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太平天国始末
太平天国始末思维导图,详细罗列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线,包含事件详细,便于了解,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编辑于2021-10-23 10:39:19太平天国始末
终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6月洪秀全在广东花县莲花塘吸收了第一个拜上帝会员李敬芳,随后少年时代的同学冯云山与族弟洪仁玕参加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他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义,后来自行洗礼。是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贵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留在广西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曾要求受洗,但罗孝全不同意洪秀全对以前大病时所见“异象”的见解,并认为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洪秀全又要求罗孝全按月付工资给他,被罗孝全拒绝,从而罗孝全拒绝为洪秀全洗礼。洪秀全失望之余离开广州,前往广西桂平与冯云山会合
洪秀全与冯云山到达广西后以私塾教师为职业传教。洪秀全负责理论,“乱极则治,暗极则光,斩邪留正”,“邀小的(恤王洪仁政)前往同打江山,并说拜上帝好”;冯云山负责传教,“在紫荆山一带,热心传教,成绩颇大,至多人信教,甚至有全家全族来领受礼拜者,未几,远近驰名,而成为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将基督教圣经的《旧约》、《新约》分别修改为《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作为教条
拜上帝教会实行政教合一
拜上帝教的宗教规范还有《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天父诗》等,号召人们信仰“皇上帝”(上帝耶和华),击灭“阎罗妖”(满族皇帝),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初,冯云山被紫荆山蒙冲乡石人村地方士绅王作新以“聚众谋反”罪名逮捕,送往广西桂平知县衙门囚禁。洪秀全逃亡外地,自称“找两广总督徐广缙营救”,后冯云山信徒集资贿赂某个来历不明但有实权的清朝官员,因而冯云山得到释放
道光三十年(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团营令,要求会众到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团营编伍,同年年底,太平军先后在思旺和蔡村江与清军展开战斗,由此开始了与清廷的武装对立,初以“太平”为号,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实行公有财产制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后世人将这一天定为金田起义纪念日。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登基称太平王,后改称天王。参加金田起义者“有患难之村民,而且被官兵击散之贼匪,均视拜上帝会为逋逃薮,老幼男女携眷挟财产大队加入”,“从者具(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还有在械斗中失败的客家人。4月3日爆发了三里圩之战,冯云山“视死如归,赤身赴敌,立刻杀死黔兵二十四人,黔兵始大奔
咸丰元年(1851年)秋,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原前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原后军主将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南王,称七千岁,原右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称六千岁,原左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皆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在南王冯云山的构想基础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礼制、军制,推行自创的历法——“太平天历”
