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动物药理—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的素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包含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化学结构、半合成青霉素。
《动物生理学》第六版绪论部分复习大纲,本章内容: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2.机体内环境及稳态、3.胜利功能的调节方式、4.体内的控制系统
动物药理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知识总结,包括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作用机制和分类三部分内容,适合考前记忆和建立体系思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青霉素类抗生素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青霉素化学结构
母链6-氨基青霉烷酸(6-APA)+侧链
青霉素理化性质
有机酸难溶于水,钠钾盐为白色结晶粉末
水溶液不稳定,易分解失效。临用前配制
遇酸、碱、重金属离子或氧化剂等迅速失效。用注射用水或灭菌生理盐水溶解,单独注射。
青霉素药动学
内服易被胃酸破坏,仅少量吸收,不耐酸不耐酶,因此大多数动物不能内服。肌内和皮下注射效果好,但新生仔猪、禽,内服大剂量破坏少
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通过血脑屏障(有脑膜炎时大剂量给药,可通过血脑屏障达到有效给药浓度)。
半衰期较短,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其半衰期延长。
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在体内不易代谢,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药理作用
属于窄谱、杀菌性抗生素,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
主要对G+、G-球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高度敏感。常作为首选药。
大多数G-杆菌对其不敏感,对结核分歧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无效。
作用机制
原理
大多数细菌的包浆膜外有一层坚韧的细胞壁,主要由黏肽组成,以抵御菌体内强大的渗透压,维持细菌正常形态和功能。青霉素的结构与黏肽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相似,俄语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黏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特点
繁殖期的杀菌剂
对静止期菌无效
对已合成的细胞壁无影响
对人和动物的毒性小
临床应用
马腺疫、猪淋巴结肿胀
葡萄球菌病
G+菌导致的乳腺炎、子宫炎、腹膜炎和创伤感染等
与抗破伤风血清合用治疗破伤风
猪丹毒、炭疽、恶性水肿、气肿疽、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用于G+菌所致感染
不良反应
主要是过敏反应,严重时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青霉素有很强的局部刺激性。
过敏性休克解救:肌注或静注肾上腺素,必要时可以加用糖皮质激素等以增强稳定疗效。
耐药性
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一般细菌不产生耐药性。
对耐药性金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可采用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及氟喹诺酮类等药物进行治疗。
半合成青霉素
氨苄西林(又名: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理化性质
临床用其钠盐,水中易溶。
耐酸、不耐酶,内服、肌注均易吸收;单胃动物内服生物利用度好,反刍动物吸收差。
广谱抗生素,对多数G+菌作用不如青霉素。
对G-菌作用强,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嗜血杆菌等。
对耐青霉素的金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用于G+菌导致的感染,但通常首选青霉素。
用于阴性杆菌导致肺部、尿道、肠道感染以及全身感染等。
乳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鸡白痢
犊牛肺炎
禽伤寒
大肠杆菌病
阿莫西林
广谱、耐酸,内服吸收良好。内服同等剂量,血药浓度为氨苄西林的1.5~3倍。
作用与氨苄西林相似,对肠球菌和沙门氏杆菌的作用较氨苄西林强2倍。
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白痢(雏育期)、伤寒、副伤寒
蛋鸡、种鸡的输卵管炎
细菌性呼吸道感染
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
配伍用药
增强疗效(协同作用):氨基糖苷类、磷霉素、喹诺酮类、痢菌净、黏杆菌素
降低疗效(不宜配伍):酰胺醇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
增效作用:丙磺舒可延长本品体内浓度。
耐酸,不耐酶,主要作用于G+、G-,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萄球菌无效。
羧苄西林
广谱、耐酸、耐酶,抗菌谱与氨苄西林相似,但作用较弱,主要用于绿脓杆菌感染。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萄球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