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5利尿药和脱水药
利尿药种类众多,本思维导图根据利尿药作用环节整理了碳酸酐酶抑制药、叛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保钾利尿药、渗透性利尿药的作用机制、代表药物。其中对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都进行了整理总结,可帮助记忆。
编辑于2021-11-05 21:04:50利尿药
利尿药按作用环节分类
1.碳酸酐酶抑制药
作用于近曲小管,抑制碳酸酐酶活性,减少Na+-H+的交换及HCO3-的重吸收,低效利尿
代表药:乙酰唑胺
药理与临床
1、利尿(使尿中Na+、K+、HCO3-增加)
碱化尿液纠正代谢性碱中毒
2、抑制房水生成
治疗青光眼
3、抑制脑脊液生成
防治急性高山病
特点
1.作用弱、快(口服0.5小时显效)、短(8-12小时)
2.易致代谢性酸中毒,易产生耐受性。
不良反应
(1)过敏:与磺胺类交叉过敏。发热、皮疹、骨髓抑制、肾损害等。
(2)代谢性酸中毒
(3)尿结石
(4)低血钾
(5)神经系症状:嗜睡、感觉异常
2.袢利尿药
Na+-K+-2Cl-同向转运抑制药,高效利尿药
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
代表药:呋塞米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作用部位:髓袢升支粗段
机制:抑制Na+-K+-2Cl-同向转运子
效果:使尿中Na+、K+、Cl-、Ca2+(可在远曲小管主动重吸收)、Mg2+、H + 排出增多。
特点
强(尿量可达50~60 L/24h)
快(口服30 min内,静注5 min后显效)
短(维持6~8 h)。
2.扩张血管
扩张小静脉→心脏负荷↓→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水肿
肾血管阻力↓ →肾血流量↑→ 肾功能改善
临床应用
1、它药无效的严重水肿:心、肝、肾性水肿,及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2、急、慢性肾功衰
3、高钙血症
4、加速某些毒物排出:需结合输液。
不良反应
1、水和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镁、及低血氯(低氯性碱血症)。
2、高尿酸血症:与尿酸竞争有机酸排泄系统。
3、耳毒性:不与氨基苷类等耳毒性药合用。(依他尼酸强、布美他尼较少)
4、其它: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
四低一高、耳毒、其他
3.噻嗪类利尿药
Na+-Cl-同向转运抑制药,中效利尿药
作用于始段远曲小管
代表药:氢氯噻嗪
药理作用
1.利尿
1)抑制远曲小管始段Na+-Cl-同向转运子
Na+、Cl-排出↑
尿液稀释功能↓
尿量↑
Na+-K+交换↑
泌K+↑
2)抑制碳酸酐酶
Na+-H+交换↓
HCO3-排出↑
尿量↑
特点
温和(口服1-2h起效)、持久(>12h);Na+、K+、Cl-、Mg2+ 、 HCO3-排出增多;可减少尿Ca2+排出(促远曲小管重吸收Ca2+ )。
2.降压作用
早期
排钠利尿
血容量↓
血压↓
早期利尿,减少血容量
后期
血管壁[Na+]↓→ Na-Ca交换→血管平滑肌内[Ca] ↓→血管对升压物的敏感性↓→血管扩张→血压↓
后期扩张外周血管而降低血压。
3. 抗利尿作用:可使尿崩症病人尿量减少、渴感减轻。机理不祥。
临床应用
1、各种水肿,心源性水肿;
2、高血压;
3、尿崩症:肾性及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
4、高尿钙伴肾结石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低血氯、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镁。
2.高尿酸血症:痛风者慎用。
3.影响代谢:高血糖(糖尿病者慎用)、高血脂。
4.过敏(偶见):皮疹、发热、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光敏性皮炎等。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5.升高血尿素氮:严重肾功不良者禁。
总结
四高四低
高尿酸血症 高尿氮血症 高血糖 高血脂症
低血钾症 低血钠症 低血氯症 低血镁症
过敏反应
4.保钾利尿药
作用于远曲小管末段和集合管,减少K+排出,利尿作用弱
代表药
螺内酯(安体舒通)
药理作用
机制
代谢产物坎利酮竞争结合→醛固酮受体→醛固酮-受体复合物→Na+、K+通透→Na+-K+交换↓→Na+重吸收↓ 、K+分泌↓
特点
1.作用弱(排钠量2%)
慢(口服一天显效)
持久(5-6天)
2.作用效果与体内醛固酮水平正相关
3.留钾利尿
临床应用
1.伴醛固酮增高的水肿
(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慢性心衰、晚期肾性高血压水肿等)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增效减少钾丢失
2.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
1.单独久用:高血钾,严重肾功不良者禁。
2.性激素样作用:男性乳房发育、性功能障碍、女性多毛症。
3.中枢神经系症状:头痛、嗜睡、倦怠、精神紊乱等
4.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及胃出血,溃疡患者禁用
阿米洛利与氨苯蝶啶
机制
抑制→Na+通道→Na+重吸收↓→K+分泌驱动力↓→K+分泌↓
特点
1.作用弱、快(口服2-4小时显效)、维持时间中等(较螺内酯,16-24小时)
2.留钾利尿
应用
与排钾利尿药合用于各种水肿
不良反应
1.单独久用:高血钾
2.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上腹不适等。
3.神经系症状:嗜睡、乏力等
4.其他
氨苯蝶啶(三氨蝶啶):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致叶酸缺乏。肝硬化患者服用此药,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阿米洛利(氨氯吡咪):可致性欲下降,眼压升高。
5.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
通过药物本身物理性质,提高血浆渗透压,产生组织脱水作用,通过肾脏,增加肾小球虑过,增加原尿渗透压,减少水分重吸收。
代表药:甘露醇
利尿药按对尿钾的影响分
1.保钾利尿药
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2.排钾利尿药
高效能利尿药、中效能利尿药、碳酸酐酶抑制药。
用药原则
1.各种水肿
1)心性:多用噻嗪类,重者用高效类(应注意补钾)
2)肾性:一般用噻嗪类或高效类,对严重肾功不良者效果欠佳。
3)肝性:常用螺内酯,必要时可与噻嗪类或高效类合用。
4)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宜用高效类。
2.治疗高血压:多用噻嗪类,重者可用高效类。
3.治疗尿崩症:仅噻嗪类有此作用,一般用于轻症者。
4.排毒:多用高效类,需配合输液。
脱水药
基本特点
1、不易透过血管进入组织,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对机体无毒性作用和变态反应。
2、分子量小,易经肾小球滤过,且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可迅速排出体外。
3、在体内不被代谢,不与生物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无其他药理活性)。
常用药
20%甘露醇
药理作用
1、组织脱水
2、渗透性利尿
10 min显效,2~3 h达峰,持续6~8 h。可使尿中Na+、K+、Cl- 、Ca2+、Mg2+、HCO3-↑。
临床应用
1.脑水肿:为首选药。
2.青光眼:紧急降压或术前准备。
3.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适于大面积烧伤、创伤、急性溶血、肾出血等所致者。
不良反应
静注过快可致头痛、恶心、眩晕、视力模糊、心悸等。(急性脱水,血容量增加)
禁忌症
心功不全、活动性颅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