咸丰二年(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北上围攻省城桂林,不克,继续北上,在全州蓑衣渡遭遇清军楚勇江忠源部拦截,南王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后伤重不治。5月19日离开广西进入湖南省,克道州、郴州。6月杨秀清与萧朝贵发布《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结果“湖南南部加入的洪门人数有五万多人”。与此同时杨秀清制定了“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纷扰南北”的作战方针
咸丰二年七月(1852年8月),西王萧朝贵闻长沙兵力空虚,率偏师进攻,9月12日“辰刻进兵,杀死大小妖官数十员,妖兵死者两千有余,尸堆如山,不料妖兵炮打着西王胸膛乳上穿身”,阵亡。洪秀全、杨秀清闻讯后急率主力来到长沙城下,但此时清方已重兵云集,太平军攻长沙近三个月仍未能成功,撤围北上攻克岳州。传闻太平军在当地获得吴三桂秘密埋藏的大量兵器,所谓“祭起吴王炮药”正说此事
咸丰二年十月(1852年11月),湖北巡抚常大淳镇守武昌城,贴出告示:“兵法以清野为先,且广西湖南等省,皆因民房毁除未尽,致贼藏身,潜掘地道,前车可鉴。”下令烧毁附近市镇,拆除城外民房,采用焦土政策
咸丰二年十一月十三日(1852年12月23日),太平军攻下汉阳,知府董振铎被杀;六天后,太平军攻下汉口,俘获1万首江船,装备其水师
咸丰二年十二月初九(1853年1月17日),石达开率领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尽。太平军在武汉尝试建立“太平一统”的平等社会,吸引了一些贫苦大众,血腥镇压清兵、士人和一切反对者,破坏衙门、寺庙、学校和藏书楼,没收一切财产,存入设于武昌原丝绸货栈的“圣库”,并把居民编入25人为一组的军营,男女分营,又强迫当地人作搬运或劳动。有流氓假冒太平军劫掠,许多当地人反对男女隔离分居,也反对大型的公开布道。太平军先后将汉阳和武昌立为首都,但只短暂停留,大部分太平军沿江而下。清提督向荣于2月下旬夺回武汉三镇
咸丰三年正月初八(1853年2月25日)爆发了巢湖之战,太平军“伪为差弁,约期速进,陆建瀛信为实,急饬所部,溯流上,陆建瀛与翼长安徽寿春镇总兵恩长遂越道士洑,恩长战殁,尸顺流下,全军大骇,反棹急奔。”太平军“革除了对鸦片烟的耽溺”,“恨贼者虚,资贼者实,尤为可虑,或谓乡民处处助贼打仗。”3月19日(咸丰三年二月十日)太平军攻克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陆建瀛及副都统霍隆武阵亡。太平军在江宁城破后宣布悬赏旗人,能抓捕旗人者赏银五两,同时城内旗人妇女亦遭到屠杀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江宁(今江苏南京),易名为天京。此后由东王杨秀清策划,在5月派兵北伐及西征,北伐军目标为北京,西征军目标为长江中游地区
咸丰三年(1853年)3月底清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建江南大营;4月16日,清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
咸丰三年三月十九日(1853年4月26日)香港总督文咸访问太平天国,他的翻译密迪乐就从两个太平军船员的口中得知:“东王杨秀清是首要的军事权威和政治权威,他们说天王只是一个被承认的君主,他把他的时间用在编书上面,人们从来看不到他
1853年4月27日—5月2日(咸丰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英国战舰HMS Hermes搭载第三任香港总督文咸爵士访问太平天国并与北王韦昌辉及翼王石达开展开会晤。密迪乐为翻译。文咸向英国外务大臣乔治·维利尔斯,第四代克拉伦登伯爵报告:“从任何观点看,中立乃最为切要的办法。”
咸丰三年四月一日(1853年5月8日),林凤祥、李开芳等奉杨秀清命令率两万余人从扬州出发北伐。清朝采取了正确的防御措施,销毁了全部黄河渡船,“黄河四十里之遥,并无船只,有鞑妖在对江把守,难以过江,离黄河二十里,亦无船只,粮料甚难”,“二十八日尚未渡尽,未及渡河者尚有千余”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洪秀全规定平均分配土地,全国土地按年产的高低,分为上中下3级9等
咸丰三年九月十一日(1853年10月13日)太平军进驻保定,咸丰帝集结华北清军主力与太平军决战,包括嘉庆帝五子惠端亲王“奉命大将军”绵愉部、嘉庆帝嗣外孙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部、八旗察哈尔部、钦差大臣胜保部,并征召朝阳、阜新、赤峰、通辽四地大军,赐努尔哈赤御用大刀。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但因孤军深入,被清军包围
