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化系统急症
这是一篇关于消化系统急症的思维导图,作者整理了相关知识点并做成思维导图,干货满满内容非常实用,欢迎大家参考。
编辑于2021-12-26 18:53:19消化系统急症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解剖:以屈式韧带为分界分为上下消化道
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黑便和/呕血,呕咖啡色样物
下消化道出血:鲜血便 暗红色便 无呕血
急性大出血:短时间内失血量>1000ml或循环血量减少20%以上
诊断
病史症状
年龄
儿童
腹痛:肠套叠;感染性肠炎;Meckel憩室;
无腹痛:幼年性息肉
青壮年:消化性溃疡出血
老年:肿瘤;憩室;血管畸形;缺血性结肠炎
服药:NSAIDS;激素;抗板药
手术史:应激性损伤(胃;十二指肠;食管)
出血倾向:全身性疾病
伴随症状
既往史
肝硬化、肝炎、酗酒长期吃阿司匹林,进行性吞咽困难等
失血量与症状的关系
<500ml
收缩压、脉搏正常,有头晕乏力症状
800-1000ml
SAP<100,脉搏>100,头晕面白口渴冷汗
>1500ml
SAP<80,脉搏>120,四肢冷,神智恍惚或昏迷
辅助检查
血尿便常规
下胃管?
X线钡餐
对食管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有诊断意义
内镜检查
放射性核素
作为选择性腹腔内动脉造影前的筛选手段
介入血管造影
病情评估
识别消化道出血,鉴别口腔出血、咯血、药物食物导致出血
确定出血部位
上:黑便为主,可有呕血,只有有呕血,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上消化道出血
下:鲜血便或暗红色血便
判断出血量和循环状态
出血量
出血50-100ml/d,可见黑便
出血50-100ml/d,可见黑便
胃内积血250-300ml,可呕血
胃内积血250-300ml,可呕血
出血>5-10ml/d,便隐血阳性
循环状态
短期出血>400-500ml,可有全身症状
头晕心慌乏力
>800-1000ml
周围循环衰竭
消化道大出血
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判定方法
出血停止3日后大便转黄(每日都有便)
出血后48h以上没有再出血
仍有活动性出血
反复呕血、黑便次数增加、肠鸣音亢进
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治疗后无明显改善,补液后CVP不稳定
红细胞计数、Hb、红细胞比容持续下降、网织红计数持续增高
补液和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升高
急诊救治
一般救治
卧床休息,避免误吸
禁食、检测生命体征、CVP测定、心电监护
复查生化血及血常规
容量复苏
输血改善周围循环
输血指征
Hb<70、HCT<25%;收缩压<90;较基础血压下降25%;心率>120次/分
改变体位后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由平卧改为半卧血压下降大于15-20,心率加快大于10次
适当补钙、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冰冻血浆等
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原则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药物止血
生长抑素类似物
减少门脉及侧支循环血量,止血效果肯定,一线药物
血管升压素
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脉血流,降低门脉压,对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忌用
特里加压素 氨甲环酸 维生素K
三腔两囊管
内镜治疗
并发症:溃疡、穿孔出血、瘢痕
外科手术或TIPS
非曲张静脉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例子:消化道溃疡
止血措施
抑酸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作用在PH>6时才有作用
血凝块在ph<5时被分解
内镜、手术
介入
下消化道出血救治原则
左半结肠出血
凝血酶保留灌肠
内镜下止血
不太普遍,主要因为粪便遮挡视野
血管活性药物
动脉栓塞
胃肠道出血
出血速度>0.5ml/min就能通过造影发现出血部位
速度>2ml/min发现病变可能性在80%左右
小肠出血效果最好
后期长缺血坏死可能
出血量大的患者
看不到外溢的造影剂
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
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周围组织引起化学性炎症
青壮年,女>男
诊断
