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抗精神失常药
药理学第十八章抗精神失常药知识总结,包括精神失常的定义,抗精神分裂症药、抗躁狂症药、抗抑郁症药的作用机制等。
编辑于2021-11-05 21:50:20抗精神失常药
精神失常
精神活动障碍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
抗精神分裂症药
精神分裂症
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类精神分裂症。
Ⅰ型 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 Ⅱ型 阴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
病因学说
1 脑内5-HT能系统功能的缺损 2 NA功能的不足 3 GABA神经元的退变 4 脑内DA系统功能亢进
作用机制
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DA受体(D2-R)
阻断中脑边缘系统的 D2受体 阻断中脑皮质通路的 D2受体 ——抗精神病作用
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 D2受体— 锥体外系反应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 D2受体—影响内分泌系统
阻断5-HT受体
协调5-HT与DA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减轻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锥体外系反应
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
吩噻嗪类
二甲胺类
氯丙嗪(冬眠灵)
药动学
吸收:口服肌注均易吸收。口服后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给药剂量应个体化。
分布: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
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肾排泄,排泄缓慢,t1/2=30h
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抗精神病
拮抗脑内边缘系统DA受体
镇吐
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大剂量抑制呕吐中枢
调节体温
体温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不但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也降低正常体温。28~32℃
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可增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和乙醇的中枢抑制作用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
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可使肾上腺素的升压翻转为降压作用
阻断M胆碱受体
大剂量可阻断M受体,呈阿托品样作用
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阻断结节-漏斗系统中的D2受体,增加催乳素分泌, 抑制促性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抑制生长激素
临床应用
精神分裂症
主要用于Ⅰ型精神分裂症,对 Ⅱ型疗效差甚至加重病情
对急性患者疗效好,慢性患者疗效差
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
呕吐和顽固性呕逆
多种药物(强心苷、吗啡、四环素等)及各种疾病(尿毒症、 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
对晕车/晕船等引起的呕吐无效。
低温麻醉和人工冬眠
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和甲状腺危像的辅助治疗
冬眠合剂
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 M受体拮抗症状:视力模糊、口干、无汗、便秘、眼压升高 α受体拮抗症状:鼻塞、血压下降、直立性低血压、反射性心悸
刺激性强,不可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给药易产生血栓性静脉炎
锥体外系反应
帕金森综合征
急性肌张力障碍
静坐不能
阻断DA受体导致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亢进,中枢胆碱受体拮抗药苯海索缓解
迟发性运动障碍
DA受体长期被阻断,DA受体上调所致。
早期发现停药可能恢复。胆碱受体阻断药使该症状加重
心血管系统反应
直立性低血压-----多见于治疗初期 持续性低血压休克-----多见于老年、体弱伴有高BP、动脉 硬化的患者;心律失常
内分泌系统反应
拮抗DA介导的下丘脑催乳素释放抑制途径, 引起高催乳素血症 ,导致乳漏、闭经及妊娠试验假阳性
过敏反应
皮疹、接触性皮炎,肝损害、黄疸、急性粒细胞缺乏
精神异常(药源性)
与原有精神病症状很难区别,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
惊厥与癫痫
降低惊厥和癫痫阈
急性中毒
超大剂量可致昏睡、血压下降至休克水平、 心肌损害。易昏迷而致死
禁忌症
有癫痫史者禁用; 昏迷患者(特别是用中枢抑制药后)禁用 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慎用,以防冠心病者猝死;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青光眼禁用
哌嗪类
奋乃静
作用较氯丙嗉缓和,对心血管系统、肝脏及造血系统的副作用较氯丙嗪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高于氯丙嗪
氟奋乃静、三氟拉嗪
中枢镇静作用较弱,且具有兴奋和激活作用。除有明显的抗幻觉妄想作用外,此两药对行为退缩、情感淡漠等症状有较好疗效,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慢性精神分裂症
哌啶类
硫利达嗪
优点
锥体外系副作用少,老年人易耐受,作用缓和
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泰尔登)
抗精神病作用弱,镇静作用强 有较弱抗抑郁作用
氟派噻吨(三氟噻吨)
禁用于狂躁症
低剂量时一定抗抑郁焦虑的效果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
选择性阻断D2受体
抗精神病作用及锥体外系反应很强
心血管作用轻,对肝功影响小
氟哌利多
常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外科麻醉
集镇痛、安定、镇吐、抗休克于一体
二苯丁酰哌啶类
五氟利多
长效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作用强
锥体外系反应常见
苯甲酰胺类
舒必利
锥体外系反应轻,无明显镇静作用, 对植物神经影响小。有抗抑郁作用。
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
二苯二氮卓类
氯氮平
选择性作用于D4亚型受体
几无锥体外系反应
抗精神病作用强。可引起粒细胞减少
奥氮平
对5-HT的阻断作用大于D2
锥体外系反应轻
抗躁狂症药
发病机制
与脑内单胺功能失衡有关
碳酸锂
锂离子发挥药理作用;情绪稳定药
安全范围窄,适合浓度为0.8-1.5mmol/L,超过1.6mmol/L应立即停药
药理作用
治疗量对正常人无影响
对躁狂发作者疗效显著
作用机制
降低突触间隙NA浓度:锂盐可抑制脑内NA及DA的释放,并促进其再摄取,使突触间隙NA浓度降低;不影响或促进5-HT的释放
干扰脑内PIP2系统第二信使的代谢:阻止肌醇的生成。减少PIP2的含量
影响葡萄糖代谢;影响Na+、Ca2+、Mg2+的分布
临床应用
躁狂症
躁狂抑郁症
首选药物
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状态
不良反应
可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停药可恢复
安全范围很窄,易过量中毒 恶心、呕吐(与氯丙嗪合用可克服) ,肢体震颤等反应,可在连续治疗后逐渐减轻 意识丧失,昏迷,肌张力增强及癫痫等
处理
静注NS可加速锂盐排泄; 监测血锂浓度防止中毒性药物
抗抑郁症药
主要用千治疗情绪低落、抑郁消极的一类药物
发病机制
脑内单胺递质NA和5-HT功能不足
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制药(三环类)
丙米嗪(米帕明)
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正常人
安静、嗜睡、头晕、困倦
抑郁病人
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自主神经系统
阻断M受体
阿托品样作用
心血管系统
抑制多种心血管反射,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临床应用
抑郁症
内源性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效果较好
遗尿症
焦虑和恐怖症
不良反应
常见阿托品样作用:口干、扩瞳、视力模糊、便秘;乏力、肌肉震颤
药物相互作用
三环类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可被苯妥英钠、保泰松、阿司匹林、东莨菪碱、 吩噻嗪竞争而减少
与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合用引起血压升高、高热和惊厥(NA浓度增高)
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对抗胍乙啶和可乐定的降压作用
阿米替林
氯米帕明
多塞平
抗焦虑作用强,镇静比丙米嗪强
选择性NA再摄取抑制药
地昔帕明(去甲丙咪嗪)
药理作用
强NA摄取抑制剂,其效率为抑制5-HT摄取的100倍以上
对H1受体有强阻断作用
α受体、M受体阻断作用较弱
有轻度镇静作用,缩短REM睡眠,延长深睡眠。
临床应用
对轻、中度的抑郁症疗效好
马普替林
强效选择性NA摄取抑制药,对5-HT几乎无影响。 用于各种类型的抑郁症治疗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
氟西汀(百忧解)
药理作用
强效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
对组胺受体、M受体、NE等受体几乎没有亲和力
临床应用
各种抑郁症
神经性贪食症
帕罗西汀
舍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