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法考民事法律行为思维导图
包括了做出正确意思表示(有个私法效果(发生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想法,把想法表现出来(明示/默示)),意思自治等。
编辑于2021-12-22 15:41:00民事法律行为
概念
做出正确意思表示(有个私法效果(发生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想法,把想法表现出来(明示/默示)),意思自治。
有效
无效
可撤销
效力待定
未生效
默示
推定(作为的意思表示)
沉默(不作为的意思表示):只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
限制行为能力人超范围签署的合同可以催其监护人追认,监护人30天内没反应,即认为拒绝追认。
甲在没有乙授权的情况下与丙签合同,丙可催告乙追认,乙30天内没反应,即认为拒绝追认。
产品试用期满,买家未表示是否购买的,视为购买。
房主知道租户转租,6个月内没有异议的,视为同意转租。
继承人没有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之日起60天内没有表示,视为放弃遗赠。
意思表示类型
是否告知相对人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告诉对方,到达生效。如要约与承诺、债务免除、合同解除、授权代理等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不用告诉对方。如遗嘱、捐助
依据对相对人分类
对特定一人
对一类人
依据对否能和对方实时交流
对话意思表示(实时谈话):以对方知道内容时生效。
非对话意思表示:没指定邮箱的以对方知道邮件时生效;指定邮箱的以发送到对方邮箱时生效;纸质信件的以对方收到时生效。
意思表示的撤回
对未生效的意思表示可撤回:第一个意思表示发出去了,我想撤回,再发一封撤回的意思表示,使撤回的这封先给到对方或者和第一个意思表示同时到达对方
意思表示的撤销
对已生效但未被承诺的意思表示才可撤销
意思表示的解释
参考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诚信原则解释,不以表意人或相对人的意见为准。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真意保留:对方不知道,合同有效;对方知道,合同无效
戏谑表示:开玩笑吹牛一律无效
虚伪行为:行为人与相对人通谋但实际上不希望法律行为有效,这种法律行为无效
隐藏行为:外在虚假的行为无效,内在被隐藏的行为以本身符合法律行为构成条件判断是否有效。如“阴阳合同”,
重大误解
意思表示不自由:欺诈、胁迫、显失公平
特征
区别于事实行为(不要求意思表示,行为效果由法律规定)
有意思表示
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行为效果由意思表示决定
分类
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几方的意思表示划分为
单方法律行为:遗嘱、抛弃所有权、授予委托代理权
双方法律行为(意思表示互换):合同
多方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相同):合伙协议、设立公司协议
决议行为:法人、非法人组织作出决议: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
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发生变化划分为
身份行为:结婚、协议离婚
财产行为:订立买卖合同、遗嘱
法律行为的效力不同划分为
处分行为(直接发生财产转移或消灭效果的行为):动产的交付、不动产的登记变更、质权(交付质押物)、抛弃动产所有权(只有处分行为)
负担行为(负担的是义务,义务写在合同(没有处分权也有效)里,履行合同的行为):买卖合同(先有负担行为再有处分行为)、租赁合同(只有负担行为)、抵押合同
法律行为的效力是否受其原因的影响
有因行为:因为合同本身有问题导致合同的结果无效,如买卖合同本身有欠缺或不合法,那么买卖双方要退钱退货回到未签订合同之前的状态。
无因行为:即使合同本身有问题但合同结果也有效,如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支票、发票开出来就有效)、委托代理权授予的无因性
当事人是否因给付而取得对价
有偿行为:买卖、租赁
无偿行为(过失认定标准低于有偿):赠与、借用
意思表示外,是否有标的物的交付
诺成性行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买卖、承揽、租赁
实践性行为:意思表示一致还得交付标的物:定金合同、借用合同、保管合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只签合同没借钱则借款合同不成立)等
是否依照一定方式实施
要式行为:担保合同、知识产权合同、婚姻、收养、遗嘱等。
不要式行为(占大多数):买卖、互易等。
成立
构成要件
一般要件
当事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意思表示:
标的:能被具体认定的,可以实现的
特别要件
要式行为:采用书面形式
实践性行为:交付标的物
生效
构成要件
一般要件
行为人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若不真实可撤销
标的合法
特别要件
附延缓条件的条件成就时生效
所附条件特征
将来的,客观可能发生的,不确定发生的,当事人约定的(法律规定事实除外),合法的
所附条件类型
条件成就时法律行为的效力为标准划分
延缓条件:到期发生
解除条件:到期解除
以条件是否要求事实的发生为标准划分
积极条件:到期发生
消极条件:到期不发生
条件成就的法律拟定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的阻止条件成就时,视为条件已经成就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的促成条件成就时,视为条件不成就
