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学单元知识汇总
下图总结了艺术学原理第四章的知识点,包含认识艺术品、艺术兴媒MLJ、艺术兴辞MJL、艺术兴象M、艺术兴格,适用于考试复习!
编辑于2021-09-07 00:48:36艺术学原理第四章
一、认识艺术品
1、艺术品界定的历时线索 简述历史上关于艺术品的各种理解?J
古罗马时期的艺术,他泛指一切制作某种对象所需的技巧,凡人工技巧性事项都属于艺术, 这时期的艺术品包括了美术作品、手工艺作品,甚至部分科学作品。
中世纪,继承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概念明确区分“自由的艺术”和“机械的艺术”两种类型。诗歌音因其缺乏技巧性,绘画雕塑,因其更少功利性都被排除在艺术之外。
15至19世纪。艺术逐渐与手工艺和科学分离,人工开始把艺术看作一种由技巧、作用与人类产品所构成的独特种类。
20世纪以来,透过美来界定艺术品的方式以及相应的形而上的界定逐渐受到质疑,乃至完全失效。艺术品又再次泛化为“万物霜天竟自由”的奇特景象。
2、艺术品界定的理论区别J
爱米•托马森 认为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作曲家或作家的想象性、创造性活动。这种想象性和创造性。可以概括艺术品的一般特征。但其中隐藏着关系到艺术品定位的一对重要矛盾:物质与心象
艺术本体论M
艺术是物理对象
艺术品是想象性的心象活动
艺术品既非物理对象也非心理对象。而是某种抽象类型或结构。
这三种理解,对艺术品的判定大致分别对应于 实体论;心理论;形而上学论 三条思维轨迹
3、艺术品界定
“经验王国” 第一“物理基础”的艺术品,以绘画雕塑为代表。 第二“记录”的艺术品,以音乐与诗歌为代表。 第三“非记录”的表演艺术品,以舞蹈,未经记载的民间诗歌、民歌乃至具有审美特性的某些传统意识为代表。
“艺术品”M五星级 艺术品是受艺术体制影响而生成的一套多层兴辞结构系统 以兴媒为物质载体,以兴辞为呈现方式,以兴象为核心内容,以兴格为区别特征。 每件艺术品的具体存在形式均包括。兴媒层、兴辞层、兴象层、兴格层四个层面 艺术品也可称艺术作品,是艺术活动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二、艺术兴媒MLJ
艺术兴媒是指可以承载艺术家感兴并能触发公众感兴的艺术媒介。 在者,媒介是感兴的媒介;感兴是媒介的感兴。 我们欣赏任何艺术品,最先接触到的并非艺术符号或形象,而是某种可以触发感兴的物质媒介。这就是艺术兴媒。 艺术兴媒造成的兴媒层是艺术品结构的第一层面,直接影响着艺术品的创作效果与接受体验。
1、艺术媒介及其类型J
艺术媒介M是指在社会语境中传播兴辞和唤起公众兴会所需采取的具体承载物质、器具和途径。 艺术媒介相应包含三个层面。 作为介质的艺术媒质 作为器具的艺术媒器 作为机构的艺术媒体
媒质 是艺术创作或接受过程中所使用的具有。物理性和自然性的介质。 是艺术品的最基本要素 概括来说,最基本的艺术媒质是声音和光线。因此,以这两种最核心的介质为基础,艺术还广泛吸收,并转化使用万物作为衍生性媒质 但其衍生性媒质可采用木质、金质、土质、甚至水质火质进行创作。 例如 音乐家谭盾今年致力于以水为媒,让水发出各种声响演奏丰富旋律的“水乐”还创制了“纸乐”、土乐” 并称为j有机音乐三部曲”。
媒器 是艺术创作或接受过程中所使用的具有保存性和传播性的器具。 媒器一般包括两个层面 一.保存性媒器 它倾向于指涉存储媒质所携带信息和内容的容器。 传统保存性媒器有甲骨、竹简、等 现代保存性媒器有照片、唱片等 二.传播性媒器 他倾向于指涉传播信息内容的技术设备 例如电报、电话、电视等 艺术品需要媒器来承担兴会保存文化的功能
媒体 是艺术创作或接受过程中所依赖的具有生产性和组织性的信息传播机构 文化媒体现有三大领域: 第一种是核心领域,它包括电视、电影、报纸等 第二种是边缘领域,它包括互联网、广播网 第三种是都市文化领域,它包括音乐会、展览等
2.艺术媒介的作用J五星