1853年12月6日—13日(咸丰三年十一月六日至十三日),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访问太平天国
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853年12月24日),东王杨秀清自称天父下凡(降乩),指责洪秀全杖责天王府女官,两天后即二十六日,杨秀清召集韦昌辉及秦日纲“到天王面前请宽心安福。”洪秀全本人“深藏不出,秀清则盛陈仪卫巡行闾市,凡有军务,议定上奏(洪秀全)无不准者,每批旨准二字。属下伪官,惟奏谢恩赏,径达洪秀全,其余军务,悉秉奏秀清,听其裁处转奏。(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洪秀全徒存其名;秀清叵测奸心,实欲虚尊洪秀全为首,而自揽大权,独得其实。”“因此也许有人以为洪秀全早已死了,但一经询问,一致的证言咸谓其仍然健在,现深居城内。”
咸丰四年三月(1854年5月),燕秦日纲的下人与杨秀清的下人发生矛盾,判官是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黄玉昆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可勿杖,转相劝慰”,但杨秀清不同意该判决,命令石达开逮捕自己的岳父黄玉昆,“玉昆闻而辞职,燕王秦日纲闻之亦相率辞职。”结果杨秀清“杖日纲一百,玉昆三百,玉昆杖后,夜投水救起”。李秀成认为“东王威逼太过,此三人(北、燕、翼)积怨于心,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
1854年5月27日—6月1日(咸丰四年五月一日至六日),美国驻华大使麦莲访问太平天国。麦莲向美国国务院报告:“天王是不是会承认清朝与英国、美国、法国三国已签订的条约义务呢?这是极不可能的
在湖南被曾国藩打败后,咸丰四年六月二日(1854年6月26日)太平军第二次攻下武昌,十八岁的陈玉成在武昌“舍死苦战,攻城陷阵,趫捷先登,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
咸丰四年七月一日(1854年7月25日)曾天养率西征太平军与曾国藩湘军在湖南岳阳城陵矶进行第一次决战,太平军虎头军统帅曾天养、清军登州镇总兵陈辉龙、湘军水路各营总统褚汝航全部阵亡
洪秀全为以示庆祝,定于杨秀清生日(公历1854年9月23日)时正式封万岁。洪秀全一面“所筑土城上密布枪炮,恐杨来暗算,一面遣腹贼至江西调北贼韦昌辉回金陵
1854年10月14日湘军在曾国藩本人的统帅下第二次收复武昌
1854年11月23日秦日纲率西征太平军与罗泽南、李续宾、杨载福、彭玉麟湘军在湖北十堰田家镇进行第二次决战失败
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55年1月29日),石达开、罗大纲率西征太平军与湘军在江西九江湖口县进行第三次决战,大败湘军
咸丰五年(1855年)初,太平军反攻汉阳和汉口,4月3日,击破湖北巡抚陶恩培的军队,第三次攻下武昌
咸丰五年二月(1855年3月),林凤祥在直隶沧州东光县连镇受伤被俘,不久被押到北京处死。李开芳在山东聊城茌平县冯官屯被俘,6月在北京被处死
咸丰六年三月一日(1856年4月5日),太平军再克扬州,攻破江北大营,“次早黎明,亲领人马同陈玉成、涂镇兴、陈仕章、吴如孝力攻土桥,破入土桥清军马营。那时清军大败,红桥以及卜著(朴树)湾、三岔(汊)河清营尽破,大小清营一百二十余座,清营那时闻风而逃。”
咸丰六年五月(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步战汉兵,马战满兵,两交并战,自辰至午,得翼王带曾锦兼(谦)、张瑞(遂)谋等引军到步助战。清军满兵马军先败,次即向、张[所]领汉军亦败也。”
与杨秀清有宿怨的韦昌辉在咸丰六年八月三日(1856年9月1日)深夜回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率三千余人遽入南门,趋围东贼宅,自携数贼入,杀东贼及其妻小”,史称“天京之变”。咸丰六年八月四日(1856年9月2日),韦昌辉将杨秀清首级交给洪秀全
翼王石达开抵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韦昌辉又欲杀石达开,石达开见势不妙,当夜逃出金陵城外。在韦昌辉进攻洪秀全天王府的最后关头,天王府内的大量宫女参加了保卫洪秀全的战斗,“韦昌辉陈兵三千人于洪居前火攻(天王府),洪秀全乘墉与韦昌辉对垒,枪炮互施,逾时无胜负,洪居服役少女,悉使裹发、效男装,各持械启门,大呼出冲阵,北贼不意其速出,大惊,众遂溃,缚北奸送洪秀全,令肢解之。”
