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胸腹部穴位
小儿推拿之胸腹部穴位笔记,对天突、颤中、乳根、肚角、天枢等穴位都作了详细的说明,有兴趣的可以学习一下。
小儿推拿学上肢部穴位,包含五经:脾经、胃经、五经穴;凉穴:小天心、总筋;三大穴:天河水、六腑、三关等内容。
小儿推拿学之背腰部穴位总结,包括肩井、大椎、风门、脊柱、龟骨、七节骨等穴位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讲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胸腹部穴位
天突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正坐仰头取穴
操作:有按揉天突、点天突、捏挤天突之分。术者一手扶小儿头侧部,另手中指端按或揉该穴10~ 30次,称按天突或揉天变;以食指或中指端微屈,向下用力点3~5次,称点天突;若用两手拇、食指相对捏挤天突穴,至皮下瘀血呈红紫色为度,称捏挤天突。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气机不利,痰涎望盛或胃气上逆所致之痰喘,呕吐,多与推揉通中、揉中脘、运内八卦等合用。若中指端微屈向下,向里按,动作要快,可催吐。若由中着起的恶心、呕吐、头晕等症,捏挤天突,再配合捏挤大椎、膻中、曲池等六,亦有良效。
膻中
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 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操作:有揉膻中与分推膻中、 推膻中之分。小儿仰卧,术者以中指端揉该穴 50~ 100次, 称揉膻中;术者以两拇指指端自穴中向两侧分推至乳头50~ 100次,称为分推膻中;用食、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50~100次,名推膻中。
临床应用:治疗呕吐, 呃逆,嗳气,常与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治疗喘咳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合用;治疗吐痰不利常与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按揉丰隆等
乳根
定位:乳头外旁开 0.2寸。
操作:术者以两手四指扶小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处揉30 ~ 50次,称揉乳旁。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以食、中二指同时按揉乳根、乳旁两穴称揉乳根、乳旁。
肚角
定位: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之大筋
操作:有拿肚角 与按肚角之分。患儿仰卧,术者用拇、食、中三指深拿3~5次, 称拿肚角;术者用中指端按3~ 5次,称按肚角。
临床应用:可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腹痛,以寒痛、伤食痛为佳。因本法刺激强度较大,一般拿3~5次即可, 不可多拿,拿后向内上做推拉-紧松的轻微动作1次。拿肚角一般在诸手法完成后进行,以防小儿哭闹影响治疗。
天枢
定位:脐旁2寸。
操作:患儿取仰卧位, 术者用食、中指端按揉左右二六各50 ~ 10次,称揉天枢。功效疏调大肠, 理气消滞。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 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腹张,大便秘结等症。常与摩腹、揉脐、推上七节、揉龟尾等同用。可用中指按脐,食指与无名指各按两侧天枢穴三指同时揉动。
中脘
定位:前正中线, 脐上4寸处。
操作:有揉、 摩、推中院之分。患儿仰卧,术者用指端或掌根按揉中院100 ~ 30次0,称揉中脘;术者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5分钟,称摩中脘;术者用食、中指端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向下推至中院100 ~ 300次,称推中脘,又称推胃脘。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泄泻, 呕吐,腹胀,腹痛, 食欲不振等症。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推中院自上而下操作,有降胃气的作用,主治呕吐、那心:自下而上操件,有通生的作用。
乳旁
操作:术者以两手四指扶小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处揉30~ 50次,称揉乳旁。
临床应用: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以食、中二指同时按揉乳根、乳旁两穴,称揉乳根、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