病因:胆道疾病、饮酒、高脂、ERCP术后、高钙血症、解剖异常、药物
症状
腹痛:首发,突发上腹或左上腹持续疼痛,腰背部放射性疼痛,弯腰抱膝可缓解
腹胀、腹腔内高压(见于SAP)
恶心呕吐:食物+胆汁,呕吐后腹痛不减轻
发热:持续3-5天,若持续1w不退可能由继发感染
低血压休克
体征:腹痛,肌紧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盐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腰部水肿、发红
Grey-Turner征:季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大片青紫色
Cullen征:脐周大片青紫色
辅助检查
每日监测淀粉酶脂肪酶
淀粉酶持续时间短,敏感性高
脂肪酶出现晚,持续时间长,特异性高
若淀粉酶脂肪酶持续升高数周提示胰腺或胰周炎症、胰管梗阻或假性囊肿形成
CRP
发病72h后CRP>150,提示胰腺坏死
IL-6
持续升高预后不良
腹部超声
简单易行
增强CT
最佳诊断、判断严重程度、确认并发症
诊断标准
负荷2/3
急性突发、持续性剧烈上腹痛
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上限3倍
增强CT或磁共振或腹部超声提示
急诊救治
处理病因
胆源性AP
内镜、手术
轻症:控制病情后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重症:在后期行坏死组织清除术时一起处理或病情控制后择期处理
高脂血症AP
诊断:AP+静脉乳糜血或甘油三脂>11.3
治疗:短时间内降到5.65以下,限制使用脂肪乳,可以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胰岛素或血脂吸附和血浆置换
高钙血症AP
甲旁亢有关,要降钙治疗
轻症AP治疗
内科治疗为主
抑制胰腺分泌
禁食+胃肠减压
腹痛消失/体温正常/血象淀粉酶基本正常可以逐渐进水至正常饮食
H2受体拮抗剂、PPI
生长抑素类似物
抑制胰酶活性
镇痛、抗生素、补液、乌司他丁
中重度AP治疗
抗感染、补液、抗休克
中药:大黄内服
器官功能维护:保持SPO2在95%,CRRT,保肝,对症
外科手术
预后
MAP预后良好
MSAP及SAP伴局部坏死:死亡率20-30%;伴弥漫性坏死:50-80%;伴MODS:90%
急性肠梗阻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运行肠癌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诊断
分类: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
症状:阵发性腹痛伴肠鸣音
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辅助检查
早期:无改变
后期:绞窄性肠梗阻早期WBC、NEC升高,核左移现象,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机器同工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
影像学
X线首选
梗阻4-6h可出现肠腔内气体、胀气肠袢、气液平
空肠充气:鱼骨刺状
小肠梗阻,CT最敏感,但是特异度没有超声高
腹腔穿刺
绞窄性肠梗阻
穿刺为血性,WBC升高,有细菌
注意事项
机械性OR动力性
机械性:早期腹胀不明显,充气肠袢大小不一,
动力性:胀气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显示全部肠道充气扩张
单纯性OR绞窄性
绞窄性:
腹痛急剧,有腰背痛
呕吐早+频繁,病情进展快,早期WBC升高,发热脉快,有休克倾向
腹膜刺激征
呕吐物胃肠减压物、肛门排出物、穿刺液体为血性
X线为咖啡豆征,孤立突出肠袢,位置固定,肠间隙增宽,绞窄肠段内充满液体
非手术治疗无效
病情评估
不对称腹部彭隆:肠绞窄;均匀性腹部膨隆:麻痹性肠梗阻
急诊救治
绞窄性肠梗阻
胃肠减压
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抗感染
抗休克、手术
单纯性肠梗阻
禁食水、胃肠减压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手术
急性阑尾炎
诊断
临床表现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恶心呕吐、发热便秘、腹泻等
体格检查
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中外1/3交界处
肥胖和盲肠后位患者,压痛轻,反跳痛明显
辅助检查
WBC升高
超声:低回声管状结构,较僵硬,横切面为同心圆的靶样显影,直径>7mm
也可以作为鉴别女性疾病使用
腹部CT:阑尾增粗
尿常规:鉴别诊断使用
病情评估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早期
阑尾粘膜+黏膜下层受累