艺术媒介在艺术创作、传播、接受的整体过程中构成了最基础的第一环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艺术兴辞的调整、艺术兴象的生成和艺术兴格的展现。
兴辞调整 1.艺术媒介影响着艺术兴辞的调整和适应。 2.作为空间艺术的符号,如绘画、歌则宜于表现发生在时间中的动态事件。
兴象生成 艺术媒介影响着艺术形象的生成和型构 艺术形象的表现离不开艺术型构而艺术修辞又受到艺术媒介的直接影响 例如中国书法的“一波三折”
兴格展现 艺术媒介影响着艺术兴格的展现和区别 艺术兴格受制于作者兴性与作品风格,但艺术品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又必然受到艺术媒介影响。 例如《阿凡达》《指环王》等电影运用数字合成3D特效,形成全新的视觉风格。
三.艺术兴辞MJL
艺术兴辞是指具有调整,畅达个体,体验及其理想与现实生存境遇间关系作用的符号表意方式。 在者,修辞是感兴的修辞;感兴是修辞的感兴 我们通过创造特定的带有实践意向的符号表意形式。 以实现个体体验及其理想与现实生存境遇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和畅达。 艺术兴辞涉及艺术品的符号编码规则,他所造成的兴辞层正是艺术品结构的第二个层面。
1.艺术符号的感兴修辞性?+感兴论J五星级
艺术的感兴修辞性,是指艺术具有感物而兴、兴而修辞的特性。
首先来看“感兴”,它指人对自身生存境遇的深沉体验与超拔追求。 “感兴”暗含了艺术体验的两层状态: 感,则侧重于个体性心理结构对外界事或物的感知与体验。 兴,则侧重于由个体性的内在体验引发个体与自然、他人、群体的情感沟通功效 包括了“活的体验”与“同的追求”双重内涵
“修辞”他指人借助艺术媒介将深沉体验与超拔追求编码化、具象化的符号实践。
所谓“符号实践”是指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以便认识和改造世界与自我的社会过程。
依此,艺术兴辞由感兴和修辞构成, 前者提供深层体验与超拔理想 后者提供符号实践的具体途径, 后者通过适当编码方式将前者予以形式化、具象化
2.艺术兴辞的特征
从两方面来概括:首先是以辞运兴,它包括隐兴与转兴; 其次是兴中现辞,它包括蕴辞与秀辞
1)隐兴与转兴
“隐兴”与“转兴”,是从艺术兴辞角度对“隐喻”与“转喻”这对语言学术语的一种转化性使用。
隐喻与语言构建的选择功能相关,基于相似性原则,意味着替换的可能性; 转喻与语言构建的组合功能相关,基于邻近性原则,意味着延伸的可能性。 例如“乡愁”和“邮票”,“我”和“母亲”,呈现出可替换的相似性原则。 “雪花白”、“家信”和“乡愁”从语言构建逻辑上看的是转喻。呈现出可延伸的邻进性原则。 达利《记忆的永恒》中相似性的隐喻性法则构成。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中邻近性的转喻性法则构成。
兴,即兴起情感之意,它依靠“隐”或“转”两种修辞编码法则得以呈现。 例如乡愁与邮票之间的六个汉字,无不侧重于暗示空间的距离。 作为转兴的《乡愁四韵》在“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侧重于提示时间的距离。
2)蕴辞与秀辞
是对传统文化理论中“隐秀”这对概念的转化性使用 所谓“隐”就是含有字面意义以外的内容。 所谓“秀”就是作品中特别突出的句子。
蕴辞,是指艺术符号编码在传递感兴体验的过程中具有蕴藉性与虚幻性。 秀辞,是指艺术符号编码在传递感兴体验的过程中具有直观性与形象型。 例如牡丹亭与桃花扇
蕴辞,强调通过虚幻性形式编码达致富于兴味的蕴籍性艺术效果; 秀辞,则强调通过直观性形式编码达致充满生机的形象性艺术效果。 任何优秀的艺术品,既具有突出鲜明的直观形象以激发感兴,又具有浑厚悠长的蕴藉空间以悠游余兴
四、艺术兴象M
是指基于兴媒承载而经兴辞生成且富于感兴深蕴的艺术形象构造。在者,形象是感兴的形象,感兴是形象的感兴。 艺术兴象艺术兴媒的物质载体、符号编码都为塑造艺术兴象而服务 艺术兴象决定着艺术品最终的成败也是艺术品整体最核心层面
