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传染病,控制不好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威胁,作者整理了相关内容做成思维导图,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编辑于2021-12-27 13:56:33流行性乙型脑炎
概述
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
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
本病经蚊传播,常流行于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
病死率高,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
流行病学
传染源:人和许多动物,猪是主要传染源,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蚊叮咬而传播。
库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种都能传播本病,而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蚊不仅为传播媒介,也是长期储存宿主。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成隐性,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
流行特征: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流行区,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严格的季节性(夏秋季多见)。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
(一)典型的临床表现:分四期:
1.初期:
病初的1~3天,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上升至39~40度
伴有头痛、精神倦怠、食欲差、恶心、呕吐和嗜睡(易误认为是上呼吸道传染。)
少数患者可出现神志淡漠和颈项强直。
2.极期:病程的第4-10天,除初期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的症状。
高热:体温常高达40°C,一般持续7-10天,重型者可达3周以上。
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昏迷、定向力障碍等。
神志不清最早可见于病程第1-2天,但多发生于第3-8天,通常持续一周左右。
惊厥或抽搐:
发生率40%~60%,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主要系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表现为先出现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肢体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发生于单肢、双肢或四肢,重型者可发生全身强直性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
长时间或频繁抽搐,可导致发绀、脑缺氧和脑水肿甚至呼吸暂停。
呼吸衰竭:
患侧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表现,三者互相影响,呼吸衰竭为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①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重型患者,由于脑实质病变、缺氧、脑水肿、颅内高压、脑疝和低血钠脑病等所致。
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如呼吸表浅、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
②其次为周围性呼吸衰竭,因脊髓病变导致呼吸肌瘫痪而发生。
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常有浅反射消失或减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征阳性。还可以出现脑膜刺激征。
循环衰竭:少见,常与呼吸衰竭同时出现,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休克和胃肠道出血。
3.恢复期:
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日趋好转,一般患者于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可有持续性低热、多汗、失眠、痴呆、失语、流涎、吞咽困难、颜面瘫痪、肢体强直性瘫痪或不自主运动,以及癫痫样发作等,如在半年后上述症状不能恢复,称为后遗症。
4.后遗症期:主要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障、精神失常及痴呆等,经积极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身。
(二)临床分型:
1.轻型:
体温在39度以下,神志清楚,可有轻度嗜睡,无抽搐,头痛及呕吐不严重,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一周左右可恢复。
2.普通型:
体温在39~40度之间,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偶有抽搐,病理征可阳性
病程约7~14天,多无恢复期症状。
3.重型:
体温持续在40度以上,昏迷,反复或持续抽搐,瞳孔缩小,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征为阳性,常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可有肢体瘫痪和呼吸衰竭
病程多在2周以上。
4.极重型(暴发型):
起病急骤,体温于1~2天内升至40度以上,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伴深度昏迷,迅速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及脑疝
多在极期中死亡,幸存者常留有严重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
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在(10~20)109/L,个别甚至更高
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
部分患者血象始终正常。
脑脊液:
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浊,压力增高,白细胞多在(50-100)×106/L。
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淋巴细胞增多。
蛋白轻度增高,糖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
少数病例在病初脑脊液检查正常。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该抗体在病后3~4天即可出现,脑脊液中最早在病程第2天即可检测到,2周时达高峰,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抗体为IgG抗体,多在病发后2周出现,5~6周达高峰,抗体水平可维持1年左右。
血凝抑制试验
病后4~5天出现,2周高峰,抗体水平可维持1年以上
阳性率高于补体结合试验
与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等有弱交叉反应,出现假阳性
病原学检查
病毒分离
病毒抗体或核酸检测
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酶链反应(PCR)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
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中毒性菌痢
化脓性脑炎
结核性脑膜炎
其他病毒性脑炎
预后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
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应采取积极的对症和支持治疗,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密切观察病情,重点处理好高热、抽搐、控制脑水肿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处理
一般治疗
患者应隔离于有防蚊和降温设施的病房,适量补液,并酌情补充钾盐,纠正酸中毒。
对症治疗
高热
物理降温为主
药物降温为辅(忌发汗)
亚冬眠疗法
抽搐
因高热所致者以降温为主
因脑水肿所致者,应加强脱水治疗
因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可使用镇静药如地西泮,亦可采用亚冬眠疗法
巴比妥钠可用于预防抽搐。
呼吸衰竭
氧疗
因脑水肿所致者,应加强脱水治疗
因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者,应定时吸痰
中枢性呼吸衰竭可使用呼吸兴奋剂,首选洛贝林,亦可选用尼可刹米
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扩张剂可改善脑微循环、减轻脑水肿、解除脑血管痉挛和兴奋呼吸中枢,可用东莨菪碱或酚妥拉明。
循环衰竭
看情况补充血容量,应用升压药、强心剂、利尿药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
加强护理,防止压疮和继发感染的发生
进行语言、智力、吞咽和肢体的功能锻炼
结合理疗、针灸推拿、高压氧、中药等治疗
预防
防蚊、灭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控制传染源
注意家畜饲养环境,人畜居地分开
免疫幼猪
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
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