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财16-本量利分析
CPA《财务成本管理》第十六章的升级版,自带知识点导航,方便工作和学习。
编辑于2022-01-26 12:05:00本量利分析
知识框架
本量利的一般关系
成本性态分析©©©
变动成本法©©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的相关假设©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
保本分析
保本点的含义©©
保本点与安全边际的确定©©©
安全边际与利润的关系©©©
多品种情况下的保本分析©©
保利分析©©©
利润敏感分析
利润敏感分析的含义©
各参数的敏感系数计算©©©
成本性态分析
含义
成本总额与业务量(如产量、销量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变动成本
特定业务量范围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增加而呈正比增加,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分类
约束性变动成本
与生产技术或产品结构设计相关
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酌量性变动成本
可通过管理决策行动改变
如:销售佣金、研发费、技术转让费
固定成本
特定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增加而降低
分类
约束性固定成本
不能通过当前管理决策行动改变
如:管理人员工资、取暖费
酌量性固定成本
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改变
如:广告费、培训费
混合成本
半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基础上,加上一个初始成本
从Q0开始变动,注意和延期变动成本区分
延期变动成本
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呈固定成本形态,超出该范围呈变动成本形态
阶梯式成本
总额随业务量呈阶梯式增长
也称半固定成本
非线性成本
在业务量相关范围内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变动成本或半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的分解
方程式:y=a+bx
分解方法
回归直线法
考试:不考! 实务:需大量历史数据
工业工程法
运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确定a、b的最佳估计数
适用情况
没有历史数据
历史成本数据不可靠
需要对历史成本分析结论进行验证
建立标准成本和制定预算时
变动成本法
产品成本内容
料√
工√
费
变√
固×
消除了完全成本法下通过增产、调节库存来调节利润的问题,更加注重销售 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 便于分清各部门经济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 简化成本计算,便于加强日常管理
变动成本法 vs 完全成本法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的相关假设
相关范围假设
期间假设
业务量假设
模型线性假设
固定成本不变
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完全线性,收入与销量完全线性
产销平衡假设
生产数量=销售数量
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各种产品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变
共同假设
企业的全部成本都可以合理或者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
基本的损益方程式
EBIT
=销售收入-总成本
=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P-V)×Q-F
管理会计最重要的公式
边际贡献方程式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M=(P-V)×Q
EBIT=M-F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制造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
产品边际贡献=制造边际贡献-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默认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Σ(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销售占总销售比重)
单一产品M只受P、V的影响
多品种产品M受P、V、Q的影响
本量利关系图
收入线:斜率=1
变动成本线:斜率=变动成本率
保本点的含义
保本点也叫盈亏临界点,是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保本量或保本点)来表示
保本点与安全边际的确定
实物量&金额
相对数
安全边际率与利润的关系
EBIT=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
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这两个公式极其重要
证明: 1.超过保本点的销售额(即安全边际额)才创造利润,所以EBIT=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2.把“边际贡献率”看成“边际贡献/收入”,并把“收入”移到“安全边际额”下方,可知EBIT=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 3.“EBIT=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等式两边同时除以收入,得到“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多品种情况下的保本分析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各产品边际贡献×各产品占销售比重)
=∑各产品边际贡献/∑各产品销售收入
保本销售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权边际贡献率
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总额×某种产品的销售百分比
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该产品的保本销售额/该产品的销售单价
保利分析
保利量(Q利)
=(固定成本+税前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保利额(S利)
=(固定成本+税前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Q利×P
利润敏感分析的含义
分析的问题
盈亏转折分析(量大最小分析)
问题的实质
主要研究分析有关参数发生多大变化会使盈利转为亏损
计算方法
利用本量利的基本公式,令其他因素不变,只变一个特定因素,得到使得利润为0的该特定因素的临界值
使EBIT变为0的P、Q、V、F临界值
有利因素(P、Q)
算最小值
不利因素(V、F)
算最大值
最大最小法
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敏感程度法
各参数的敏感系数计算
目标值对某因素的敏感系数=目标值的变动百分比/某因素的变动百分比
结论
敏感系数为正值:同向变化
敏感系数为负债:反向变化
敏感系数绝对值越大,越敏感
敏感系数绝对值大于1,属于敏感因素
敏感系数绝对值小于1,属于非敏感因素
链接:杠杆效应
经营杠杆系数的衡量
定义式
用于预测
推导式
用于计算
影响因素
反向变动
Q、P、M、S
同向变动
V、F、VC
用“风险”来考虑
控制方法(依次)
1||| 增加营业收入
2||| 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3||| 降低固定成本比重
财务杠杆系数的衡量
定义式
推导式
PD:优先股股利 T:所得税税率
影响因素
反向变动
Q、P、M、S、EBIT
同向变动
V、F、I、PD、T
控制方法
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适度负债
联合杠杆系数的衡量
定义式
推导式
分子取DOL 分母取DFL
控制方法
DOL与DFL反向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