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唯物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重难点,结合精讲精练加上徐涛强化班笔记以及1000题的重难点,包含两大总特征、五对范畴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三大规律等。
编辑于2021-08-30 14:39:38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亦称“国民革命”或“大革命” [1-2]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知识总结,包括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内容。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亦称“国民革命”或“大革命” [1-2]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知识总结,包括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内容。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唯物辩证法
两大总特征
联系
联系以区别为前提
客观性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 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
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普遍性
通过中介
任何事物内部结构
事物之间的联系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多样性
直接 间接 内部 外部 本质 非本质 必然 偶然
内部 本质 必然联系决定 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
条件性
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 不利条件➡️有利条件 但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发展
变化=运动>发展(🔝)
运动有好有坏 发展只能是好的
实质:前进,上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新旧事物的区别在于 是否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合 而不以时间先后
新事物不可战胜
五对范畴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内容与形式
含义
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形式
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方法论
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 善于利用形式
同一内容有多种形式表现 同一形式变现不同内容 内容易变,形式较为稳定
本质与现象
含义
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外在表现
关系
相互区别
现象个别、具体 。本质一般、普遍 现象多变。本质稳定 现象外显,为感官所感知。本质内部,靠思维把握
常见错误❌ 真象隐藏在事物内部❌,真象是现象,是外在的 真象是正确的现象❌,真象是客观的,不能用“正确”
相互联系
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表现本质
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方法论
相互统一➡️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 相互对立➡️必须通过现象看本质
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现象 而错觉(假象当真)是主观的 真象(real)不等于真相(truth)
原因与结果
含义
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但前后相继的现象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关系
区分是确定与不确定
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相互渗透
关系复杂多样(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有其因必有其果❌ 有因必有果✅
方法论
凡事欲则立,不预则废
在一个因果联系中,因在前,果在后 在因果关系的长链中,这里的因在他处可能就是果
必然与偶然
含义
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关系
区别
形成原因
必然产生于内部根本矛盾 偶然产生于外部非根本矛盾
表现形式
必然是同类事物普遍发展趋势 偶然是事物发展的个别表现
同一
必然偶然相互依存
没有逃脱偶然的必然 也没有逃脱必然的偶然
相互转化
方法论
把握事物发展总趋势 把握事物发展机遇
现实与可能
含义
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关系
相互对立
现实是客观存在
可能是事物潜在趋势
可能不等于现实
相互统一
现实产生新的可能
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
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1、现实可能与抽象可能(潜在可能)的区别 现实中条件是否充分 2、可能和不可能的区别 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中心线索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
含义
同一性
相互依存
互为存在的前提
相互贯通
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斗争性
相互排斥
相互分离
斗争形式
对抗性
资本主义社会
非对抗性
社会主义社会
辩证关系
相互联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相互区别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方法论
一分为二;求同存异;批判继承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的作用
矛盾双方利用对方的发展是自己获得发展
矛盾双方互相吸引有利于自己的因素 各自得到发展
斗争性的作用
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斗争促使矛盾双方性质转化 实现事物的质变
方法论
事物的发展表现为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对立中把握统一,同一中把握对立
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 斗争性和同一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普遍性
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 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每一方面各有不同性质
关系
普遍性—共性
无条件的,绝对的
特殊性—个性
有条件的,相对的
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矛盾的不平衡原理
多种矛盾
主要矛盾:支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从属,次要作用
每一矛盾
主要方面:支配地位,主导作用
事物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次要方面
被支配
方法论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解决的方式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同归于尽
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势
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量变质变规律
质量度
质
质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
事物的规模、速度、程度用数量关系表示
度
保持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适度原则
关节点/临界点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 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统一的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
是事物数量的增减 和 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
不显著变化 连续性
质变
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连续性的中断
区分的质变量变根本标志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方法论
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与否定
肯定因素
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
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基本内容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决定性环节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辩证否定观方法论
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原理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回复” 其实是更高阶段的“回复”,扬弃
内容上
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
形式上
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意义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