶软管应使用专用夹具,不得使用铁丝进行捆绑
氧气软管应为蓝色,乙炔等可燃性气体软管为红色
作业要求
凹形底气瓶及带圆形底座气瓶可采用徒手倾斜滚动的方式近距离搬运
不应用肩扛、背驮、怀抱、臂挟、托举或二人抬运的方式搬运
气瓶与火源距离不小于10米
氧气瓶与乙炔瓶距离不小于5米
避免高温和暴晒
安全交底
作业要求:一天一证一动火点
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现场审批
内容填写正确无缺失、涂改
管控措施与作业实际贴合
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有效
人密场所需主要负责人审批
作业结束确认
动火结束30分钟内不离人
现场无遗留火种,易燃物品未覆盖在动火点上
动火结束半小时后,现场无明火、冒烟与发热现象
焊机等电气设施电源已切断
现场整理整顿,器材归位
高处作业现场管理要点
定义
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作业分级
一级
2≤h≤5
可能坠落半径为3m
二级
5<h≤15
可能坠落半径为4m
三级
15<h≤30
可能坠落半径为5m
四级
>30m
可能坠落半径为6m
作业申请
明确登高方式:不同的登高设备涉及的风险不同
确认天气情况:五级风以上(含五级)天气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高处作业
现场布置
基本要求
作业人需持证上岗(高处作业证)
焊接、电工 —— 从事本职业相关的高处作业不需要持证上岗
个体防护用品齐全、完好 (安全帽、安全绳、安全网)
使用工具包或失手绳
人字梯
四要
人字梯应架设在坚实、平整、防滑的地面上,限位装置展成直线状态
工作区域内的门和窗户固定好,防止行人、车辆或门与人字梯发生碰撞
上下人字梯时应面朝人字梯,双手抓牢,三点接触,一步一级
作业时,应设置专人扶住人字梯
四不要
禁止两人及以上人员同时作业
禁止站立在无平台和扶手/横杆的人字梯的最上面两档踏板上作业
人字梯未采取固定措施的情况下,不得在高空踏离人字梯
禁止过度探伸作业和过大的侧向用力作业(皮带扣/肚脐保持在梯框内)
脚手架
搭设场地应坚实平整
作业架架体的高度不宜大于8m,高宽比不应大于3:1,当架体的高宽比大于2时,在移动就位后使用前应设抛撑
架体顶部作业平台应满铺脚手板,架体有供人员上下的斜梯
脚手架底部万向轮固定牢固
移动作业架时,作业架上禁止有人
作业架在有可能通过车辆的地方作业时,周边设置有相应的防撞措施(如:警示带或防护栏杆)
移动升降平台
禁止在松软的泥土上使用移动升降平台
移动登高车作业区域地面平整,无凸点、斜坡、坑洞等情形
作业场所涉及可能出现其他移动设备或车辆时,应在移动登高车周围,采用拉警戒线、设置路锥或路障等方式进行警示
移动登高车作业区域高处有障碍物及带电导体时,应提前清理及切断电源
起升移动登高车前,应将平台入口门关闭,并锁闭固定
起升移动登高车前,应将安全带系挂在防护栏杆上
起升移动登高车时,作业人员严禁将身体探出平台护栏外,并观察上升区域状况,防止碰撞
作业人员禁止踩踏工作平台踢脚板、中部栏杆或顶部围栏
作业人员禁止使用梯子、厚木板或其他设备增加、延伸高度
禁止使用移动登高车运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品
安全交底
安全防护用品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创伤急救方法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现救后送
现场审批
内容填写正确无缺失、修改
管控措施与作业实际贴合
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有效
作业结束确认
现场无遗留的零件、工具等
人员已经全部离开登高作业设备
气设施电源已切断
现场整理整顿,器材归位
临时用电作业现场管理要点
定义
在正式运行的电源上所接的非永久性用电
作业申请
明确电压等级:不同电压等级的特种作业证书不通用
现场布置
基本要求
作业人需持证上岗
高压、低压、建筑电工
个体防护用品齐全、完好
绝缘手套、绝缘鞋,每半年进行一次检验
环境要求
提前策划、确认临时用电线路敷设的路径及方式,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线路敷设或临时用电地点涉及可能存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应对其周围环境进行可燃气体检测分析
临时用电线路经过有高温、振动、腐蚀、积水及产生机械损伤等区域,不应有接头,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大风、暴雨、暴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后,用电单位负责人应对临时用电设备设施和线路进行检查
送电前,对整个线路进行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再送电
三级配电系统
总配电柜
分配电箱
室外使用时,应具有防水、防雨功能,户外落实安装的配电箱、柜,其底部离地面不应小于20cm
配电箱设置于干燥、通风场所,不得置于潮湿或有积水场所;配电箱内干净整洁,无杂物
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
金属配电箱门与金属箱体采用编织软铜线进行跨接
每天对线路进行检查,确认:电源线无破损、导线裸露现象;漏电保护器完好,动作灵敏;I类设备的接地保护无断裂、缺失
开关箱
用电设备
应至少每年由专职人员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包括绝缘电阻等)
“合格”标志:工具编号,检查单位名称,检查人员姓名,有效日期等
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源线及插头不得任意接长、拆换、更换
电源线长度不够时,应采用耦合器进行联接
手持电动工具进线孔处应设置保护衬套,衬套可靠固定
形状能防止电源线受到损伤,且不借助工具就不能拆下
额定砂磨能力大于55mm的手持式砂轮机应设置防护罩
且不应随意拆卸
额定砂磨能力大于100mm的手持电动工具应至少有两个手柄,只要形状合适,其中一个可以是机身
一机一闸一漏保
用电线路
架空线路应架设在专用电杆或支架上,其架空线最低位与地面距离,作业现场不低于2.5m,若穿越机动车道不应低于5m
沿墙面或地面敷设线路时,敷设路径应有醒目的警告标志;沿墙地面敷设时,应沿建筑物墙体根部敷设
穿越道路或其他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设置防护措施并保持干燥