附始期条件的期限届满时生效
期限的法律要件
将来的,确定可以到来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不具体,但一定会到来)
期限的分类
始期
终期
需办理审批手续的完成审批后生效,如中外合资、向外国转让专利等。
效力状况:并非所有法律行为都有4种效力。如婚姻有有效无效可撤销、遗嘱有效和无效
有效
效力瑕疵
无效
概念
自始无效
当然无效:不用主张直接无效
确定无效:通过补正可以有效
类型
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单方行为无效,如订立遗嘱、抛弃较大价值的物品等
虚假行为:如为了避税签订与实际不符的合同,认定无效
恶意串通行为
有恶意:明知会损害他人,还希望损害发生
串通:双方都目的损害他人,且有意思联络情节
违犯强制性规范和违犯公序良俗的行为
违犯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中的效力性规定才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不包括强制性规定中的管理性规定和部门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
典型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当事人未依法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手续的,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典型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建设工程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等级的资质,无效
无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资质的,无效
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中标的,无效
违犯任意性规定不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违犯公序良俗的行为
损害公共秩序的合同,如从事犯罪或帮助犯罪为内容的合同,无效
过分限制基本人权的合同,如约定一方婚后不得擅自接触异性的夫妻忠诚条款,无效
违犯基本的伦理道德的合同,如二奶合同、代孕合同等。
法律行为后果:不能发生意定的效果,但可发生法定效果
停止履行
返还财产
赔偿损失
追缴财产
解决争议条款依然有效:合同无效、被撤销或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补正与转换
补正
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与买受人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
承包人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建设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当事人请求按照合同无效处理的,不予支持。
转换
按照一种法律应为无效但按照另一种法律是有效的,就按照有效的法律来
部分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部分无效
遗嘱人应为缺乏劳动能力也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留下必要遗产,剩余的部分才可按照遗嘱分配。在特留份的额度内遗嘱无效,其余部分有效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的20%,超过部分无效
可撤销
类型
因主观故意欺诈产生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人欺诈:甲欺诈了乙,使得乙跟丙签合同了,如果丙明知乙受甲欺诈,则乙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与丙的合同。如果丙不知道乙受甲欺诈,则乙与丙的合同不能撤销,乙的损失找甲赔偿。
因胁迫:故意威胁对方,让对方害怕,从而做出意思表示
第三人胁迫:胁迫下签署的合同人均有权撤销
显失公平:一方利用自己的优势或对方的劣势,使得一方客观上明显权利过多义务过少
重大误解
构成要件
因表意人自己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数量等认知错误,不是受欺诈,使表意人表示出来的意思与真实意思不符,因误解造成重大损失的。
动机错误不属于重大误解
使者传递错误
使者过失传达错误,构成重大误解
使者故意传达错误,该意思表示不能生效
当事人享有撤销权
谁能撤销
受欺诈或受胁迫的一方可撤销
重大误解中谁误解谁撤销,双方都有误解则双方都可撤销
显示公平受损害的一方可撤销
代理中,被代理人可撤销,代理人不享有撤销权
怎么撤销:必须经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
撤销行使期间
欺诈和显失公平当事人,自知道日起1年,不知道的话5年内
重大误解当事人,自知道日起90天,不知道的话5年内
受胁迫当事人,自胁迫日终止时起1年
当事人放弃撤销权,撤销权消灭
效力待定
类型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待追认的行为
欠缺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
第三人享有追认权,需在30天内予以追认,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相对人享有催告权,善意相对人还享有撤销权,但需在第三人追认之前明示通知第三人撤销
未生效:附延缓条件的条件成就时间前;附始期条件的期限届满时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