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补体系统
生理学之补体系统,是一组存在于人和动物体液中(正常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表面、蛋白质(包含30多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蛋白,故称为补体系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高病死率而倍受关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繁多,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也各有不同。临床表现多呈急性起病、呼吸窘迫、以及难以用常规氧疗纠正的低氧血症等;
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再生结节和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代偿期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病人常因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门静脉血栓等多器官功能慢性衰竭而死亡。
这是一篇关于休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概念、发展、图解、分类、休克的分期和发病机制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补体系统
概述
定义
是一组存在于人和动物体液中(正常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表面、蛋白质(包含30多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蛋白,故称为补体系统)。
特点
不耐热
经活化后具有生物活性
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组成
补体固有成分
存在于血浆及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的蛋白质
分类
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2、C4
旁路途径的B、P(备解素)、D因子
参与MBL途径的成分(MBL、MASP-1、 MASP-2 )
三条途径所共有的C3、C5、C6、C7、C8、C9
补体调控蛋白
存在于血浆中和细胞膜表面,通过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关键环节从而控制补体活化强度和范围的蛋白分子。
血浆可溶性分子
C1抑制物(C1-INH)、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C4bp)、S蛋白
细胞膜结合蛋白
衰变加速因子(DAF)、膜辅助蛋白(MCP、CD46)、CD59等
补体受体
表达于细胞膜表面能与某些补体成分或补体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分子,可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
理化性质
糖蛋白,多数为 b球蛋白,少数为a或 g球蛋白
含量
各补体成分的分子量及血清含量不一
C3血清含量最高
D因子最低
C2血浆浓度很低
稳定性
极不稳定
尤其对温度敏感(56℃, 30 min灭活)
待测补体的样品应保存于-20 ℃以下
生物合成
90% 血浆补体由肝细胞分泌
组织中的补体主要为巨噬细胞来源
炎症灶中
活化途径
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启动阶段
激活物的产生与C1活化
Ag-Ab免疫复合物 (Ab 为IgM或IgG1-3)
抗体(一个IgM分子,两个以上IgG1-3分子)与抗原结合,暴露补体结合位点
C1q + 2个补体结合位点 → 2个C1r活化→ 2个C1s活化
启动因子:C1(与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合)
活化阶段
Mg2+存在条件下
C1s裂解C4
C4b结合紧邻抗原抗体结合处的细胞或颗粒表面
C4a游离
C1s裂解C2
C2a与C4b结合程C4bC2a复合物
C3转换酶
C4b2a
经典C3 转化酶 C4b2a的形成
C3 裂解——枢纽性步骤
催化C3裂解成C3a和C4b
C5转化酶
C4b2a3b
形成C5 转化酶C4b2a3b
效应途径
C5裂解成C5a+C5b
C5b与C6,C7,C8,C9形成攻膜复合物
引起细胞膜不可逆损伤,导致细胞溶破
被人们最早发现,但在种系发生学上最晚,在感染的中晚期起作用,抗体依赖
替代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激活物激活
某些细菌、酵母多糖、葡聚糖等异物颗粒
C3 转化酶C3bBb的形成
启动因子:D因子
C3b的产生(正反馈放大效应)
旁路C3 转化酶(C3bBbP)的形成
P (properdin,备解素 ): 稳固 C3bBb
C3 裂解,产生更多的C3b
C5 转化酶(C3bBb3b或C3bnBb)的形成
C5 活化
效应阶段
与经典途径类似
种系发育学角度上是最古老的补体活化途径,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甘露糖结合凝聚素途径(MBL pathway) 纤维胶原素途径(FCN)
与经典途径交叉
MASP2活化MBL
催化C4成C4a和C4b
催化C2成C2b和C2a
C4b2a,经典C3转换酶
与旁路途径交叉
MASP1活化MBL
催化C3成C3a和C3b
C3b和D因子催化下形成的Bb结合成C3bBb
旁路C3转换酶
凝血途径
补体激活途径的调控
严密调节与控制下
既能有效杀灭入侵的病原体
防止对自身组织产生损伤
自身调控
已活化的补体分子均不稳定
若未及时与靶细胞膜结合,即迅速衰变灭活
体液和细胞表面存在多种补体调控蛋白
它们针对各关键环节进行负调控
如DAF阻止B因子结合到 C3b
DAF:衰老加速因子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及意义
固有免疫组成部分,在机体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补体活化可产生多种活性片段,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
溶解细胞
MAC
调理作用
C3b、C4b、iC3b
促进吞噬
炎症介质效应
C3a、C5a、C4a
与肥大细胞上受体结合可使肥大细胞等释放血管活性介质
C5a又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C2a具有缓激肽作用,能增强血管通透性,引起炎性充血
介导免疫黏附清除免疫复合物(IC)
C3b
IC和C3b结合后黏附于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
将其运输到肝脏和脾脏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补体介导的调理作用促进抗原提呈
补体在免疫细胞增殖、分化阶段的作用
补体的异常与疾病
补体缺陷病
补体调节成分
C1q-抑制物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DAF(CD55)
阵发性血尿(溶血)
C1、C2、C4
免疫复和物病,C2缺陷与SLE相关
C3
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
MACs(C5-8)
脑膜炎球菌感染
补充
蛋白酶裂解的片段,小片段为a,大片 段为b (C3a,C3b or C5a,C5b)
具有酶活性的蛋白复合物:(C4b2a)
表示灭活的补体成分,如iC3b。
一些补体调节蛋白根据其功能命名:如衰变加速因子(DAF),膜辅助蛋白(MCP)等。
“R”:补体的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