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影像5、循环系统
《医学影像学》 第1章:总论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医学影像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编辑于2021-12-21 22:05:02《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影像学5、循环系统
检查技术
X线
心脏摄片
心导管术和心血管造影
有创检查,严格适应症
经导管注入碘对比剂,可观察心血管解剖结构、运动及血流状态
金标准
导管所到之处测量压力、采集血样本、计算血氧饱和度
冠状动脉造影是显示冠脉管腔狭窄程度最准确方法
经导管血管腔内成像技术
显示冠脉内斑块、冠脉内支架贴壁情况的最佳技术
血管内超声
准确评估管腔的大小、斑块负荷程度以及粥状斑块的结构特点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用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定性分析,指导复杂病变的支架置入
超声
二维超声心动图
M型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其他检查方法和新技术
CT
方法
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
心电(图)门控采集技术:选择心脏搏动最弱期相重建图像,主要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脏检查
非心电门控采集技术:采集快,适合大范围的主动脉和肺动脉检查
重建原始横断图像
容积再现
多平面重组
曲面重组
应用
主要用于冠状动脉检查,冠心病诊断,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评价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评价
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疾病、心脏肿瘤
主动脉及外周血管疾病、肺血管疾病、心电生理疾病、心肌病
是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MRI
优点
可评价血流、心功能及心肌活性
无辐射、无碘剂副反应
需采用心电门控、呼吸门控技术(屏气扫描)
成像方位
依体轴定位(横轴、矢状、冠状)
依心轴定位(心脏短轴位、长轴位、二腔心、四腔心)
判断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活性
首过法:判断心肌是否缺血
延迟法:反映心肌纤维化程度
SPECT和PET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心肌缺血
PET:心肌代谢显像,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判断心肌存活性
正常影像表现
左右心缘
左心缘
上段:主动脉结
中段:肺动脉段
下段:左心室
右心缘
上段: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复合投影
下段:右心房
心脏与心包正常表现
X线
仅能显示各房室和大血管的部分轮廓
不能显示心内结构和分界
心胸比率
心影最大横径/胸廓最大横径(≤0.5)
心影最大横径:心影左右缘最突一点至胸廓中线垂直距离之和
胸廓最大横径:右膈顶平面胸廓两侧肋骨内缘间连线的长度
CT
横轴位:与人体长轴垂直
短轴位:与心脏长轴垂直
长轴位
超声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
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
四腔心切面
MRI
冠状动脉表现正常
冠状动脉造影表现
CT表现
多角度投照,避免血管重叠
主动脉和肺血管正常表现
MRI:对不能使用对比剂的患者尤为适用
肺静脉血增多:纹理↓、模糊
动脉血↑:纹理增粗增强,甚至可有肺门残根(肺A高压)
外周(下肢)血管正常表现
基本病变表现
心脏位置和形态大小异常
位置异常
整体位置异常
心脏移位:胸部疾患(肺不张)或畸形
心脏异位:先天异常(右位心)
房室相对位置异常:心房反位、心室反位
房室连接关系异常:不对应的房室连接
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
形态和大小异常
整体形态异常
常见类型
二尖瓣型
X线:呈“梨形”,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出,心左缘下段圆钝,心右缘下段较膨隆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房间隔缺损等
主动脉瓣型
X线:主动脉增宽;肺动脉段内凹,左心缘下段向左下延长
常见于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
普大型
X线:心脏向两侧均匀增大,较对称
