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和实务)之技术创新管理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和实务)之技术创新管理的思维导图,包括技术创新管理的含义、分类、模式、决策评估、组织管理等内容。
编辑于2021-10-24 16:42:00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的含义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Innovation"。他认为: 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 建立一种”新的市场函数“。
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
5个主要特点:
1、是一种经济行为
2、是一项高风险活动
3、时间的差异性
大部分技术创新需要2-10年:发展性开发需要2-3年, 应用技术开发需要5年左右, 基础性开发需要8-10年。
4、外部性
指对他人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但是不需要他人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由于技术创新成果的使用具有”非排他性“, 创新投入主体很难对成果实现”独占“, 因而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 具有正外部性。
5、一体化与国际化
一体化体现在2个方面
1、在企业外部,产学研一体化。
2、在企业内部,技术开发部门与生产现场、质量管理、销售部门等一体化。
国际性的2个体现
1、国际性、地区性机构正在发挥作用,国家间的合作趋势在加强。
2、跨国公司技术开发与创新正在崛起。
技术创新的分类
一、基于创新对象分类
1、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创新的核心活动,企业创新一般从产品创新开始。
2、工艺创新
也称:过程创新,包括:新工艺、新设备、新组织管理方式。
二、基于创新模式分类
1、原始创新
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原创性和第一性。
2、集成创新
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将各个创新要素和内容进行选择、优化和系统集成。所有单项技术都是现存的,创新之处在于系统集成和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
3、引进、消耗、吸收再创新
创新成果是价值链上某个或某些重要环节的重大创新。
三、基于创新新颖程度分类
1、渐进性创新
2、根本性创新
有重大技术突破
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模式
1960年度以来的6代创新过程模式
1、技术推动创新模式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基础研发引发创新。
2、需求拉动创新模式
市场需求→应用研究→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再促进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引发创新。
3、交互作用创新模式
由科学技术、市场之间交互作用共同引发。
4、A-U过程创新模式
哈佛大学的”阿伯纳西N. Abernathy“和麻省理工的”厄特拜克James M Utterback“提出, 把”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产业组织的演化“分为”不稳定阶段、过渡阶段、稳定阶段“,并把”产品的生命周期“联系起来, 描述以”产品创新“为中心的创新分布形式, 即”A-U过程创新模式“
特征:产业成长的前期阶段,产品创新活跃度高于工艺创新; 后期阶段,工艺创新更活跃。
1)不稳定阶段。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都呈上升趋势;创新重点是: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不断”尝试、纠错“的阶段;产品设计变动频繁,工艺和产业组织显示不稳定特征。
2)过渡阶段。产品创新减少,工艺创新上升,且超越产品创新,通过”纠错“形成”主导设计“;是”主导设计“被消费者接受和推崇的阶段。
3)稳定阶段。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均为下降趋势,工艺创新稍有优势;产业进入成熟期;创新重点是能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渐进性工艺创新;企业内部会产生一股抵制重大创新的力量。
5、系统集成和网络创新模式
是一体化模式的理想发展,最显著特征:创新过程电子化、信息化,更多地使用专家系统来辅助开发,使用仿真技术逐步取代实物原型。
不仅是交叉职能联结过程,还是多机构网络过程, 已经具有国家创新系统的雏形。
6、国家创新体系
英国专家”弗里曼“1982年提出,指公共机构和私有机构组成网络系统,强调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旨在创造、引入、改进、扩散新知识和技术,使一国的创新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5个重点
1)建设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2)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3)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4)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5)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19大报告指出:
