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注射剂
药剂学注射剂思维导图,包括注射剂的定义、分类、注射剂的给药途径、注射给药途径与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注射剂的特点等内容,供药学临床药学使用。
编辑于2021-11-13 00:30:22注射剂与滴眼液
1. 定义
注射剂: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制剂
2. 分类
注射液
溶液型:水,油,胶体
乳剂型:药物溶于油后制成乳剂
混悬剂:难溶性或为延长药效,一般肌注
注射用无菌粉末,一般用于不稳定的药物
3. 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IV
药物直接进入静脉,发挥药效最快
静脉推注一般5~50ml;静脉滴注可达几千毫升
多用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或乳浊液易引起毛细血细管栓塞,一般不采用静注,但粒径 <1微米的乳剂、纳米粒等可静注
使红细胞溶解或白蛋白沉淀的药液,不宜静注
肌内注射
注射于肌肉组织中,1~5ml。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均可。
皮下注射
皮内注射
脊椎腔注射
注入脊椎间蛛网膜下腔内,10ml以内。
要求必须等渗,不得加入抑菌剂,pH5.0~8.0,注射要缓慢。
动脉内注射
注入靶区动脉末端,如诊断动脉造影剂、肝动脉栓塞剂。
其他
关节腔内注射、心内注射、穴位注射和滑膜腔内注射等。
4. 注射给药途径与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
静脉(或动脉)注射药物直接入血,生物利用度100%;其他注射途径的生物利用度等于或小于100%。
肌内注射油性注射液后吸收缓慢,发挥延效作用;乳浊液注射后可产生一定的淋巴靶向性。
5. 注射剂的特点
优点 1.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 4.具有局部定位给药作用 5.可产生长效作用
缺点 6.依从性较差 7.生产成本高 8.质量要求严格
6.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1.无菌: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芽孢)。 2.无热原:鲎试剂法或家兔法检测合格。 3.可见异物及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 4.药物含量符合要求 5.稳定性:贮存期内稳定、有效、安全。 6.渗透压:输液要求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近。7.pH: 4~9。 8.其他:有关物质、降压物质、异常毒性、刺激性、过敏性等符合规定。
7. 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溶剂
注射用水
无热原
非水溶剂
(1)注射用油(只能供肌内注射,长效)麻油是最适合的注射用油,大豆油也已被药典收载用于注射。
(2)乙醇 超10%时会有溶血作用或疼痛感。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3)丙二醇 溶解范围广,皮下或肌注时有局部刺激性。如苯妥英钠注射液中含40%丙二醇。
(4)聚乙二醇(PEG) PEG400常用。如塞地派注射液以PEG400为溶剂。
(5)甘油 对酚性物质有较大溶解度
(6)二甲基乙酰胺(DMA) 对药物的溶解范围广,常用浓度0.01%。连续使用时,应注意其慢性毒性。
附加剂
要求
对主药的疗效无影响;对机体安全、无毒、无刺激性;与主药无配伍禁忌;不干扰产品的含量测定
主要作用
⑴增加主药的溶解度; ⑵提高药物的理化稳定性; ⑷调节渗透压; ⑸调节pH; ⑹减轻疼痛或对组织的刺激性等。
常用附加剂
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卵磷脂)
8. 热源
定义:微生物污染而造成的致热性有机代谢产物。组成:磷脂,脂多糖,蛋白质组成,脂多糖为主要成分。
性质: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滤过性,吸附性,被化学试剂破坏,强酸强碱能破坏热源。其他如超声波也能。
热源污染的途径
经溶剂带入,经原料带入,经使用容器,装置带入,经制备过程带入,灭菌后带入,经输液器带入,
热源检查方法:家兔法,鲎实验法
9. 灭菌与无菌操作技术
灭菌法
定义:是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从而使物品残存活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灭菌法分类
物理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热压灭菌