电缆或绝缘导线不得盘卷后直接捆绑在设备、脚手架、树木、金属构架等物品上
禁止使用接线板分接多个用电设备
在开关上接引、拆除临时用电线路时,其上级电源端应断电、加锁,并挂安全警示标牌,接、拆线路作业时,应有监护人在场
安全交底
触电急救
断开事故点的控制电源
无法切断电源时,用干燥绝缘物挑开接触点
对人员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比如心肺复苏
作业结束确认
现场无遗留的零件、工具、电动工具等
现场临时配电箱、漏电保护、电气线路等已拆除
现场整理整顿,器材归位
吊装作业现场管理要点
定义
利用各种吊装机具将设备、工件、器具、材料等吊起,使其发生位置变化的作业过程
作业分级
三级
m<40t
二级
40≥m ≥ 100t
一级
m>100t
40t以上、重物形状复杂、刚度小,需要编制吊装方案
作业申请
明确吊装等级:确认是否已经编制和审核吊装方案
确认天气情况:大雪、暴雨、大雾及六级风以上(含六级)天气时,不应进行吊装作业
现场布置
设备要求
特种设备
张贴使用标志
定期检验合格
人员持证上岗
汽车吊
检验合格
车辆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齐全
作业环境
吊车支撑应全部展开,吊车必须有垫木且大于支腿面积的3倍,
汽车起重机停放的地面应平整坚实,支腿支撑面硬实无坑洞、线缆、管线等
不得停放在斜坡上进行吊装作业
安全距离
电气
1<U
1.5m
5≤U≤35
3m
U≥60
0.01(U-50)+3m
坠落
>30m
6m
15<h≤30
5m
5<h≤15
4m
2≤h≤5
3m
现场审批
内容填写正确无缺失、修改
管控措施与作业实际贴合
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有效
设备设施完好、有效
特种设备符合检验要求
个体防护用品齐全、完好
作业场所符合要求
作业与过程监督
十不吊
超载
埋地
歪拉斜吊
重量不明
捆扎不牢
棱角无防护
安全装置失效
恶劣天气
指挥信号不明
吊物站人
作业结束确认
现场货物已摆放妥当
吊具、吊钩已收置完毕
现场警戒区和警戒标志拆除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要点
定义
封闭或者部分封闭,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人员可以进入作业,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主要危害
气体危害
缺氧
氧含量的合格值19.5%~23.5%
中毒
有毒气体浓度应低于GBZ2.1的限值要求
燃爆
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
其他危害因素
淹溺
高处坠落
触电
机械伤害
有限空间管理
在有限空间出入口等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在具备条件的场所设置安全风险告知牌
对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有限空间采取上锁、隔离栏、防护网或者其他物理隔离措施,防止人员未经审批进入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现场布置
基本要求
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
清洗、清空、置换
配备防爆设备与工具
配备防护用品、救援装备
呼吸防护
持续送风式
头部防护
每名作业者应配置1个
坠落防护
每名作业者应配置1条
三脚架
照明灯具不大于24V,潮湿环境不大于12V
作业前进行通风、检测
通风与气体分析
作业人员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打开进出口进行自然通风,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
作业前应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
存有未清除的积水、积泥或物料残渣时,应先在有限空间外利用工具进行充分搅动
垂直方向上、中、下三点检测
水平方向近端点和远端点两点检测
检测氧气、可燃气体、硫化氢和一氧化碳
经检测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
安全交底
紧急状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
工作过程中要持续通风
作业中断后,再次进入前,应重新通风、气体检测
应急救援装备、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
事故的上报流程
有限空间事故的救援方法(进入式、非进入式)
现场审批
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毒和窒息等风险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当由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或者书面委托的人员进行审批
委托审批的,相关责任仍由主要负责人承担
作业与过程监督
作业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有限空间作业面进行实时监测:
监护人员在有限空间外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进行监护检测
作业人员自行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进行个体检测
监护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不得擅离职守或者进入有限空间参与作业
跟踪作业人员的作业过程,与其保持信息沟通,发现有限空间气体环境发生不良变化、安全防护措施失效和其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采取措施协助作业人员撤离
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作业结束确认
场无遗留的零件、工具等
现场禁止合闸等标签已拆除
现场整理整顿,器材归位
作业人员全部撤出有限空间,并重新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