咸丰六年十月(1856年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洪秀全碍于众议,被迫诏准。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信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尽管武昌在石达开回京后不久即因粮尽援绝而陷落,但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
咸丰六年(1856年)十二月天京之变后湖北巡抚胡林翼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收复武汉三镇,此役湘军罗泽南阵亡,武汉三镇都已成废墟,遍地瓦砾
咸丰七年(1857年)春天,李秀成与陈玉成击败清军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与捻军会合,兵锋直指湖北
天京之变后,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为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庆
咸丰七年八月(1857年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作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此后,石达开先后转战于天京外围的闽、浙、赣等省,牵制大量清军,缓解了天京、安徽两地的军事压力
咸丰八年(1858年),清军乘太平天国内讧之后,重建江北、江南大营。4月,洪仁玕捻转到达天京,被封为干王
咸丰八年四月七日(1858年5月19日),九江被湘军李续宾攻克。“林启容踞九江六载,号坚忍能军,塔齐布、罗泽南为名将,拼命力攻,亦卒不拔,食罄则婴城种麦以自给,其守愈暇,凡围城十有六月。” 日本人宫崎滔天曾说:“睢阳而后有斯人。”湘军彭玉麟参与克复九江后曾作诗:“尸涌长江水不流”
咸丰八年八月(1858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军攻占浦口和扬州,歼灭清军江北大营,“陈玉成攻德帅(清军德兴阿部)之前,我攻德帅之后,德军大乱,死于甫〈浦〉口一万余人。”安徽江北的湘军乘太平军东下,攻安徽、据太湖、扑安庆,李续宾湘军沿黄梅、宿松、太湖、潜山、石牌、桐城、舒城向三河镇进攻(即今天G50-G35-G4212-G3高速公路一线),进逼庐州(合肥)。陈玉成率兵救援,李秀成援军继进
1858年11月15日,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徽合肥三河镇第一次决战,“我听闻金牛镇炮声不绝,是知开仗,我亲引本部人马向三河边区而来,斯时正逢陈、李两军迎战,离李将营前七八里交锋。我军即至,陈玉成见我军生力一壮,破李续宾阵门,阵脚一动,大败而逃”,击毙李续宾(一说自缢)、曾国华。湘军从安庆外围撤走
咸丰九年(1859年)春,石达开入湖南,发动“宝庆会战”,欲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并伺机分兵入川。彼时湘勇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
1859年洪仁玕被洪秀全任命为(文化方面)总裁,总揽文衡,聿修试典,陈玉成为副总裁,蒙得恩为又副总裁,考纲改为《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天命诏旨书》、《天条书》、《三字经》、《真圣主御笔改正四书五经》,武举加试《钦定武略》、《兵要四则》、射箭、刀法、大炮
咸丰十年三月十二日(1860年5月2日),太平军与江南大营最后的决战打响,太平军“乘势扑至,内外夹攻,顷刻之间,得胜门至江边一带官军营垒五十余座全行失陷,陕西延绥镇总兵黄靖等均殁于阵,官兵死者数万人。”“两日交锋,头一日胜富〈负〉未分,次日一战,自辰至未,(江南大营)张(国梁)军大败,死者万人。”
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三日(1860年8月9日),李秀成太平军与华飞烈(Frederick Ward)和上海买办杨坊联合组建的洋枪队在上海决战
江南大营的被歼宣告在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再无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野战大军,清朝皇室不得不起用汉族地主私人武装湘军与淮军而尾大不掉。咸丰十年四月十九日(1860年6月8日)咸丰帝与曾国藩达成协议,咸丰帝授予曾国藩钦差大臣兵部尚书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华东地区所有军队均归节制,曾国藩经咸丰帝许可罢免咸丰帝此前任命的官员,包括皖南督办军务大臣张芾、闽浙总督庆端、浙江巡抚王有龄、江苏巡抚薛焕、江南团练大臣庞钟路、江北团练大臣晏瑞书,转而把湘军系统的军官扶上位
