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黄
包含来源、采收加工、植物形态、产地、理化鉴别、质量评价、性味功效、现代药理、化学成分、显微鉴别等等。
这是一篇关于药品监督管理组织的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思维导图
抗生素类药物思维导图,讲述了抗生素类药物的含义、来源、特点、分类、耐药性、质量分析、高分子杂志检查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地黄
性状鉴别
鲜地黄
纺锤形或条形,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有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易断,断面浅红黄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甜、微苦
以粗壮,色红黄者为佳
生地黄
不规则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
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横曲纹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
气微,味微甜
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色者为佳
饮片呈圆形或不规则厚片。其他与原药材一致
熟地黄
不规则块状,全体通黑,油润,有光泽,黏性大
质地柔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
无臭,味甜
显微鉴别
横切面
木栓层数列
栓内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含橙黄色油滴;偶见石细胞
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
粉末
生地粉末浅棕色
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核状物
分泌细胞内含橙黄色或橙红色油状液滴
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
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观类长方形
草酸钙方晶细小
化学成分
环烯醚萜苷类:主要活性成分,也是使地黄变黑的成分
梓醇
抗抑郁、抗骨质疏松、促血管新生、脑保护、抗氧化、利尿、降血糖、抗凋亡、保护神经元免受细胞毒性损伤,减少脑缺血后神经凋亡等药理作用
益母草苷,地黄苷D
苯乙醇苷类:毛蕊花糖苷
降血脂、抗高血压所致的血管内皮层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等多种活性
地黄多糖
抗衰老、抗肿瘤、抗氧化、抗焦虑、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作用
现代药理
生地黄粗粉及其乙醇提取物均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可能部分涉及恢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障碍、增强单胺能神经系统以及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表达等途径
梓醇具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额叶皮层脂质过氧化并增强其抗氧化水平,进而纠正氧化/抗氧化失衡有关
地黄梓醇对新生大鼠炎性成骨细胞的保护作用
梓醇具有促小鼠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和矿化的作用,且对细胞具有较宽的安全浓度范围。
地黄梓醇达到一定质量浓度(10 mg/L)时对成骨细胞无药物毒性且能促进细胞增殖,对脂多糖诱导的炎性成骨细胞有显著抗炎作用
不同浓度地黄梓醇均能降低膝骨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IL-1β、Galectin-3、S100A12表达,且地黄梓醇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效果更为明显,地黄梓醇通过抑制早期膝骨关节炎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阻止软骨基质降解,延缓膝骨关节炎的进展。
梓醇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的作用;即使给予较高浓度,并未出现细胞毒性作用,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
黄瓜织球壳菌为地黄的新型致病菌——地黄织球壳菌萎蔫病。500 g·L~(-1)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2553 mg·L~(-1),可作为防治地黄织球壳萎蔫病的优选药剂
梓醇的脑血管新生促进作用
梓醇可促进缺血后病灶组织血管的新生。研究发现,梓醇可使脑缺血后实验动物病灶区域血管新生数目和血管密度显著增加,分支增多,向缺血区辐射,部分新生血管靠拢形成连接,形成新的血管网,从而减轻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
梓醇通过刺激JAK2/STAT3通路开放,进而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新生
梓醇上调血管生成素(EPO)促血管新生
梓醇刺激血管形成素-1(Ang-1)表达
梓醇诱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促血管新生
梓醇在脑缺血后35 d时还有治疗作用。由此可见,梓醇通过促血管新生不仅可以改善缺血早期的症状,对缺血后期的功能恢复也有明显作用。因此,梓醇可应用于脑缺血疾病的全程
性味功效
鲜地黄性寒,味甘、苦;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生地黄性寒,味甘;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性微温,味甘;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质量评价
水分
生地黄不得过15.0%
总灰分不得过8.0%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65。0%
含量测定
照HPLC测定,生地黄含梓醇不得少于0.20%,含毛蕊花糖苷不得少于0.020%
熟地黄,含毛蕊花糖苷不得少于0.020%
理化鉴别
TLC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产地
主产于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南焦作为怀地黄的道地产区(四大怀药之一)
常生于海拔50-1100米的荒山坡、山脚、路旁等处,多栽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和腺毛
根茎肉质,鲜时黄色
叶基生,成丛,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
总状花序顶生,花冠管稍弯曲,外紫红色,内黄紫色条纹,顶端5浅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子房上位,2室
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
采收加工
鲜地黄: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
生地黄:将鲜地黄堆置于土炕上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捏成团快
熟地黄:酒炖或蒸至黑润,晒干(九蒸九晒,黑似漆,明如镜,甘如饴)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