常见于心脏衰竭、大量心包积液等
心脏增大
心胸比率:0.50~0.55(轻度);0.55~0.60(中度);0.60以上(重度)
左心室
相反搏动点上移;心尖下移;向后、向左
右心室
相反搏动点下移;心尖上翘;心脏饱满,圆隆外突
心腔结构和大小异常
房室、瓣膜、心肌等结构异常
最常用和首选的诊断方法是超声检查
临床(考试不考)
左心房增大
最敏感体位 RAO,LAT
P-A
心底部双重密度影:左房密度↑
右心缘双房影:双弧影
左心耳突出:左心缘4个弓
气管分叉角度开大
RAO与 LAT吞钡:食道中下段受压移位
LAO
心后上缘隆突,左主支气管受压
主动脉窗变小
常见于:MS、PDA、VSD、左心衰竭
左心室增大
最敏感体位 LAO、LAT
P-A
左室段延长,向左下膨突
心尖向下移位,相反搏动点上移
心后间隙变小
LAO:心后缘下段向后下膨突,与脊柱重叠
RAO:心后缘下段后突超过下腔静脉后缘15mm
右心室增大
最敏感体位 LAO,LAT;RAO
P-A
心尖圆隆上翘
肺动脉段突出
LAO
心前缘下段前突,心前间隙变小
心膈面延长
LAT:心前缘前突,与胸骨接触面增大
RAO
心前间隙变小
肺动脉圆锥明显前凸
常见于:MS、PS、ASD、F4、肺心病
心脏运动和血流异常
运动异常
运动增强、运动减弱、运动消失、矛盾运动
血流异常
血流速度:二尖瓣狭窄舒张期;扩张型心肌病
血流时相:血流的持续时间 主动脉瓣返流舒张期
血流性质:层流变湍流 二尖瓣反流左房
血流途径:房间隔缺损
首选技术:超声
冠状动脉异常
先天性发育异常,获得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性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迄今为止仍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最可靠的方法,被称为“金标准”
MSCT:冠心病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狭窄—起始段;扩张
MRI: 近中段的异常
心包异常
心包积液 >50 ml
检查
X线
少量:诊断有限
中量以上积液:心影向两侧增大
超声:心包腔内无回声区
CT : 心包腔增宽,水样密度
主动脉异常
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性病变
CT可明确诊断各种主动脉疾病,CT特别适用于急诊患者的主动脉检查,是首选检查技术
肺血和肺血管异常
肺血增多
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X线
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成比例的增粗,边缘清晰锐利,肺野透过度正常
肺(血管)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清晰,肺门影增大
肺血减少
常见于右心排血受阻: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等
X线
肺野透明度增加,肺门动脉变细(肺门小),肺内血管纹理稀疏、变细
三尖瓣狭窄→右房入右室血少
肺野透明度增加=肺纹理减少
血流↓→A不充盈→肺门小→肺门A变细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平均压≥25mmHg(右室肥厚)
X线
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扩张而外周分支相对变细,两者间有一个突然分界
肺门残根影,肺门舞蹈征
变细:压力升高压迫血管
肺静脉高压
病因
左房压力高:二尖瓣狭窄、左房肿瘤
左室阻力增加: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
肺静脉阻力增加:肺静脉狭窄
主要征象
肺淤血
X线
肺门增大、边缘模糊
上肺静脉扩张而小静脉、下肺静脉正常或变细
血流重新分布
肺野透明度减低
液体渗出→“袖口征”
间质性肺水肿
X线:出现肺内间隔线,即Kerley线,以B线最常见
B线
定义:在间质性肺水肿时,在肋膈角处出现的互相平行的肺内间隔线
形成:小叶间质渗出,间隙增宽相连形成
肺泡性肺水肿
X线
两肺广泛分布边缘模糊的片影
重者聚集在肺门区形成”蝶翼状“阴影
短期内变化迅速是肺泡性肺水肿的重要特征
混合型肺循环高压
兼有肺动脉和肺静脉高压两种X线征象
疾病诊断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定义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变。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心病(CHD)
X线:可表现为完全正常,心肌梗死后
心影不同程度增大,以左室增大为主。左心衰时表现为肺淤血、肺水肿、可伴有左房增大
梗塞后综合征: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肺下叶渗出性病变
心肌梗塞并发症:室壁瘤、室间隔穿孔
心影呈主动脉瓣型或普大型,主动脉迂曲、钙化
合并
合并心衰:主动脉瓣型心脏、主动脉影增宽、左心室肥厚增大、肺泡性肺水肿
合并室壁瘤:左心缘局限性膨突,左室段局限凸出,不自然的左室增大
