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财政学 第四章政府消费支出
财政学 第四章政府消费支出思维导图,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科教文卫指出、中国的教科文卫支出四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1-12-01 06:44:33政府消费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和内容
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为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所安排的开支,是政府为维持自身机构运转,提供一般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与安全所消耗的成本。行政管理支出是维持政府机构业务运转所发生的经济开支。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和社会公共消费,存在市场缺陷)
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1、消费性(非生产性)。2、公共性
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和分类
行政管理支出按使用单位划分为:权利机关支出、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查支出、外交外事支出、国际组织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按照用途划分可分为:
人员经费:人员经费是指用于保证行政人员正常行使其职责的费用支出。
办公经费:办公经费是指用于保障政府机关正常开展公务而花费的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按性质可分为:
经常性支出:主要是消费性支出。是指行政单位用来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
专项支出:是为了完成专项或特定的任务发生的支出,通常是数额较大,收益时间较长的投资性支出。专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
中国的行政管理支出
改革开放以来至2006年:中国行政管理支出出现了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远高于财政支出和GDP增速。
在2006年进行了一次财政收支分类科目改革,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三大类:“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公共安全”
至今,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公共安全三类支出合计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
出现下降趋势的原因
1、增加预算透明度和大力反腐改革等管理项目方面的原因。
2、财政收支分类改革的技术性原因,也就是取消了行政管理费科目原来的事业单位运行支出(如教育,医疗卫生等)不再作为行政管理费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规模膨胀的原因:
行政管理支出,一方面是政府提供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机构维持自身运转的支出。
1、政府职能范围调整不到位。
2、机构和人员的膨胀。(机构庞大,人员过多)。
3、行政效率低下。
4、管理水平和法治化程度不足,监督制约机制有待加强。
中国行政管理支出的改革
1、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整合机构简政放权。
2、健全监督约束体制。建立行政经费供给调控机制。
3、加强法制和严厉问责。加强行政法治建设。
国防支出
国防的提供与国防支出的分类
国防的提供与生产:
政府提供政府生产
政府提供私人生产
政府提供混合生产
军用品采取政府生产
优点
1、它可以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装备灵敏、快速的转移集结部队。
2、是保密性强。
缺点
1、政府生产是一种垄断性生产,由于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唯一的,缺乏竞争机制,因而新武器核心的研制开发水平会有很大的限制。
2、是他的生产成本会比较高,为了维持军事产品的生产体系,政府必须要建立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
3、是不利于军事技术向民事技术的转移。
国防支出的内容和分类
国防支出按用途可分为维持费和投资费两部分。
维持费主要用于维持军队的稳定和日常活动,提高军队的战备程度,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消费)
投资费主要用于提高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是增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投资)
国防支出按照兵种划分分为:国防部支出、战略部队支出、陆海空军支出、武装警察部队支出、预备役支出。
按照支出项目划分可以分为:人员生活费,活动维持费,装备费等等
最优国防支出结构的理论分析
人力投入和技术装备投入的合理比例
国防科研投入和生产投入的合理比例
作战系统投入和后勤保障系统投入的合理比例
中国的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比重下降
科教文卫指出
教科文卫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以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经费支出。
典型的事业单位具有三个特点
1、提供公共服务及具有公共性。
2、执行某些政府职能,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和具体化。
3、属于非权力机关。
教科文卫支出的内容与分类
教科文卫支出的主要内容
财政教育支出,也被称为公共教育支出,是指政府用于维持和发展各类教育事业的经费支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指的是政府公共预算的教育拨款、教育收费、企业办学、校办产业收入中的教育投入等方面的支出。
财政科技支出:是指政府预算中用于科学技术活动的支出总量。
公共文化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发展文化艺术活动,传播科学知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经费支出。
医疗卫生支出:是指财政用于防治各种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经费支出。包含了公共卫生支出和医疗服务支出两个方面的内容
教科文卫支出的分类
按支出部门划分
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费
此外,教科文卫支出还包括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的消费支出。
按支出用途划分
按照资金支出的具体用途,主要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公共费用支出。
政府介入教科文卫支出的理论基础
政府介入教育领域的原因
1、教育是具有较强收益外溢性的混合产品。
2、教育是社会价值容易被低估的优质品。(政府介入教育支出,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3、教育具有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功能。
4、教育支出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关系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经济增长)
财政投入科技领域的原因
1、基础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科学研究属于混合产品。
2、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局外部性。可以弥补市场缺陷。
3、风险贷款市场的不完善,政府介入科学技术的研发,关系着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等全方位的国际竞争格局。
财政扶持文化产业的原因
1、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收益外溢性,政府介入可弥补市场缺陷。
2、大多数文化产品或服务具有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他们是混合产品。
3、部分文化产品或服务虽带有较强的私人产品特征,但往往具有弱质性。
4、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和提供基本文化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政府介入医疗卫生领域的原因
1、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不对称性,医疗卫生属于混合产品,政府介入可弥补市场缺陷。
2、医疗卫生领域的竞争有限性。
3、医疗卫生领域的收益外溢性
4、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平性。政府提供医疗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公共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的教科文卫支出
教育支出状况分析
1、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的局面显著改观。
2、教育投入结构和各级教育质量仍有改进的空间。
科技支出状况分析
我国政府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独立发展科技体系,造就了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拥有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的攻坚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总体科技水平仍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从绝对额看,我国的科技支出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不高,这种变化与世界科技支出的发展趋势不符合。
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总量占GDP的比较称为科技投入强度
我国科技支出的政策取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科技创新。
2、扶持科技风险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赋予创新激励机制。
4、健全科技法规体系,加速科技市场化进程。
文化支出状况分析
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主要采用“文化事业费”和“中央补贴地方专项资金”两项指标来衡量。
我国文化事业费支出存在重上轻下,重东轻西的倾向,2010年以后,数据结构明显优化。
2010年以后改变
文化事业费较快增长,总量和人均指标增加明显。
中央补贴地方专项资金快速增长,补贴领域更加合理。
政府投入向下倾斜,县及县以下文化事业费比重稳步增加。
政府注重区域均衡,西部文化事业费比重稳步增加
医疗卫生支出状况分析
国际最低卫生保健标准之一,强调全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应低于5%。
增加我国科教文卫事业资金投入的来源和渠道
增加政府财政性投入(公共产品)
预算拨款,政府收费等.
主要用于基础教育,科研,防疫等公共产品投入
增加非政府投入(准公共产品)
企业,高等院校,民间机构,家庭等.
主要用于非义务教育应用,科研,医疗、商业,文化娱乐等准公共产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