1.艺术作品的兴象
兴象,是兴中之象,指包含活生生的感兴深蕴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创作起兴的过程,“形”和“象”的区别,根本在于客观属性,还是主观视觉
“兴象”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象由兴起,象源于主管感觉的触发乃至起兴,经由兴媒传播、兴辞建构而呈现; 兴自象生,兴也源于对外在物象或内在心象的顿悟或把捉
2.艺术兴象的特征LJ
媒辞性 艺术兴象的媒辞性,是指媒介和修辞对兴象具有建构作用。兴象涉及对现实物象或主观心象的描绘或展示,它是由艺术兴媒运用各种物质、手段、技术、机制加以表现、记载、保存和传播的,也是有艺术兴辞运用隐兴和转兴、蕴辞和秀辞等符号编码方式塑造成形的 种种艺术兴象,须得依靠媒介和修辞,才能真正营造出来 例如舞蹈、戏曲,需要行动自如的人身肢体 如中国舞蹈的圆、曲、拧、倾、含;中国戏曲的手、眼、身、法、步。
虚拟性 艺术兴象的虚拟性,是指艺术兴象并非真实存在的客观实体,而是接受者观赏或想象过程中产生的虚拟性意象。虚拟性源于艺术品中艺术形式对物质质料的利用和克服。 例如中国汉代青铜器《马踏飞燕》
情感性 艺术兴象的情感性,是指虚拟意象往往传达特定情感态度。艺术兴象不仅具体可感,而且能缘情而兴、兴而现情。情感性乃兴象的核心要性 傅毅的《舞赋》 所以舞蹈的动作兴象,观者情感此起彼伏,优秀的舞蹈兴象确是一往情深。
蕴藉性 1)艺术兴象的蕴藉性,是指艺术兴象往往兴味深长,余音袅袅 2)蕴藉性的典范形态分为两种:含蓄和含混。 3)含蓄,是指具体兴象在有限符号构造中传递出的无限意味,即小中蓄大 4)含混,是指具体兴象在看似单义确定的符号构造中蕴蓄了多重不确定的意义,即一中生多 例如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是有限符号通于无限意味的含蓄。 刘贯道的《消夏图》的“重屏”现象看似单义实则多重的含混。
3.艺术兴象的类型五星级
象征
象征是指那种其意蕴不能直接呈现而需要间接暗示出来的兴象,在原始艺术、现代主义艺术中都有突出表现
象征的艺术特点是神秘性理念和暗示性手法的融合
象征的本质是“一种外在形状上就已可暗示要表达的那种思想内容的符号”
艺术象征的表现主要是古文明的仪式或建筑意象,如古波斯仪式中的日月星辰;古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
典型
典型是那种可以指向普遍的社会本质的独特个别的兴象,属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色
典型的艺术特点是魅力性理念与特征性手法的融合
一方面,典型要求艺术兴象具有内在深蕴的魅力性。它包含两层意义:其一它是通常理解的艺术魅力,即艺术兴象抓人眼球的审美能力;其二它更兼有深厚的社会文化意义更兼有神圣性、原创性和感召力三重特殊魅力
另一方面,典型要求艺术兴象具有外在鲜明的特征性 艺术特征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典型的整体,应该有贯穿性的“总特征” 第二,典型的局部,应该糅合言语、动作、场景等各种细节特征性来塑造总特征
总之,艺术典型是普遍与特殊、个性与共性、神圣魅力与凝练特征的融合 例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神圣性源于“父亲”命名,“以父之名”能激起某种无可辩驳的神圣感;原创性在于作品大胆使用伟人肖像画标准去刻画普通人;感召性在于这种平凡老父的不平凡放大
意境
意境是那种在情景交游、阴阳互动和虚实相生中开拓出空无幻象的兴象,一向被视为中国古典抒情艺术的突出特性。意境的艺术特点是道源性理念与兴游性手法的融合
一方面,意境强调阴阳耦合、虚实化生的道源理念。是指渊源自“生生之道”的传统理念。阴阳耦合,指阴柔与阳刚成对共存而又相互化生的状况
另一方面,意境强调情景交游、余兴悠长的兴游性手法 例如“云门舞集”的《九歌》《行草》
仿象
