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预防
该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呈现了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检查方法以及免疫预防等相关知识,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疾病的防治要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免疫预防
脊髓灰质炎
由于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侵犯脊髓灰质前角细胞的运动神经
单股正链RNA,耐寒耐湿不耐热
流行病学
人是脊灰病毒唯一的宿主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发病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
人对脊灰普遍易感,主要是隐性感染,麻痹型患者少,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
检查
神经系统
运动检查
反射检查
实验检查
脊灰病毒分离
粪便、咽分泌物、脑脊液、脑或脊髓
对发病两周之内的病人,间隔24-48小时采集两份足量的粪便,冷藏(4°C以下)运送合格实验室
病毒抗体检测
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倍升高
肌电图
适用于弛缓性麻痹患者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和受损程度并可用于鉴别肌肉病和周围神经病
脊灰病例分类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
由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使用后毒力回复引起,症状与脊髓灰质炎类似。为避免VAPP的发生,建议先经一至两次IPV肌注后使用OPV以降低VAPP风险。
区别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VDPV
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VDPV(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疫苗种类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
麻疹
是麻疹病毒(RNA)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阳光、热及一般消毒剂很敏感,能耐寒及耐干燥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无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直接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续发率超过90%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成年人发病增多是疫苗时代特点
临床表现
前驱期
发热第2-3天,两侧颊粘膜出现麻疹的粘膜疹
出疹期
发热第4天开始出现皮疹。
最先见于发际、耳后,继之面颈部,再向躯干及四肢扩展,最后达手足心淡红色斑丘疹
发热 流涕 眼结膜炎 咳嗽 粘膜疹 皮疹
恢复期
疹退,色素沉着脱屑
早期快速诊断多核巨细胞检
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阳性率与取血时间有关,出疹后4-28天阳性率达97%,出疹后3天内约77%
血常规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
病毒分离
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
并发症
肺炎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