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介绍了货币的含义、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的计量、货币形式的演变等方面。
货币金融学第七章中央银行,知识内容有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货币金融学第四章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讲述了金融市场概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主要特征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金融机构体系概览,讲述了金融机构体系概述、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金融机构存在的理论基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的含义
一、货币的含义
货币的概念及本质:货币是指在购买商品的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或东西 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材料的必要条件:1.价值稳定性2.普遍接受性3.可分割性4.易于辨认与携带5.供给富有弹性
二、货币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货币与通货
通货:是指处于流通中的现实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俗称“现钞”
货币与财富
财富:是由各种资产所构成的,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
货币与收入
收入与货币是有区别的
货币与流动性
流动性:泛指一种资产在不损失价值的前提下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它由变现的便利程度和交易成本所决定
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含义:是指货币是衡量和变现其他一切商品与劳务价值大小的工具。价值尺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特点:1.不需要现实货币2.需要价值尺度职能的技术规定—价格标准
作用:1.减少了商品交换中的价格数目,提高了交换的效率2.使商品内在价值外在地表现为价格,从而出现了“购买力”这一概念
二、流通手段
含义:也称交易媒介,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或媒介的职能
特点:1.必须是现实货币2.不需要是总值的货币
作用:1.克服了物物交换下“需求的双重巧合”难题,提高了经济效率2.使简单的物物交换发展为商品交换 商品(W)—货币(G)—商品(W’)3.隐含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三、价值储藏
含义:是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被人们用作财富或购买力储藏的工具
形式:货币并不是唯一的价值储藏工具,其他资产如股票、债券、土地、房屋、艺术品、珠宝等,都可以作为储藏价值的手段
作用1.储存财富2.储存购买力
四、支付手段
含义:是指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时,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时所执行的职能
特点:1.一般发生在赊买赊卖的商品交易中2.使买卖双方从简单的买卖关系发展为复杂的信用关系
作用:1.使商品交换的时空范围扩大2.潜藏着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的可能性
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实物货币
含义: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的自然形态充当货币的一种货币形式
缺点:1.质量不一,不易分割成较小的单位2.体积笨重,值小量大,携带运输极其不便3.容易磨损,容易变质,不易作为价值储藏手段4.供给不稳定,导致价值不稳定
二、金属货币
称量货币:也称“重量货币”,是指以金属条块状出现,按金属的实际价值充当货币价值的货币形式
铸币:是指由国家铸造,具有一定形状并标明成色、重量和面值的金属货币
三、纸币
是指以纸张为币材印制而成,具有一定形状并标明一定面额的货币
1.兑现纸币:又称代用货币,主要是指政府或银行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纸质货币,代用货币本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货币价值。典型的代用货币形式是银行券。
2.不兑现纸币:通常是指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不能兑换成铸币或金银条块的纸币。它本身的价值低于其货币价值,且不再代表任何贵金属,不能向发行机关要求兑换贵金属,但有国家信用做担保,从范围上讲,不兑现纸币还包括劣金属铸币,也称辅币。
四、存款货币
是指可以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也称支票存款,通常,将不兑现的纸币、辅币和支票货币统称为信用货币,是指 嗯发行者的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货币,信用货币本身并不代表任何贵金属,基本是以国家或银行的信誉为保证而流通的。
五、电子货币
定义: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互联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通常被称为“数字现金”
种类1.“卡基”电子货币和“数基”电子货币(载体不同) 2.“单一用途”电子货币和“多用途”电子货币(被接受程度)
货币的计量
一、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第一,将其转换为现实购买力所需要的时间或难易程度,也就是转换的便利程度
第二,买卖资产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越大,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小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情况
货币层次的一般划分
第一层次:狭义货币M1=C+D(C表示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外的现金;D表示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是一国中央银行调控的主要指标之一)
第二层次:广义货币M2=M1+S+T (S表示居民储蓄存款;T表示单位定期存款;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因此M2也成为一国中央银行关注的指标之一。)
第三层次:M3=M2+Dn (Dn表示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第四层次:M4=M3+L(L表示银行与飞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信用工具)
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M0称为流通中的现金;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流动性最强;M2是广义货币,M2和M1的差额是准货币;M3是考虑到金融现状而设立的,目前暂不测算)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也称货币本位制度,简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法律或法令形式对货币发行与流通所做的一系列规定的总称。
规定本位货币材料
规定货币单位
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1.现金准备2.保证准备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银本位制:是指以一定量的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跛行本位制
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2.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3.纸币不能兑换黄金4.在纸币本位制下,纸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入流通,通过存款货币进行转账结算,非现金流通成为货币流通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