咸丰十年(1860年)冬,太平天国决策层部署第二次西征,计划以陈玉成、李秀成两支主力分别从长江南北西上进攻武昌,以解安庆之围.陈玉成解围心切,立即从安徽桐城出发,十一天内行军六百里,连取霍山、英山、黄州,兵锋直指武汉。此时,清军主力尽在安庆,武汉城防空虚。关键时刻,英国舰队司令何伯派参赞巴夏礼前往黄州觐见陈玉成,请求他不要攻打武汉,以维护大英帝国在武汉的商业利益。由于李秀成部进军迟缓,太平军并无把握在短期内攻下武昌,及湘勇加紧对安庆的围攻,陈玉成决定命部下赖文光率部队军队留在武昌附近,继续等候李秀成部,本人率主力返回安庆
李秀成转进至湖北东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万人,得知东线太平军作战不利,又听说陈玉成已经返回安庆,遂放弃进攻武汉三镇,改向东进军,与李世贤部共同攻下浙江大片土地。陈玉成与李秀成两人不和导致第二次西征无果而终,会攻武汉的计划就此功亏一篑。“伪天王弟洪军师到苏,即调停忠英二酋之误会也,贼中相互猜忌如此。”
咸丰十一年(1861年)春,第二次西征后,太平军与湘军和多隆阿部清军在安徽安庆进行第二次决战。湘军的部署是湘军曾国藩、左宗棠、鲍超在安徽南部,湘军李续宜、胡林翼、清军多隆阿在安徽北部,两个方向向安庆进攻,陈玉成回救安庆,洪仁玕、林绍璋、吴如孝、黄文金等也来配合作战,失败,6月集贤关、赤岗岭失守,8月陈玉成与杨辅清等夺回集贤关,再救安庆,为清副都统多隆阿部所拒。9月,曾国荃攻克安庆,太平军守将叶芸来、吴定彩及全军1.6万余人全部阵亡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太平军安庆失守,陈玉成为召集人马、牵制清军兵力,派陈得才、赖文光、蓝成春等太平军将领,率两万余人远征陕西,进夺西安
咸丰十一年八月(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转战蜀、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并于同治二年三月(1863年4月)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但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在紫打地陷入绝境。时任四川总督的骆秉章遣使入太平军中谈判。经协议,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剩余两千武士保留武器随行,在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太平军被屠戮
由于太平天国禁止鸦片贸易(洪秀全曾作《戒鸦片诗》:“烟枪即炮枪,自打自受伤。多少英雄汉,弹死在高床。”)加上清政府与英、法、俄签署《北京条约》后,太平天国威胁到各国条约利益,西方各国对太平天国运动转向反对。1862年1月-6月,李秀成太平军与英法联军在上海决战。谭绍光太平军从吴淞包抄浦东,英法联军在高桥镇与太平军激战,原石达开部将吉庆元阵亡,太平军包抄计划失败。法国海军驻华司令卜罗德少将被太平军流弹击毙后,法军为了报复,占领上海柘林镇后,杀伤村中数白名男女老幼和太平军人
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陈得才率军经河南内乡进入陕西商洛地区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太平军北上秦岭子午谷,直逼西安城南三十里的引驾回(亦称尹家卫,今陕西西安长安区引镇),在三兆、杜曲大胜清军。清副都统乌兰都溃逃入西安城内,并令清军紧闭西安城门,坐困孤城待援,不再出战。太平军进攻西安城数次无果,未能攻破。不日,多隆阿、张得胜率清军包围庐州(今安徽合肥),陈玉成调陈得才等部回援东返解围。陈得才奉调东返,放弃夺取西安的计划,进驻蓝田厚子镇。四月二十四日张得才攻克渭南县城,击毙知县曹士鹤等人。四月二十五日击败尾追而来的清军,杀临潼军功安定邦。随后陈得才率部一路沿渭河东进,攻克华州、华阴等地,击毙团练首领陈茂经,击溃潼关守将哈连升的阻击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三日,太平军陈得才部东出潼关,进入河南,东去解庐州之围
1862年5月9日,英国驻宁波领事夏富礼向英国公使卜鲁斯报告宁波太平军射击英法炮船的信:“太平天国竟宣称租界是他们的,不属我们,断然拒绝承认我们在租界区的权利,因为租界区属于天朝,所以它应该像中国其他的地方一样,绝对受太平军的管辖。”
同治元年四月(1862年5月),陈玉成在安徽寿州被叛徒苗沛霖逮捕,押送清军兵部侍郎胜保,同年6月陈玉成被处死
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军回援天京,太平军集结二十万人兵力,10月起大战湘军四十多天,未能取胜。天京无粮,据李秀成说原因是“在京时,当与合朝文武在我府会集,声言:众位王兄王弟,凡有金银,概行要买多米粮,切勿存留银两,买粮为首切等叙云云。合城文武遵我之言,果买米粮。那时洪姓出令,‘某欲买粮者非我洪之票不能。’要票出京者亦要银买方得票行,无钱不能发票也,得票买粮回者重税,是以各不肯买粮入京。固〈故〉积今日之患,国破实洪姓之自害此也。”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长江,由于无粮,太平军损失很大,“此举前后失去战士数万余人,因我一人之失锐,而国之危也。”