是指那种大量复制、真实而又没有任何深层本源及任何所指的空洞的符号形态,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紧密相连。仿象的艺术特点是祛魅性理念与仿真性手法的融合
一方面,艺术仿象凸显出去深度、虚无感的祛魅性理念 例如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
另一方面,艺术仿象强调仿真性手法是后现代社会兴起的一种消弭真实与虚构等界限的手段。 因此仿象不同于摹仿,它是指一种不涉及客观事物但却又具有极端真实效果的符号生产实践行为 例如《黑客帝国》
五、艺术兴格
是指基于艺术家内在感兴情性而呈现为艺术品外在体貌特征的艺术风韵格调。在者,风格是感兴的风格,感兴是风格的感兴。 兴格层是艺术品整体的最后层面
1.艺术兴格的构成 是比较艺术兴格和艺术风格的异同
整体结构上,艺术兴格大致由作者兴性与作品风格两个部分构成
首先,作者兴性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激发与投入的感兴体验 一方面,日常个性是创作兴性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作者兴性又远远超出日常个性,呈现出略显神秘的色彩。
其次,作品风格是指艺术品在创作之中或者完成之后所呈现的风韵格调。
艺术兴格,正是由主观的创作兴性和客观的作品风格融汇而呈现。 例如:荣格区分的作为“个人的艺术家”与“艺术家的个人” 再如:《文心雕龙》中的内在品性外在品貌
构成方式上,艺术兴格的形成又可分为三个环节:兴,风,格。⬇️
兴,即作者兴性,是艺术兴格的前提条件,它提供了艺术创作所需的情感动力、审美趣味、思想观念与行动意志,在个体特性中蕴涵这社会普遍性
风,即创作风韵,是艺术兴格的中介环节,它使创作性以某种独特风度品味的方式渗透到艺术品中
格,即作品格调,是艺术兴格的外在体貌,他显示艺术品可辨识区别的一系列外在式样或特征,整体性、普遍性最终展现为具体性、独特性
从“兴”到“风”,最后完成为“格”,正是艺术品由“空的理念”走向“实的显现”的过程,也是艺术兴格真正完成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交融的过程 三者交互相融、难分彼此。
2.艺术兴格的类型J
文学兴格 是有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提出的,文学兴格是一个情动言形、理发文见的生成过程,他将文学分为八体 而在西方文学中以“精神机能”为标准,将文学风格区分为智力的、想象的和感情的三类
绘画兴格 中国传统绘画的兴格类型,是“逸,神,妙,能”为代表的画品传统。中国画论讲究由形及神,由象及意 西方传统绘画兴格的“风格的两个单元”
音乐兴格 从《左传》记载的“季札观乐”大乐与大礼,彼得与天地万物
3.艺术兴格的作用?J (大致有四个方面)
艺术兴格可以有效地将艺术品的独特性加以彰显,使得艺术品在艺术兴媒、艺术兴辞和艺术兴象的塑造后,进一步彰显出艺术品作为整体其自身拥有的独特韵调
艺术兴格可以帮助艺术家认识自我创作的独特性所在,形成明确的个体艺术品格,进而甚至能够形成有影响的艺术流派或艺术思潮
艺术兴格可以不断挑战艺术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欣赏、判断和评价能力,使得欣赏者的艺术品评能力随着艺术兴格或微妙或明显地发展而共同进步
艺术兴格可以逐步推动整个艺术创作、欣赏、评判范式的不断前进,“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理,一代有一代之艺术,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正是能否形成黑格尔所说“独创性”意义上的艺术兴格
法国哲学家夏尔•巴托
将美术赋予区别于科学和手工艺的独特的艺术种类。以美的艺术为核心的近代艺术概念才真得以建立。同时巴托将美术范围划定为七种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