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
技术创新战略
概述
确立技术创新的总体目标与做出的重点部署, 目的是获得竞争优势。
4个特点
1、全局性, 2、长期性, 3、层次性, 4、风险性
技术创新战略类型
一、依据企业所期望的技术竞争地位的不同分类
1、技术领先战略
2、技术跟随战略
最基本的战略模式
二、依据企业行为方式的不同分类
1、进攻型战略
2、防御性战略
3、切入型战略
三、依据技术来源的不同分类
1、自主创新战略
2、模仿创新战略
3、合作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
技术来源
自主研发为主
模仿、引进为主
技术开发重点
产品技术
工艺技术
市场开发
开拓一个全新市场
开发细分市场或挤占他人市场
投资重点
技术开发、市场开发
生产、销售
重点考虑因素:
优势能力特点
技术开发能力
生产销售能力
风险与收益特点
投资大、风险大
风险小、收益小
领先的持久性
技术越不易复制,后续开发速率越快,领先的持久性越好,因此具备持续开发能力
争取超越领先者
选择领先战略还应考虑:
1、后续及持续开发能力能否支持保持领先地位。
2、配套技术是否支持。
3、资金、营销、生产能力、组织能力是否支持。
技术创新决策的评估方法
一、定量评估法
1、折现现金流法
折现现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 DCF), 通过计算投资项目的净现值(NPV)的正负,来判断取舍。
1)估计出研发项目以及未来商业化阶段逐年的净现金流量(Net Cash Flow, NCF)
NCF = 增加的现金收入 - 当年的投资
增加的现金收入 = (新产品销售收入 - 相关成本费用)× (1-所得税率)+ (该新项目固定资产折旧额+递延和无形资产摊销额)× 所得税率
增加的现金收入 或= (生产过程中节省的成本费用)× (1-所得税率)+ (该新项目固定资产折旧额+递延和无形资产摊销额)× 所得税率
2)计算项目的净现值 (Net Present Value, NPV)
NPV = 汇总【各期NCF ÷ (1+i)的t次方】
i:期望收益率(或折现率),t:为期数,=1 → n
3)根据判断准则,确定取舍。
通常结果大于0就可以执行。
2、风险分析法
1)敏感性分析
计算比较:1)最乐观情况、2)最可能情况、3)最悲观情况 3种假设状况的NPV结果,分析外部情况剧烈变化的承受能力。
2)概率分析
用概率分析或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分析随机变量的NPV统计参数。
二、定性评估法
1、轮廓图法
1)确定一组关键影响因素或评价标准。
2)依据这些标准对每一候选项目的绩效做出定性判断。
3)将这些定性评价连接成轮廓图。
2、检查清单法
1)确定一组关键影响因素或评价标准。
2)依据这些标准对每一候选项目的绩效做出”是否满意“的定性判断。
3)将这些定性评价结果累积比较。
3、评分法
1)确定一组关键影响因素或评价标准。
2)依据每个因素或标准的相对重要性,分别确定权重,权重总和为100%。
3)比较计算出的加权评分结果。
4、动态排序列表法
同时对多个定量或定性指标进行排序,综合比较。
三、项目组合评估
1、矩阵法
1)评估企业技术实力
确定企业在技术实力和市场实力的相对竞争地位
2)分析技术组合矩阵
以”技术重要性“和”技术相对竞争地位“2个维度,列矩阵分析”技术战略“。
技术重要性高
投资与竞争对手竞争; 或放弃投资。
优势所在,重点投资。
技术重要性低
撤出、放弃
坐收渔人之利,不需重点投资
3)比较技术战略和商业战略
以”市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地位“列矩阵分析”商业战略“, 与技术组合矩阵分析的技术战略比较。
市场吸引力高
投资与竞争对手竞争; 或放弃投资。
优势所在,重点投资。
市场吸引力低
撤出、放弃
坐收渔人之利,不需重点投资
4)确定技术项目优先次序
根据2种矩阵分析的比较,确定项目优先次序。
2、项目地图法
Project Maps 或称:气泡图(Bubble diagrams), 是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类图示方法。
风险收益气泡图 (项目地图)
技术成功性高
I 珍珠: 有潜力的明星项目,可带来高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II 面包和黄油: 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收益的基础项目,改进当前产品和工艺,为细分市场做调整。
技术成功性低
III 白象: 无用累赘的项目,撤出、放弃
IV 牡蛎: 具有探索性,需要长远规划的项目,长期竞争优势源泉。
技术创新的内部组织模式
一、内企业
吉福德-平肖III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提出”内企业家“的概念。企业允许员工像企业家一样在企业内部进行创新活动,风险与收益均由企业承担。
内企业由少数几个人组成,基本没有分工,自主决策,自主研发,其运作方式基本上是非正式的。
二、技术创新小组
为完成某一创新项目,临时从各部门抽调若干专业人员而成立的一种创新组织。
三、新事业发展部
独立于现有企业运行体系之外的分权组织,只接受企业最高层的领导。
四、企业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一般采用矩阵式组织架构。
技术中心的大部分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跨部门的课题组。
技术创新的外部组织模式
一、产学研联盟
1、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