心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程度
左室造影:左室形态、大小、左室运动功能改变;心梗后并发症
CT
冠状动脉异常:平扫—钙化;增强—斑块,管腔狭窄程度
心肌缺血:病变处心肌增厚率减低或消失,心肌密度减低区
心肌梗塞
CT密度值显著降低
局部心肌变薄,失去收缩运动功能
心肌梗塞并发症
超声
心肌缺血主要表现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减低
心肌梗死主要表现
梗死部位心肌变薄、收缩期增厚率显著减低、室壁运动消失
非梗死部位心肌出现代偿性室壁运动幅度增强
心肌梗死并发症
室壁瘤、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
MRI
心肌缺血
心肌阶段性运动减弱
心脏形态、大小和信号强度多正常
心肌灌注首过期成像,缺血期心肌信号低于正常供血区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心肌信号增高,尤其T2WI
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消失
心肌灌注首过期成像,显示灌注减低或缺损;延迟期成像显示梗死心肌强化,呈明显高信号
陈旧性心肌梗死
梗死心肌信号强度减低,尤其T2WI
梗死处心肌室壁变薄,无运动功能
梗死心肌出现延迟强化
心肌梗死并发症
室壁瘤
左心室扩大,局部室壁显著变薄并向心脏轮廓外膨凸(心尖)
室间隔穿孔
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心室水平左右分流
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和功能不全
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房室扩大
心脏瓣膜病
导致心脏瓣膜病的疾病
先天性疾病
后天性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退行性变
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瓣膜
冠心病心肌缺血梗死导致的乳头肌功能不全
临床与病理
风湿性心脏病,20—40岁,女,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
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基本病理改变:瓣叶增厚、粘连、开放和关闭受限
二尖瓣狭窄:心尖部隆隆样舒张期杂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瓣膜退行性改变:主动脉瓣受累最常见
X线
二尖瓣狭窄:肺淤血,甚至肺水肿,二尖瓣型心,肺动脉段突出、左房及右室增大
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增大,左房增大
主动脉瓣狭窄:左室不同程度增大,升主动脉中段局限性扩张
主动脉瓣关闭:左室增大,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普遍扩张
联合瓣膜损害:心脏增大,显示受累较重的瓣膜病变的征象
超声(首选)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回声增粗、增强,腱索等瓣下结构也可增粗;二尖瓣开放明显受限,二尖瓣开放面积缩小;前叶双峰曲线变成“城墙样”改变
舒张期二尖瓣后叶与前叶呈相同运动
左心房、右心室扩大
频谱多普勒显示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增快;彩色多普勒显示二尖瓣口进入左心室的血流呈五彩镶嵌状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左心耳部或者左心房内血栓
二尖瓣关闭不全
瓣叶增厚、回声增强,收缩期瓣口对合欠佳
间接征象:左心房、左心室扩大
主动脉瓣狭窄
瓣叶增厚、开放幅度变小或无运动;左室壁增厚
多普勒:瓣口血流频谱明显增宽、血流速度加快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叶闭合线呈双线征,左心室腔扩大
彩色多普勒:五彩镶嵌状反流束
原发性心肌病
定义:指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
分类
扩张型心肌病——充血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未分类型心肌病
X线
心影增大,“普大”型或“主动脉瓣”型
各房室均有增大,以左室增大最显著
心功能不全时,有肺淤血,肺水肿
CT
心脏舒张末期,各心腔扩张,以左室大为著
心室壁厚度多正常或变薄
心肌收缩功能普遍减低,射血分数降低
MRI:无特征性改变,其形态、功能异常同CT所见
超声
全心扩大,尤以左心室扩大明显
室壁运动呈普遍性减低
二尖瓣活动幅度降低,心腔内出现”云雾状“回声,或血栓形成
多普勒超声可探及多瓣膜反流
先天性心脏病
房室隔缺损
临床与病理
第一孔型(原发孔型):发育障碍,缺损位置靠近二尖瓣和三尖瓣
第二孔型(继发孔型):80%,缺损位置居房间隔中心部位
