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北周皇帝皇帝关系顺序图一览
This is a mind map about 北周皇帝皇帝关系顺序图一览,Main content: 静帝·宇文阐(573年-581年),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明帝·宇文毓(534年-560年),孝闵帝·宇文觉(542年-557年)。
介绍历史王朝、朝代演进、君主皇帝顺序、关键事件和相关历史定位
This is a mind map about 卫国君主顺序关系图概览 [周朝],详细列出了从卫康叔(名封)开始的多位卫国君主的信息。展示了周朝时期卫国君主的传承顺序和每位君主的主要事迹,有助于理解卫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抖音社交功能变化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北周皇帝皇帝关系顺序图一览
北周(557年-581年):南北朝时期北朝政权,由宇文泰奠定基础,宇文觉正式建立,共5帝,享国24年
一、 孝闵帝·宇文觉(542年-557年)
在位时间:557年正月-557年九月(约8个月)
在位时长:约8个月
去世年龄:16岁(被废后遇害)
年号:无(未正式改元,沿用西魏“恭帝”年号末期)
登基背景:
父为西魏权臣宇文泰(北周奠基人,掌控西魏军政),宇文泰556年病逝,临终托孤侄子宇文护
宇文护以宇文泰嫡子宇文觉为继承人,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557年正月宇文觉登基,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关键事件:
登基后与宇文护权力冲突加剧,不满宇文护专权,联合李植、孙恒等心腹密谋除宇文护
密谋泄露,557年九月被宇文护废黜,后被杀害,葬于静陵
历史定位与评价:
北周开国皇帝,但无实际执政权力,是宇文护掌控政权的傀儡
在位时间极短,无显著政绩,因反抗权臣而亡,成为北周初期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二、 明帝·宇文毓(534年-560年)
在位时间:557年九月-560年四月(约2年7个月)
在位时长:约2年7个月
去世年龄:27岁(被宇文护毒杀)
年号:
武成(559年八月-560年四月,此前沿用“孝闵帝”时期无年号状态,559年正式定年号“武成”)
宇文觉被废杀后,宇文护为稳定局势,立宇文泰庶长子、宇文觉兄宇文毓为帝
初登基时称“天王”,559年改称“皇帝”,定年号“武成”,始有北周正式年号
执政期间试图亲掌政权,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推广教化,有一定政治才干
与宇文护矛盾加深,宇文护忌惮其能力,560年四月派人将其毒杀,临终前口授遗诏传位于弟宇文邕
有治国抱负与能力的君主,在位期间初步稳定北周政权,推动制度建设
因试图摆脱宇文护控制而被害,是北周权力斗争中兼具理想与悲剧色彩的皇帝
三、 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
在位时间:560年四月-578年六月(18年2个月)
在位时长:18年2个月(北周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去世年龄:36岁(亲征突厥途中病逝)
保定(561年正月-565年十二月)
天和(566年正月-572年三月)
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
宣政(578年三月-578年十二月)
明帝宇文毓被毒杀后,宇文护为继续专权,立宇文泰第四子、年幼且看似温和的宇文邕为帝
登基初期表面顺从宇文护,实则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夺权时机
572年三月,在长安含仁殿设计诛杀宇文护,终结其15年专权,开始亲掌朝政
推行“建德改革”: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府兵制(将府兵纳入国家户籍)、发展农业生产
574年推行“灭佛政策”:拆毁寺庙、强迫僧尼还俗,充实劳动力与兵源,增强国家财力
575年-577年,亲率大军东征北齐,最终灭亡北齐,统一北方,结束北魏分裂以来的北方割据局面
578年五月,为抵御突厥入侵,亲率大军北伐,途中病逝于云阳宫
北周最有作为的皇帝,被誉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诛杀权臣、改革强国、灭佛增力、统一北方,为后来隋朝统一全国奠定坚实基础
英年早逝,未能完成进一步统一大业,是北周由弱转强、走向鼎盛的核心推动者
四、 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
在位时间:578年六月-579年二月(约8个月)
去世年龄:22岁(沉迷酒色导致身体衰败而亡)
大成(579年正月-579年二月,仅使用1个月)
武帝宇文邕长子,578年六月武帝病逝后,以皇太子身份继位
武帝生前对其严格管教,试图培养其治国能力,但宇文赟内心对父亲极为不满,继位后迅速暴露本性
继位后推翻武帝政策:恢复佛教、道教,释放僧尼,废除部分改革措施
沉迷酒色,荒淫无道:广选宫女充实后宫,甚至同时册立五位皇后(“五后并立”,历史罕见)
猜忌大臣,诛杀功臣:迫害武帝时期的重臣,如齐王宇文宪(宇文邕弟,北周名将),削弱宗室与朝臣力量
579年二月,为逃避治国责任,主动禅位于7岁的太子宇文阐(静帝),自称“天元皇帝”,退居后宫享乐,仍掌控实权
北周昏君代表,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败坏武帝留下的强盛基业
其荒淫与猜忌导致北周政权内部动荡,为外戚杨坚崛起提供可乘之机,是北周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五、 静帝·宇文阐(573年-581年)
在位时间:579年二月-581年二月(2年)
在位时长:2年(北周末代皇帝)
去世年龄:9岁(禅位后被杨坚派人杀害)
大象(579年二月-580年十二月)
大定(581年正月-581年二月)
宣帝宇文赟长子,579年二月被父亲禅位,时年7岁,由宣帝(天元皇帝)掌控实权,宣帝病逝后由外戚杨坚辅政
580年五月,宣帝宇文赟病逝,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迅速掌控北周军政大权,镇压反对势力(如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三总管之乱”)
581年二月,杨坚逼迫宇文阐禅位,改国号为“隋”,北周灭亡
禅位后被杨坚封为“介国公”,同年五月被秘密杀害,葬于恭陵
北周末代傀儡皇帝,自始至终无任何执政权力,见证北周政权的终结
其禅位标志着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结束,隋朝正式建立,是南北朝向隋朝过渡的象征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