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化学第五章
关于生物化学第五章的思维导图,包含三酰甘油的代谢、脂质的消化与吸收、磷脂的代谢、血浆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脂肪酸源激素的代谢等。
烷烃(NchH2N+2)主要内容包括烷烃的结构,构象,物理性质,光谱性质,以及化学性质。有需要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润滑大肠,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实积滞证的药物):攻下药(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有攻下通便作用和清热泻火之效。适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秘结,燥屎坚结者)等等
清热药知识总结,包括清热药概述,以及清热泻火药和清热燥湿药的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脂质代谢
概述
脂质的概念与组成
脂质包括脂肪和类脂
脂肪又称三酰甘油TG或称甘油三脂
类脂
磷脂PL
糖脂
胆固醇
胆固醇脂
脂质的生理功能
供能和储存
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脂肪组织是内分泌器官
脂质是机体众多信号分子的前体
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脂质的消化
主要在小肠上段,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盐,有较强的乳化作用,增强了脂质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和类脂的消化吸收
消化脂质的酶主要来自于胰液
脂质的吸收
脂质及其消化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吸收
膳食中的脂质中有少量的短链及中链脂肪酸构成的三酰甘油,经胆汁酸乳化后可直接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然后被细胞内脂肪酶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门静脉入肝,进入血循环
磷脂的代谢
磷脂的组成与分类
分类
以甘油为骨架的甘油磷脂
是体内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磷脂
以鞘氨醇为骨架的鞘磷脂
主要分布在脑和神经髓鞘中
甘油磷脂的代谢
甘油磷脂是双极性化合物
是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膜、血浆脂蛋白的重要构成成分
肝合成甘油磷脂最为活跃,其次是肾小肠
合成原料
磷脂甘油、脂肪酸、胆碱、乙醇胺、丝氨酸、肌醇;其中磷酸甘油和脂肪酸主要来自糖代谢
胆固醇的代谢
胆固醇是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烃核及一个羟基的固醇类化合物
结构
以环戊烷多氢菲为骨架的27碳有机化合物
存在形式
游离胆固醇
胆固醇的代谢形式
酯化胆固醇
胆固醇的储存和游离形式
生理功能
构成生物膜
加强膜的稳定性,降低膜的流动性
转变成胆汁酸
合成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3
调节脂蛋白代谢
胆固醇代谢障碍,可引起血浆胆固醇增高、脑血管、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产生
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
原料
乙酰辅酶A
来自葡萄糖的代谢
NADPH+H离子
来自磷酸戊糖途径
ATP
来自线粒体中糖的有氧氧化
合成部位
肝的合成能力最强;小肠的合成能力次之;脑组织和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胆固醇
在细胞水平,胆的合成发生在胞质和内质网
胆固醇的酯化
酶
血浆中的磷脂酰胆碱
胞质中的脂酰辅酶A
脂肪酸源激素的代谢
参与了几乎所有机体和细胞的代谢活动,且与炎症、免疫、过敏、血栓的形成和溶解等重要生理过程有关
经环加氧酶催化生成的具有特征环式结构的前列腺素和血栓素
前列腺素
合成前体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花生四烯酸,该脂肪酸主要存在于细胞膜的甘油磷脂
经脂加氧酶生成的不具有环式结构的白三烯和脂氧素
血浆脂蛋白
血脂
血浆中的脂质统称为血脂
包括三酰甘油、各类磷脂、胆固醇、胆固醇脂、游离脂肪酸
来源
食物中的摄取(外源性);脂库中三酰甘油动员释放的脂质及体内合成的脂质(内源性)
去路
氧化分解
进入脂库储存
转变为其他物质
血脂在血浆中于蛋白质结合形成血浆脂蛋白,呈颗粒状亲水复合体,是血脂在血浆中的存在及运输形式
超速离心法(血浆脂蛋白分子密度的差别)
根据血浆脂蛋白在特定密度溶液中超速离心时漂浮或沉降的行为,可将血浆脂蛋白进行分离和分类。
乳糜微粒
极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电泳法
β-脂蛋白
前β-脂蛋白
α-脂蛋白
组成
脂质
三酰甘油
磷脂
载脂蛋白
三酰甘油的代谢
脂肪酸的化学
脂肪酸的分类
碳原子数目分类
短链2~6
中链6~12
长链12~26
有无双键分类
饱和脂肪酸
非必需脂肪酸
月桂酸、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
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
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
双键数目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双键构型
顺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其具有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脂肪动员
是三酰甘油分解代谢的第一步,是指储存在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在各种脂肪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水解产物释放入血并被机体组织利用的过程
关键酶:三酰甘油脂肪酶又称激素敏感脂肪酶HSL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在血中主要由清蛋白运输,主要由心、肝、骨骼肌等摄取利用
分解过程
1.脂肪酸的活化
发生与细胞质中;是脂肪酸氧化分解代谢中唯一一个消耗ATP的反应
2.脂酰辅酶A转移进入线粒体
脂酰辅酶A转移进线粒体是脂肪酸氧化的限速步骤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为关键酶
3.脂肪酸的β氧化
脱氢--加水--脱氢--硫解
4.脂肪酸β氧化中ATP的生成
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是脂肪酸在肝线粒体不完全氧化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乙酰CoA是合成酮体主要原料
酮体的利用
由肝内产生肝外用
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时,丙酮会经肺呼出,会有特殊气息
生理意义
透过血脑屏障
维持血糖浓度稳定
代替葡萄糖为脑组织提供能量屏障,确保大脑功能正常
脂肪酸的合成
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肝、肾、脑、乳腺和脂肪组织均可合成脂肪酸
书p136~137
甘油的来源
从糖代谢产生
细胞内甘油再利用
三酰甘油的合成
主要合成器官是肝、小肠和脂肪组织
肝合成三酰甘油的能力最强,但无法储存
脂肪肝:磷脂合成不足或载脂蛋白合成障碍,三酰甘油就会在肝细胞中聚集,导致脂肪肝
原料为磷酸甘油和脂酰辅酶A,主要来自于糖代谢
合成途径
肝和脂肪组织通过二酰甘油途径合成
小肠粘膜细胞通过单酰甘油途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