血液动力学
正常情况下,左房压力>右房,当ASD时,左房、右房分流,加重右心负荷,导致右心房室腔扩大,右心室心肌肥厚和肺动脉扩张
长期肺血流量的增加使肺血管发生改变,最终出现肺动脉高压
X线
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扩张,外围分支增粗增多
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心型,右房、右室增大,尤其右房增大是ASD的重要征象
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
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段和肺门动脉扩张更趋明显
超声
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和右心室流出道增宽
多切面显示房间隔连续性中断
彩色多普勒:自左心房经缺损流向右心房的血流束
法洛四联症
临床与病理
居发绀先心病的首位
四种畸形
肺动脉狭窄—多为漏斗部狭窄
室间隔缺损—膜部
为主要畸形,决定血液动力学的关键
主动脉骑跨—主动脉根部前移
右心室肥厚
血液动力学
法洛四联症时,右向左分流量主要取决于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和肺动脉狭窄的程度
巨大VSD、重度肺动脉狭窄,导致室水平右左分流量,体动脉血氧含量
肺动脉狭窄,使肺血流量,加重乏氧
生后4、6月出现紫绀(干)、杵状指(趾),喜蹲踞,活动少,发育迟缓,L24SM、P2
X线:典型F4
右室肥大,心尖圆凸上翘,肺门血管影缩小、心腰部凹陷,心影呈“靴型”
肺血减少:表现为肺血管纹理纤细、稀疏
主动脉升弓部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宽
超声
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增宽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右心室壁肥厚等主要畸形
多普勒超声:肺动脉内血流,估计狭窄程度
唯一肺血少的”靴型“心
右室严重肥厚→心尖圆隆上翘→心后间隙大,新前间隙小
肺门狭窄→心腰部凹陷
主动脉骑跨→主动脉影增宽(可高至胸锁关节)
心包炎
临床与病理
急性:心包积液为主,>50ml,见于非特异性、结核性、化脓性以及风湿性
慢性:继发心包缩窄,为急性心包炎迁延所致
血液动力学:心室舒张受限
X线
心包积液
少量可无异常发现;中到大量积液,心影向两侧增大,呈“烧瓶”形
缩窄性心包炎
心脏增大主要为单侧或双侧心房增大
心缘僵直、变形
心包钙化是特征性表现
上、下腔静脉扩张,肺淤血、肺水肿
可伴有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粘连
超声
心包脏、壁层分离,其间为无回声液性暗区
心包积液为纤维素性时,心包脏、壁层可见一些絮状、条带样中等回声附着
大量积液时,心包腔内可见大量液性暗区,并可见心脏摆动征
心包填塞时,可见有心室前壁舒张期塌陷
心包积液
分级
少量积液 :<100ml,心包隐窝、后房室沟
中量积液 :100~500ml,心包厚度15~25mm
大量积液 :>500ml,心包厚度>25mm,广泛分布于心包腔
MRI信号
SE序列的T1WI
浆液性积液—均匀低信号
渗出性积液—不均匀高信号
血性积液—中或高信号
T2WI:多为均匀高信号
缩窄性心包炎 CT:对显示心包钙化敏感
平扫: 心包不规则增厚(>2mm),钙化为高密度
增强:左右房扩大,左右室内径缩小或变形,室间隔僵直
其他表现:腔静脉扩张,继发性肝脾肿大、腹水和胸腔积液等
主动脉疾病
临床与病理
病理
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流经内膜破口灌入,使中膜分离形成血肿或“双”腔主动脉(即扩张的假腔和受压变形的真腔)
内膜撕裂多起于升主动脉或发生在主动脉弓降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
临床
急性:剧烈胸痛,放散
慢性:无症状,影像检查而发现
X线表现 (初步筛查手段)
纵隔或主动脉阴影明显增宽
心影明显扩大
胸腔积液
CT
是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急性主动脉夹层首选检查技术
平扫
主动脉内膜钙化内移
假腔内密度与真腔内密度不同
主动脉夹层血液外渗、纵膈血肿、心包和胸腔积血
增强
内膜片和主动脉双腔
真腔—窄、密度高;假腔—大、略淡
内膜破口和再破口及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
MSCT还可观察主动脉瓣和左室增大等
MRI:不适用于急诊检查而较少常规应用,对于碘过敏而不能接受CT检查者可用
超声
初步诊断:发现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内膜片
夹层或累及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反流
夹层破入心包:心包积液、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