同治二年五月十二日(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四川成都被凌迟
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四日(1863年12月4日),苏州守将谭绍光被部下郜永宽等八人杀死,苏州被克复。淮军夺回苏州后,郜永宽等八人在常胜军首领查尔斯·戈登的协调下,已经是清兵的卧底,李鸿章曾答应保住他们的性命,但而后李鸿章违反不杀降的诺言,命程学启将郜永宽等八人斩首,还射杀千余名投降的太平军。不得不指出的是,苏州屠杀事件直接当事人李鸿章与清朝政府、淮军与清军,不能互为代表,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歼灭后,华东地区已经没有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大军,淮军为李鸿章个人的募兵,清朝政府也不得不起用,李鸿章也只能代表他自己而成为实力派,游走于清朝政府与英国之间
同治二年十一月二日(1863年12月12日)李鸿章淮军克复无锡,无锡太平军守将黄子隆是“广西藤县人,躯干矮小,狡勇非常,目光炯炯若电,诈称不识字,不多言,亦无供状,临刑时颜色自若。”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二日(1864年4月27日),陈坤书太平军与戈登常胜军及刘铭传淮军在常州激战
同治三年四月六日(1864年5月1日)常州被克复,陈坤书“昂然直立,拒绝投降,并愤然(对李鸿章)说道,要不是戈登及其军队协助你作战,我定叫你毫无办法从我手中夺取这城池。”
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87],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
1864年7月南京最后的战斗打响,事前李秀成违反洪秀全命令,将南京城内部分分不到粮食的人口遣散到城外,“阖城男女饥饿,日日哭求我救,不得已,即已强行密令,城中寒家男妇,准出城外逃生,各门分〈放〉出足有十三四万之敷〈数〉。”而李秀成妻舅宋永祺劝降李秀成被补王莫仕暌当众揭发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湘军屠城,许多当地平民和太平军人被杀
同治三年九月九日(1864年10月9日),洪仁玕在江西石城(今江西石城县木兰乡新河村古岭组)兵败被俘,十月二十五日(阳历11月23日)在南昌被杀。九月二十五日(阳历10月25日),幼天王洪天贵福在逃脱清兵追杀后四处乱走导致被盘出拿获,十月二十日(阳历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偕王谭体元因埋银二万两,后变了百姓,想挖银子。”
江北的太平军赖文光部与捻军合并,于1865年在山东菏泽高楼寨摧毁了中原最后一支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野战军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另一支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野战军为江南大营),这导致了长城以南广大中国本土已经没有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大军,清朝皇室不得不重用湘军与淮军而尾大不掉
东捻军于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一日(1868年1月5日)在扬州东北瓦窑铺覆灭,西捻军于同治七年六月二十八日(1868年8月16日)在山东茌平徒骇河被李鸿章淮军消灭。最后一支留下太平天国年号的残余捻军袁大魁部,于同治八年(1869年)在陕北保安被左宗棠消灭
同治十一年三月(1872年4月),石达开余部李文彩部在贵州大塘覆灭,这是最后一支可以查证的使用太平天国旗号的反清武装,理论上是最后一支太平军
至于北王韦昌辉,洪秀全认为他“爱兄(洪秀全)之心诚”。但韦昌辉对杨秀清“阳下之而阴欲夺其权”;北王韦昌辉对东王杨秀清“甚谄,舆至则扶以迎,论事不三四语,必跪谢曰:非四兄(杨秀清)教导,小弟肚肠嫩,几不知此。肚肠嫩浔州乡语,犹言学问浅也。”而韦昌辉暗地里“请洪秀全诛杨秀清””,但洪秀全说:“暂且容他(杨),他服便罢。”杨秀清曾去北王府,“杖昌辉数百,至不能兴。”以至于两人“相互猜忌,似不久必有并吞之事
太平天国势力范围(红色部分)
事实上清朝军机处穆彰阿甚至道光帝本人清楚地知道拜上帝会的存在,但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