2、高校 - 企业 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3、高校 - 出资方 - 生产企业 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4、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
二、企业 - 政府模式
1、政府投资、企业执行,成果归政府所有。
2、政府投资、企业执行,成果卖给企业。
3、政府帮助企业融资、技术创新。
三、企业联盟
6个特点
1、目标产品性
2、优势性
3、动态性(临时性)
4、连接的虚拟性
5、组织的柔性
6、结构的扁平性
3种模式
1、星形模式 Star-like Mode
盟主企业
相对固定的伙伴(如供应商)
由盟主负责
适用于采用垂直供应链的企业。
2、平行模式 Parallel Mode
无盟主,无核心
伙伴地位平等、独立
自发性协调
适用于对存在某一市场机会的产品的联合开发及长远战略合作。
3、联邦模式 Federation Mode
由具备核心能力的企业联合组成核心团队
外围层伙伴与核心层伙伴间的关系一般是技术外包或标准件供应关系
联盟协调委员会
可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快速开发。
企业研究与发展管理
研发的主要类型
1、基础研究
2、应用研究
1)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
2)围绕特定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获取新知识
3)影响范围有限,并具有专门的性质
4)一般表现为与”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有关的研究
3、开发研究
新产品开发、工艺改造2大类。
企业研发的模式
1、自主研发
2、合作研发
1)联合开发, 2)建立联盟, 3)共建机构, 4)项目合作
3、委托研发
自主研发
可以形成独特技术或产品优势,并对未来技术发展有很大支撑作用;如果商业化成功,可获得较大经济利益。
资金负担重,必须投入大量技术人员。
相对来说,商品化速度慢,影响商业开发进度。
需要投入研究经费、人员费、材料费、实验设备等。
合作研发
有助于迅速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可分散风险,并在短期内取得经济效益。
存在冲突、技术不相容、诚信等风险。
商品开发速度较快。
与合作单位共同出资。
委托研发
无需投入太多精力。
对提高本企业的技术能力作用不大。
商品化的速度较快。
支付给对方研发费用。
技术贸易
特点
1、标的是无形的技术知识。
2、通常转让的是技术使用权,不是所有权。
3、通常出售技术是为了获得比直接利用技术生产商品销售更好的报酬。
4、比商品贸易更复杂。
技术合同的类型
一、技术开发合同
1、委托开发合同
除非另有规定或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委托人可以依法实施该专利。
2、合作开发合同
除非另有约定,放弃专利权的一方,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
二、技术转让合同和技术许可合同
合同内不得限制技术竞争和技术发展。
三、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
委托人利用受托人的工作成果完成的新技术成果,属于委托人; 受托人利用委托人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工作条件完成的新技术成果,属于受托人。
技术价值的评估方法
1、成本模型
技术价格 = (物质消耗+人力消耗)× 技术复杂系数 ÷(1 - 失败概率)
2、市场模拟模型
技术价格 = 类似技术交易价格 × 经济性能修正参数 × 市场价格涨跌修正参数 × 技术寿命修正参数
3、效益模型
技术价格 = ∑ 【技术寿命年限内:t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Bt ÷ (1 + 折现率i)的t次方】 t= 1→n
国际技术贸易
内容
1、专利
2、商标
3、工业产权
4、专有技术
基本方式
1、许可贸易
2、特许专营
3、技术服务与咨询
4、合作生产
5、含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的设备买卖
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
工业产权
专利权
商标权
专有技术
著作权(版权)
商业秘密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我国法律界定的5种主要知识产权
1、版权,2、专利权,3、商标权,4、商业秘密,5、其他有关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
技术创新促进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推动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内在动力机制和外部的公平竞争法律环境, 对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我国的5部相关保护法律: 《民法典》、《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属性比较
专利法
强
最高
中: 发明专利20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10年。
无
著作权法
弱
低
长:活着终生,死后+50年。
中
技术秘密保护
中
中
长
低
商标法
无
高
长: 10年,到期可每10年再续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