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管生理
血管是一个连续且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血管按功能分为8类,各有特点。动静脉血压的形成是个重点。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成为微循环。
编辑于2019-09-16 11:53:14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管的功能性分类
弹性储器血管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使心室的间断射血转化为血液在血管中的连续流动,同时使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波动幅度减小
分配血管
中动脉
将血液运送至各器官组织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微动脉
平滑肌含量丰富,维持动脉血压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控制某一时间内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
交换血管
位于动静脉之间
血管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微静脉
影响体液在血管内外的分配情况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
血液储存库
短路血管
血管床中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直接吻合支
与体温调节有关
血管的内分泌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舒血管物质
NO,H2S,前列环素
缩血管物质
内皮素,血栓素A2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肾素,血管紧张素
血管其他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血流动力学
血流量与血流速度
血流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血管半径
血流阻力
主要部位:微动脉,主要因素:半径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的形成
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前提条件
心脏射血
必要条件
外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1/3收缩压+2/3舒张压 =舒张压+1/3脉压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
主要影响收缩压
搏出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心率
主要影响舒张压
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外周阻力
主要影响舒张压
外周阻力↑,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使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波动幅度减小
弹性↓,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
血管系统容量↑,循环血量-,动脉血压↓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压
CVP
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反映心脏功能状态和静脉回心血量 心衰、休克的指标 判断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 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监测指标
升高
心脏射血能力↓(心衰),右心房和腔静脉淤血
静脉回心血量↑,回流速度↑(输血输液过多过快)
外周静脉压
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回心血量在单位时间内等于心输出量,其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血流阻力。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微静脉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舒缩活动可调控体液在血管和组织间隙的分布情况,间接调节静脉回心血量
跨壁压
影响静脉的扩张状态。 大静脉扩张时对血流阻力小,血管塌陷时对血流阻力大。 血管周围组织对静脉的压迫可增加静脉血流阻力。
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血量↑or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静脉回心血量↑
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射血量↑,心室内剩余血量↓,心舒张期室内压↓,对心房和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回心血量↑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骨骼肌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产生挤压作用,因而静脉回流加快。 肌肉持续紧张性收缩而非节律性舒缩,则静脉将受压,回心血量↓。
骨骼肌和静脉瓣膜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称为“静脉泵”“肌肉泵”,对降低下肢静脉压和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淤积有重要意义。
体位改变
平卧位转为直立位,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因跨壁压增大而扩张,回心血量↓。
呼吸运动
吸气,胸腔容积↑,胸膜腔负压↑,胸腔内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有利于外周静脉血流入右心房。
呼吸运动对静脉回流也起着泵的作用,称为“呼吸泵”
微循环
组成
微动脉(总闸门)→神经调节 后微动脉→局部代谢产物调节 cap前括约肌(分闸门)→局部代谢产物调节 真毛细血管 通血毛细血管 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后闸门)
微动脉 血管阻力最大 血压下降最显著 调节器官血量 调节血压其主要作用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迂回通路 (营养通路)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
1.血液和组织液的主要场所; 2.同一器官、组织中不同部位的真毛细血管轮流开放; 3.同一毛细血管也是开放和关闭交替进行; 4.安静状态下,同一时间内约有20%的毛细血管开放,由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控制。
直捷通路
微动脉→后微动脉and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1.多见于骨骼肌,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2.一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快速进入静脉,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3.可与组织液进行少量物质交换。
动—静脉短路
一型呼衰
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1.参与体温调节 2.主要分布于指趾唇鼻等处,经常处于关闭状态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微循环血流阻力
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微循环的物质交换方式
扩散
滤过和重吸收
吞饮
组织液(胶冻状)
生成
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促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外滤过
组织液静水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促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外向内重吸收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影响因素
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
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
微动脉扩张
心衰
肝硬化
有效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
肾病综合征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血管通透性增强
感染,烧伤,过敏反应
淋巴回流
淋巴管阻塞
丝虫病,癌症(乳糜胸)
组织液增多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生成和回流
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液的动力来源于组织液与毛细淋巴管内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
影响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淋巴管和淋巴结急慢性炎症(丹毒),肉芽肿形成,丝虫虫体引起淋巴系统阻塞
淋巴液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