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筑环境学第三章热湿环境
这是一篇关于建筑环境学第三章热湿环境的思维导图,从建筑热湿环境形成、得热相关、围护结构热湿传递、其他室内热湿来源、冷负荷与热负荷、典型负荷计算方法、关键概念与思考题七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建筑环境学 第三章热湿环境
## 四、其他室内热湿来源
- 1. 室内产热产湿
- 显热热源:照明、电器、人员(散热形式:辐射+对流,辐射波长因热源不同有差异)
- 湿源:人员、水面、产湿设备(散湿直接入空气,“得湿”一般不考虑蓄湿)
- 2. 空气渗透得热
- 动力:夏季风压为主,冬季热压为主(冬季冷风渗透不可忽略)
- 计算方法:缝隙法、换气次数法
## 五、冷负荷与热负荷
- 定义:
- 冷负荷:维持室内参数恒定,单位时间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显热+潜热,潜热也叫湿负荷)
- 热负荷:维持室内参数恒定,单位时间向室内加入的热量(显热为主,仅控温时只有显热)
- 与得热关系:不相等,辐射得热需先传至内表面再对流入市空气,存在时间延迟
- 热平衡:排除的对流热=室内热源对流得热+∑壁面对流换热+渗透得热
## 六、典型负荷计算方法
- 1. 稳态算法
- 公式:Q=KFΔT(不考虑蓄热)
- 特点:简单易手工计算,误差偏大
- 适用:轻型简易围护结构、室内外温差平均值远大于波动值
- 2. 动态算法(积分变换求解)
- 冷负荷系数法(反应系数法):外扰离散为脉冲,求响应再叠加(内扰、日射用冷负荷系数,围护结构用冷负荷温度)
- 谐波反应法:外扰分解为正/余弦波,求响应再叠加(简化后与冷负荷系数法形式一致)
- 3. 计算机模拟软件
- 国外:DOE2、EnergyPlus(美)、HASP(日)、ESP(英)
- 国内:DeST(清华)
## 七、关键概念与思考题
- 关键概念: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室外气温+太阳射等效温度)、天空辐射(夜间辐射)、玻璃遮挡系数、遮阳系数
- 典型思考题:冬季用稳态/夏季用动态算法原因不同朝向房间夏季热环境差异、遮阳方式效果区别等
## 三、围护结构热湿传递
- 1. 非透光围护结构热传导
- 关键特性:热惯性导致传热量与外扰波动有衰减、延迟(取决于蓄热能力)
- 得热定义:假设其他室内表面温度=室内气温、无短波辐射落于考察表面
- 与实际传热量区别:忽略其他壁面温度和室内辐射热源影响,为简化计算假设量
- 2. 透光围护结构得热
- 组成:传热得热量+日射得热量
- 玻璃特性:对辐射有选择性(如Low-e玻璃低红外发射率、高反射率)
- 影响因素:玻璃种类(单玻/双玻/三玻、普通/Low-e)、窗框型材、遮阳方式(内/外/玻璃间遮阳)
- 日射得热计算:透过辐射得热+玻璃吸热散热得热,可通过标准玻璃得热修正简化
- 3. 围护结构湿传递
- 动力:水蒸气分压力差
- 风险:墙体内实际水蒸汽分压力>饱和值时,可能凝结/冻结,影响墙体性能
- 计算:w=Kv(Pout-Pin)(Kv为水蒸汽渗透系数)
## 二、得热相关
- 定义:某时刻内外扰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0为失热)
- 分类:显热(对流得热、辐射得热)、潜热
- 来源:
- 与室内状态无关:室内产热产湿、设备照明、人员、空气渗透、透光围护结构太阳辐射
- 与热源和室内热状态有关:非透光/透光围护结构热传导
- 特殊特性:因围护结构热惯性,得热量与外扰存在衰减和延迟
## 一、建筑热湿环境形成
- 核心影响因素:外扰(室外气候参数、邻室温湿度)、内扰(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热湿源)、建筑热工性能
- 作用形式:对流换热(质交换)、导热(水蒸汽渗透)、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