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炎症——病理学
炎症——病理学思维导图:包含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局部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主要特征和防御反应的中心环节等等
编辑于2022-05-10 17:30:44炎症
概述
概念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
局部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主要特征和防御反应的中心环节
原因
生物性因子
理化性因子
异常免疫反应
异物
基本病变
变质
定义
炎症局部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原因
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局部异常代谢产物堆积、炎症介质和变质组织释放的多种蛋白水解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代谢变化
氧化不全的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引起局部组织酸中毒
炎症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均升高
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不利于中性粒细胞活动
变质性炎
特点
以组织和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而渗出和增生性变化则很轻微
原因
重症感染、细菌毒素、病毒和中毒等
好发部位
实质器官(心、肝、脑等)
举例
白喉性心肌炎、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阿米巴肠炎等
渗出
定义
指炎症局部血管内的液体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或体表的过程
特点
渗出的液体或细胞成分称为渗出物或渗出液
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在局部发挥重要的防御作用
是机体抵抗致炎因子的主要手段
急性炎症的主要特征是血管变化和渗出性病变
类型
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快
形成动脉充血
血流速度减慢
血流减慢或停滞,层流消失,白细胞附壁
液体渗出
主要原因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机制
内皮细胞收缩
内皮细胞损伤
穿胞作用增强
渗出液
与漏出液的区别
两者都可在组织内积聚形成水肿或积液
作用
渗出液可以稀释中和毒素和有害物质,带来营养物质和运走代谢产物
渗出液中含有大量抗体、补体及溶菌物质,有利于防御、杀灭病原微生物
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交织网,不仅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炎症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并在炎症的后期成为修复的支架
白细胞渗出
定义
炎症时血液中的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的现象
主动、耗能、复杂的过程
炎症细胞浸润
渗出的白细胞称为炎症细胞,炎症细胞聚集于炎症局部组织间隙内的现象称为炎症细胞浸润
环节
白细胞边集
随着炎症灶内血管扩张、血流缓慢和停滞,白细胞进入血管边缘
白细胞附壁
边集的白细胞沿内皮细胞滚动,随后贴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白细胞黏附
附壁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牢固黏着
白细胞游出
黏附的白细胞逐步游出血管壁而进入炎症区
白细胞趋化
渗出的白细胞向着炎症区域的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化学刺激物——趋化因子
内源性
外源性
白细胞的作用
吞噬作用
定义
渗出的白细胞吞噬消化病原体、组织碎片及异物的过程
吞噬细胞种类
中性粒细胞
吞噬杀菌作用强,溶解坏死组织
巨噬细胞
吞噬能力强,可形成多核巨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
吞噬能力较弱,可以杀伤寄生虫,对上皮细胞也有破坏作用
吞噬过程
识别和附着
吞入
杀伤和降解
免疫作用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组织损伤作用
病例
渗出性炎
特点
以渗出为主,变质和增生较轻
类型
浆液性炎
特点
炎区渗出物主要为浆液,蛋白含量为30-50g/L(主要为白蛋白) 、渗出物在体内不凝固
病因
高温、毒蛇蚊虫叮咬、化学因子、病毒细菌感染
好发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浆膜,粘膜、皮肤(烫伤)
纤维素性炎
特点
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蛋白)
病因
升汞中毒、尿毒症、白喉杆菌、痢疾杆菌、肺炎球菌
好发组织
粘膜、浆膜、肺
病变特点
粘膜—假膜:渗出纤维素,白细胞、坏死粘膜组织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又称假膜性炎),如白喉、菌痢
心包—绒毛心(渗出的纤维蛋白被心脏扯成绒毛状)
肺— 实变(大叶性肺炎)
化脓性炎
特点
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病因
化脓菌感染:葡萄球菌 、 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化学物质:松节油、巴豆油
形成条件
大量的白细胞浸润
组织细胞坏死并蛋白分解酶分解液化
出血性炎
卡他性炎
增生
炎性增生
防御反应
作用
吞噬病原体
清除组织崩解产物
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可形成炎性肉芽组织,有助于使炎症局限化及损伤组织的修复
过度的组织增生可使原有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器官功能
参与细胞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病例
增生性炎
特点
慢性炎症病程较长(数月或数年),病变多以增生为主,变质和渗出性变化较轻微的炎症
类型
非特异性增生
特异性增生
炎症介质
定义
指炎症过程中产生并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亦称化学介质
共同特点
可来自血浆和细胞
多数炎症介质通过与靶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炎症介质可作用于一种或多种靶细胞
当炎症介质被激活或分泌释放到细胞外后,半衰期十分短暂很快衰变,或被酶解灭活或被拮抗分子抑制或被清除
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血管活性胺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白细胞产物
细胞因子
血小板激活因子
一氧化氮
血浆源性炎症因子
激肽系统
补体系统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
作用
扩张血管
增加血管通透性
趋化作用
发热
致痛
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
全身反应
发热
白细胞增多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局部表现
出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尤以体表的急性炎症最为明显
结局
痊愈
迁延为慢性炎症
蔓延扩散
局部蔓延
淋巴道蔓延
血道蔓延
菌血症:血液中可找到细菌,如伤寒、流脑的早期
毒血症:细菌毒素入血液,全身中毒症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心肝肾实质细胞变性、坏死
败血症:细菌、毒素。患者常有寒战、高热、皮肤及粘膜多发性出血点、脾肿大等明显的中毒症状,严重者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脓毒败血症:指化脓菌入血,不仅在血中繁殖,而且随血流播散,并在其他部位发生多个继发性脓肿。 又称栓塞性脓肿或转移性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