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动物生理学》绪论-机体功能及其调控
《动物生理学》第六版绪论部分复习大纲,本章内容: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2.机体内环境及稳态、3.胜利功能的调节方式、4.体内的控制系统
动物药理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知识总结,包括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作用机制和分类三部分内容,适合考前记忆和建立体系思维。
青霉素类抗生的素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包含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化学结构、半合成青霉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绪论——机体功能及其调控
生命活动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概念: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物质代谢
概念: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形式的转变过程,包含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指机体不断从周围环境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体内新的物质,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指机体不断分解自身原有物质,释放能量以满足各种生命活动需要,并将代谢产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能量代谢
概念: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而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兴奋性
概念:指动物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其功能活动发生相应的改变的特性。
刺激
指能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
如,电刺激、温度刺激、压力刺激、化学刺激等。
反应
指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的改变。反应有两种表现形式,既兴奋和抑制。
兴奋:由静止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由活动状态转变为静止,或活动减弱。
ps.新陈代谢是兴奋性的基础。兴奋性是机体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必要条件。
适应性
概念:指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可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使其与环境协调的能力。
生殖
概念:指生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过程。
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
体液与内环境稳态
体液:机体内液体的总称,约占体重60%。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分布在细胞内,占体液总量⅔。
细胞外液(占体液总量⅓)
血浆:占细胞外液¼(约体重的5%),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内。
组织液:占细胞外液¾,分布在心血管系统之外的全身各组织间隙中。
ps.细胞外液是机体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稳态
概念: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生理学现象。
内环境稳态:机体各功能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而实现的一种动态平衡。是各种器官、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综合结果,也是各种器官、细胞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ps.临床治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将失衡的内环境调整至正常水平,以恢复内环境稳态。
生物节律
概念:动物机体的某些功能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发生节律性的变化。例,动物季节性发情、睡眠与觉醒、激素释放的昼夜节律等。
生物钟:指动物体内进化出的感知环境信号和调控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产生的内源分子机制。
ps.哺乳动物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作为“主钟”,调整整个机体的生物节律。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后天习得)和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
神经调节特点:快速、进准、具有高度的整合能力,但作用部位局限、作用时间短。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等5部分构成。
体液调节
概念:指机体的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对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特点:反应相对迟缓,但作用时间较为持久、广泛。
旁分泌:体内一些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激肽、前列腺素可经组织液扩散至临近细胞,调节其功能。
自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或活性物质,作用的靶细胞是分泌这些物质的细胞本身。
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合成的激素,通过神经突触释放到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调节靶细胞的活动。
自身调节
概念:指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自身对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例如,血管内压力升高时,血管壁平滑肌受到机械刺激后自动发生收缩。
体内的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
是一个开环系统,受控部分的活动不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即控制是单向的,不能实现自动控制。
反馈控制系统
是一个闭环系统,即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示受控部分活动,受控部分则发出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根据反馈信号来调整对受控部分的调节,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即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例如,排便、射精、分娩等。
负反馈:即反馈信号能降低控制部分活动。例如,维持呼吸、激素分泌、体温、血压的相对稳定。
ps.负反馈是体内普遍存在的有效调节方式,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
前馈控制系统
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令受控部分活动的同时,通过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号,及时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这些调整发生在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前,避免反馈控制的滞后。
例如,动物采食前,有许多视觉、嗅觉、听觉信号进入神经中枢,使消化系统提前启动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