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分配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分配知识点整合,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部分内容,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范围
公有制
形式
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集体经济,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等
农村集体经济中家庭联产承包收入
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映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私营,外资性质的企业),如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工资收入
个体经济收入
个人投资收入:股息、利息、科技入股、出租房屋等
要素种类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数据等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利于增强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分配环节
初次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初次分配
企业内部分配
国家:以税收的方式上交国家
企业:企业自留资金,用于再生产
劳动者:发放工资
提高企业最高工资标准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
国家 政府
目的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税收 (个人所得税)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医保)
转移支付 无偿支付(扶贫,教育,农产品价格补贴)
第三次分配
主要由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
作用
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
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分配公平
如何实现分配公平?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从根本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前提:效率
保证:公平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两者又存在矛盾
国家收入分配
财政
国家财政的作用P65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财政政策p66
扩张性财政政策
前提:增长滞缓,需求不足
目的:拉动经济增长
措施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增发国债
减少税收
紧缩性财政政策
目的:给经济“降温”
前提:经济过热,物价上涨
减少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
减发国债
收支
收入
种类(来源)
税收(最主要)
利润
债务
其他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
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分配政策
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支出
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
略有赤字或略有盈余
财政盈余
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财政赤字
适度的赤字可以扩大内需
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税收
种类
增值税
对象: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减轻企业负担
个人所得税
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特征
强制性
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必须”
无偿性
不需返还
固定性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
关系:1.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2.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