流通蒸汽灭菌和煮沸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射线灭菌
紫外线灭菌法
辐射灭菌法
过滤灭菌法
化学灭菌法
气体灭菌法
药物灭菌法
无菌
定义:是指制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10. 小体积注射剂
定义:体积1-50ml 的液体注射剂 。
类型:溶液性,混悬性,乳剂性
制备工艺
配液- 滤过- 灌封- 灭菌- 检漏 - 质量检查 - 印字 ,包装
11. 大体积注射液
定义
大容量注射液又称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
特点
1.质量要求:比小容量注射剂要求更严,pH值力求接近体液,等渗。2.剂量:一般100ml以上。3.类型及给药途径:澄明水溶液,<1μm的乳液、纳米粒、脂质体;静滴。4.血流动力学:血容量补充剂有胶体性、比重、黏度和滞留性等要求。5.处方要求:溶剂多为水、不得加抑菌剂、增溶剂、止痛剂等附加剂。6.工艺要求:从配制到灭菌应4小时内完成。
分类
体液平衡用输液:电解质输液如氯化钠、乳酸钠注射液;酸碱平衡输液如碳酸氢钠输液
营养输液:如糖类输液、脂肪乳输液、氨基酸输液
胶体输液:如右旋糖酐、明胶、PVP等
透析类输液:腹膜透析液、血液滤过置换液
含药输液:如替硝唑、左氧氟沙星等。
质量要求
与注射剂基本一致但无菌、热原、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的要求更严格。 1.适宜的pH值:尽可能接近体液 2.适宜的渗透压 3.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 4.不含引起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及降压物质
制备
输液的生产环境要求
D级:瓶粗洗、轧盖。C级:瓶精洗、配制。C级背景下的A级:过滤、灌封、压塞。
原辅料的质量要求
符合注射用质量要求。 注射用水应新鲜制备。
输液容器和处理方法
玻璃瓶
酸洗法:硫酸重铬酸钾清洁液碱洗法:2%氢氧化钠50~60℃或1~3%碳酸钠 酸碱洗过的还需要用常水、纯水、注射用水洗净。直接水洗法:出炉后立即密封的可只用注射用水冲洗。
塑料包装
(1)塑料瓶:已将制瓶、灌装、密封三位一体。 (2)塑料袋:用无菌材料压制而成,不需洗涤。
胶塞
可直接用注射用水动态漂洗或再用二甲基硅油处理,最后用不超过121 ℃的热空气吹干。
输液的配制
多用浓配法,与注射剂做法相同
过滤
10μm(5 μm)、0.45 μm、0.22 μm三级过滤
灌封
灌装、加胶塞、轧铝盖
灭菌
配制到灭菌≤4小时玻璃瓶:121℃,15分钟塑料袋(瓶):109℃ 45分钟
输液的质量评价
(一)可见异物与不溶性微粒检查 (二)热原与无菌检查 (三)含量、pH、渗透压检查等
12. 注射用无菌粉末
定义
又称粉针,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等溶解后注射,适用于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特别是对湿热敏感的抗生素及生物制品。
分类
无菌分装产品
无菌粉末分装的原材料及容器准备
1.原材料及容器的准备 无菌原料可用无菌结晶法或喷雾干燥法制备。 安瓿,玻璃瓶:180℃,1.5h, 胶塞:洗净后硅油处理, 125℃,2.5h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装量差异超标:改善流动性。2.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不合格:防止污染。3.染菌:采用层流净化装置。4.吸潮变质:防止水气透入。
冷冻干燥制品
冷冻干燥的原理
当压力低于4.6mmHg时,不管温度如何变化,水只有以固态或气固存在。在高真空条件下使水直接从冰变成气而干燥。
冷冻干燥的特点
①避免药物因高温干燥分解,适用于热敏性药物;②制品质地疏松,加水后迅速溶解;③干燥在真空下进行,药物不易氧化;④含水量低;⑤产品剂量准确,外观优良。
制备流程与工艺:预冻,升华干燥,再干燥
质量要求
⑴粉末无异物,配液后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合格; ⑵粉末细度和结晶度应适宜,便于分装; ⑶无菌、无热原。
13. 眼用制剂
定义: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无菌制剂。
分类
眼用液体制剂(滴眼液,洗眼剂,眼内注射溶液),眼用半固体制剂 (眼膏剂,眼用乳化剂,凝胶剂),眼用固体制剂
影响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角膜的通透性
药物从眼睑的溢出,药物从外周血管消除,刺激性,
剂型因素
药物脂溶性,表面张力,黏度,渗透促进剂
给药方法
治疗严重的眼后部疾病采用结膜下注射
质量要求
pH ,渗透压,无菌,可见异物,黏度,粒度,稳定性
附加剂
pH 调节剂 ,等渗调节剂,抗氧剂,助悬剂,增稠剂,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