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44】人人都能变聪明——结构化思维
研究表明大部分人智商没有本质差异,但工作之后有的人却当上了高管叱咤风云,有的人还在基层徘徊挣扎,究其原因是因为你不会使用你的大脑思考,有效训练你的大脑进行结构化思维,是变聪明的一种有效的捷径。#比赛#
一学就会的10个管理工具,适合想要往管理方向发展的职场新人,以及想要迅速提升管理能力的基层管理干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开 篇 导 论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1.同样说件事,有人3句话说清楚,而你5分钟说不到重点
2.同样做汇报,有人5页PPT搞定,而你20页还被追问“你到底要表达什么?”
3.同样写方案,有人庖丁解牛,1天搞定完美交稿,而你苦思冥想,一星期仍无头绪
问题原因
不是因为你笨,而是你不懂得如何使用你的大脑。
解决方案
带你认识大脑,重构大脑。给你一本思考说明书,让你跟大神一样神。
认识我们的大脑
人脑 vs 电脑
1
变聪明的四个核武器
注意力
注意力的价值有多大?
我们的注意力观察事物的这个行为,都会对这个事物本身产生影响
索罗斯「反身性」
注意力的特点
1.任何时刻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费注意力
2.随时产生随时花掉,不能存储不能关闭
你是如何花费你的注意力的?
1、浪费掉
比如,发呆、关注娱乐八卦、谈论国家大事等等
2、被收割
被极低甚至免费收割,然后高价卖出,赚取暴利
3、被利用
比如互联网一切行为,都会被商家记录,用于大数据分析,精准营销
要把注意力花在什么地方?
1、人际关系
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可以提高自己调动资源的能力
2、未来趋势
关注未来趋势,不做井底之蛙
3、聚焦当下
聚焦在自己的工作或者产生价值的地方
4、投资自己
将注意力投射到自身成长上,提升自己的能量密度
2
元认知
元认知的作用
元认知,让你看清大脑的运行过程,并全权接管这三个环节
1、控制输入,通过注意力
注意力决定了你会接收到什么信息
接收到的信息会决定你的大脑会思考什么
你大脑的思考结果会影响你的输出,你说的话,你做的动作
2、控制大脑,通过元认知
无用信息:丢弃
通过大量学习正确的知识,判断哪些属于无用信息
有益信息:存储
概念、价值观、思维方式、方法论
问题/任务:处理
套用流程、思维方式、方法论
3、控制输出
语言、文字、动作
如何提高元认知
1. 刻意练习
第一步:掌握套路
就是储存在能力层里的「流程」、「思维方式」、「方法论」
第二步:「一万小时定理」
重复、重复、再重复,一万小时
2. 经常反思
「三心二意法」对重要的会议、客户拜访、演讲,总结3点成功的地方、2点失败的地方
「阅读」
3. 练习冥想
「正念冥想」
3
思考说明书
如何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思考质量」,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赫布定律」
将文字、图形、实物进行连接
第一步: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第二步:利用「注意力」,控制知识输入
包括基本概念、基本逻辑、基本框架、方法论
第三步:利用「思考说明书」将碎片化知识,变成「结构化背景知识」
第四部:将「结构化背景知识」与自己的「知识框架」连接,形成自己内化的知识
如何思考
思考的过程是怎样的?
第一步:连接-背景知识
第二步:梳理-背景知识(在思考域中进行)
1、增加背景知识量
2.、提高连接强度
第一步:建立初次连接
学习的过程是连接,而不是记忆
第二步:重复,再重复,形成条件反射级的连接《一万小时定律》
3、增强知识的结构性
将点状知识变成结构化知识
4、梳理背景知识
第一种方式:随意搭配
用于创新
第二种方式:按套路搭配
整理背景知识的:MECE法则
提升沟通效果的:SCQA结构化表达
用于策略选择的:SWOT分析
正向演绎推理的:三段论
用于创新思考的:加减乘除排列组合
……
变聪明,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1、有足够的背景知识
2、它们之间有连接强度
4
结构化思维
第一步:明确目的,找到分解角度
先弄清楚分解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目的进行拆解与结构化
第二步:按MECE原则,组成结构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方法一:金字塔原理
自上而下「使用演绎法」设计结构
自下而上「使用归纳法」提炼结构
方法二:平面切割法
两分法
时间管理矩阵
重要/不重要
紧急/不紧急
乔韩窗口理论
自己知道/不知道
别人知道/不知道
波斯顿矩阵
市场份额高/低
市场增长率快/慢
SWOT分析
内部优/劣势
外部威胁/机遇
三分法
增加“过度”状态
黑、灰、白
好、一般、差
事前、事中、事后
方法三:组合使用
比如,让你思维更缜密的「5W2H结构」
比如,让你快速理清商业模式的「商业模式画布」
比如,让你能全面分析企业发展问题的「麦肯锡7S」
第三步:调整结构,给出方案
怎样清晰表达信息
PREP法则
P:Point(结论)
R:Reason(理由)
E:Example(举例说明)
P:Point(重复结论)
重要的事情说三点
@author 包小嘿
人人都能变聪明——结构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