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1)
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定义:是在教育情景中,对教育问题和教育对象的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编辑于2025-10-13 10:42:20教育学
定义:是在教育情景中,对教育问题和教育对象的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三要素
教师: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
定义: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联系的纽带,是教育活动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教育内容
方式
教育产生和发展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持有的一种活动 教育归根结底产生语生产劳动。
中国萌芽阶段
孔子《论语》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 “学思结合” “因材施教“
孟子“性善论” “明人伦”
荀子“性恶论” “强调后天环境的重要性”
《墨子》“亲知闻知说之”“兼爱非攻”
老庄 老子“《道德经》”
乐正克《学记》是世界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专著
西方萌芽阶段
苏格拉底 “产婆术”“问答法” 讥讽,诘问,助产 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教育遵循自然的发展”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多样化阶段
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梅伊曼,拉伊“实验主义教育学”
杜威“杜威实用又民主,345做中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3:儿童 活动 经验 4: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级经验 学校即社会 做中学 阶段:困难 问题 假设 验证 结论
“凯教杨新两第一凯洛夫《教育学》公认世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著作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独立形态阶段
培根“培根首提出”教育学要独立
夸美纽斯“夸的独立与大泛班级百科循自然” 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近代教育学之父” “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班级授课制” “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
卢梭“爱儿很自然”《爱弥儿》
康德“首讲授” 康德论教育
裴斯泰洛齐“齐心发展结合双德” 《林哈德与葛笃德》 教育心理学化口号
规范教育学独立
赫尔巴特“赫的普教传规范,1234好公民”“传统教育学代表人物” 1806年 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独立 1.教育性教学原则 2.伦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教育学讲授纲要》 3.教师 教材 课堂 4.明了,联系 系统 方法(小明联系小芳) 目的:培养公民和多方面兴趣的人(有德行的人)
深化教育学发展阶段
布鲁姆
“姆有掌握目标”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布鲁纳“纳来发现学习”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 《教育过程》 “纳来发现学习”
班巴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赞科夫“高度赞发展” “高难度,高速度”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这是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与教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马卡连柯 《教育诗》 “平行教育”
教育的不同历史形态 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特点:
自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无等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言传身教,模仿,口耳相传)
古代教育特点(奴隶+封建) “(过道的板砖上刻了一个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樊迟问稼”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要地位
阶级性“学在官府”(你有我无)
等级性“六学二馆”(等级性“你有我有”)
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教育逐步普及
教育生产性不断增强
教育公益性日益突出
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未来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全民多现身”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学研究方法
历史法: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探究事物本质性联系的一种方法。
搜索史料
查明史料出处
对史料进行分类
调查法
观察法: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直观感知
访问
谈话
问卷法:省时省力省费用
实验法
采用仪器设备,在情境中,通过控制条件
统计法:数量分析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论述题)
遗传
遗传是人的生理前提和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年龄和发展特征
遗传的差异性对人也有很大的影响
遗传具有可塑性
环境
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的给定性与选择性
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人类对环境的活动
主观能动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
教育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通过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培养人
知识的认识价值“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知识的陶冶价值
知识的能力价值“无知必无能”
知识的实践价值
教育对人的作用越来越大
人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
生理发展
心理发展
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特点
未完成性
能动性
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广义的指人出生,成长 直到死亡的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
狭义的指儿童从出生到成长的变化,指 儿童的发展。
子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文科正经人对教育 的影响与制约”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龟速够防守” 教育对生产力促进作用“两再一新促生产”
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对制约“目 内双全+性质”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人鱼公主促政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内容
决定着受教育权和领导权
制约着教育的内容,目的和性质
科学技术对教育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数量和教育质量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具有更新和创造 保存传递 选择提升 传播交流”
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的模式
文化知识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水平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人口对教育的作用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顺,阶,互,不,差
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总是有一定的方向和先后顺序 既不能逾越与不能跨过。人身心发展总是自上而下的 由躯体中心到外围,由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分化,例:“揠苗助长,陵节而施”,有违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做到“不陵节而施。”
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并不是朝着一个方向匀速直线前进的,他们的起始时间,生长速度, 是不同的,人的感知觉,思维,记忆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关键期。例如:三岁是学习口头语的关键期 教育要求“我们要抓住成熟机制,不失时机的对对学生进行教育”
阶段性: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既体现在量的积累,当某些新质的量累计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体现为质的飞跃,例:我们不能“幼儿成人化”这有违阶段性人的发展的特点,教育要求:每个阶段 的儿童面临着不同的任务,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差异性:虽然每个人的发展会有一些阶段的共同特征, 但每个人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例:有的人聪明智慧,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忆力好, 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教育要求:要深入的了解学生年龄特点,依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
互补性:指身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以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例: 身身互补,身心互补,体现在“盲人耳聪,身残志坚”教育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