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失去关泽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阑尾肿胀、浆膜高度充血,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阑尾为暗红色或黑色,常导致穿孔
急诊救治
非手术治疗
抗生素抗感染,混合菌为主
禁食,补液、止痛(用于确诊患者)
对症:镇静止吐下胃管
手术治疗
特殊类型阑尾炎
小儿
解剖:管壁薄,肠腔小,极易穿孔,大网膜发育不全,穿孔后炎症不易局限,易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特点:发展快、重,早期有高热、呕吐等症状、
无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表现
死亡率、穿孔率、并发症多
只要诊断,及时手术
老年人
解剖:血管硬化多,一旦发炎导致栓塞,容易坏死
老人防御力差,炎症容易扩散
特点:疼痛反应迟钝,反应不强烈,临床表现轻、病理重,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
一旦诊断及时手术
妊娠期
解剖改变
3个月:阑尾基底部位于髂嵴下2横指
5个月:髂嵴
8个月:髂嵴上2横指
分娩后10天归位
大网膜被子宫推到一侧,穿孔后炎症不易局限
特点:压痛位置上移,炎症刺激容易流产
一经诊断早期手术
急性胆系感染
定义:由胆道系统的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
急性胆管炎
定义:肝内外胆管的急性炎症
病因:结石、胆管狭窄、恶性肿瘤、先天畸形
诊断
临床表现
青壮年多见
反复手术病史+胆道手术史
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Reynolds五连征:+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实验室检查
WBC升高,>20,中性粒细胞升高,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损害,血气变化,电解质紊乱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CP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经内镜比胆管引流术、ERCP
治疗
原则:解除梗阻+引流
一般治疗
扩容、恢复血容量
抗菌治疗,胆汁血液培养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常见等渗或低渗性缺水和代谢性酸中毒
血管活性药物、激素保护细胞膜,对抗细菌毒素、抗炎治疗
外科治疗
首选内镜下胆道引流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适用于肝门或肝门以上位置肿瘤、结石或狭窄引起的胆道梗阻
以上方法失败,可行开腹胆道引流术,先放T管接触梗阻,待二期手术解除梗阻病因
任何肝叶切除应该在急性胆道感染完全控制后才能实施
急性胆囊炎
病因:结石、蛔虫、妊娠、肥胖、艾滋病、短期长期服用药物
并发症: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胆囊周围脓肿
一旦出现并发症,提示预后不良
急性无结石胆囊炎,起病严重,预后比结石性更差
诊断
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
上腹部疼痛,可发展为阵发性绞痛,夜间多见,餐后明显
疼痛放射到右肩、肩胛和背部、后期疼痛可持续性
伴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症状
轻中度发热,多数无寒战
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可能是因为胆色素通过受损胆囊粘膜进入血液循环,或者炎症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也可能因为胆总管结石导致
体格检查
右上腹胆囊区压痛
炎症波及浆膜可有腹肌紧张、反跳痛、Murphy征盐性
有些患者可触及肿大胆囊并由触痛
辅助检查
wbc升高、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淀粉酶升高
超声:胆囊增大、壁增厚,水肿时可见“双边征”,结石可见强回声,其后有生影
治疗
原则:择期手术
非手术:禁食水、补液营养支持、抗感染、止痛利胆药物
手术:胆囊切除,首选早期(发病72h内)行手术治疗
若炎症较重,在抗菌药物对症支持无效时,应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或行胆囊造瘘
老年人、状况差、手术风险高的或合并胆囊癌的患者,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
若出现胆囊穿孔,可早期行胆囊切除,否则可行胆囊造瘘+腹腔引流术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