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 会计 第9章 职工薪酬
本章详细阐述了职工薪酬的相关内容及账务处理原则,考试时既可以客观题形式进行考核,又可以在主观题中结合差错更正等相关内容进行考核。近几年考试分值为5分左右。
编辑于2022-03-01 18:30:012024年企业战略新动向:全球市场博弈下,内忧外患中寻找破局之道。从国际化经营动因到新兴市场战略,涵盖跨国并购、资源整合与竞争对抗。财务战略矩阵与风险搭配指引资金运作,四大基本战略类型助力企业定位。发展中国家企业面临升级挑战,需在价值链分工中找准角色。从蓝海创新到价格敏感,从模仿品牌到高速迭代,揭示市场博弈核心法则。
"战略决定成败!想掌握企业制胜法宝?这份分析框架帮你洞悉全局:从宏观PEST到微观竞争环境,从价值链拆解到资源能力评估,教你用波士顿矩阵区分'现金牛'与'瘦狗'业务,用SWOT制定攻守策略。内含产业生命周期研判、钻石模型定位核心竞争力,更揭秘'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多元化破局之道。无论是防御型WT战略还是增长型SO战略,手把手教你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战思维打通研发、生产、营销全链路!"
"数字时代,战略决定成败!本文深度解析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框架:从赚钱目标到创新管理,涵盖战略分析、选择与实施全流程。重点拆解三大层次(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和四大创新类型(产品/流程/定位/范式),揭示3M创新漏斗等实战模型。特别探讨利益相关者权力博弈,以及如何通过IPD体系实现技术到产品的转化。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管理者,这些战略工具都能帮你建立竞争优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2024年企业战略新动向:全球市场博弈下,内忧外患中寻找破局之道。从国际化经营动因到新兴市场战略,涵盖跨国并购、资源整合与竞争对抗。财务战略矩阵与风险搭配指引资金运作,四大基本战略类型助力企业定位。发展中国家企业面临升级挑战,需在价值链分工中找准角色。从蓝海创新到价格敏感,从模仿品牌到高速迭代,揭示市场博弈核心法则。
"战略决定成败!想掌握企业制胜法宝?这份分析框架帮你洞悉全局:从宏观PEST到微观竞争环境,从价值链拆解到资源能力评估,教你用波士顿矩阵区分'现金牛'与'瘦狗'业务,用SWOT制定攻守策略。内含产业生命周期研判、钻石模型定位核心竞争力,更揭秘'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多元化破局之道。无论是防御型WT战略还是增长型SO战略,手把手教你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战思维打通研发、生产、营销全链路!"
"数字时代,战略决定成败!本文深度解析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框架:从赚钱目标到创新管理,涵盖战略分析、选择与实施全流程。重点拆解三大层次(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和四大创新类型(产品/流程/定位/范式),揭示3M创新漏斗等实战模型。特别探讨利益相关者权力博弈,以及如何通过IPD体系实现技术到产品的转化。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管理者,这些战略工具都能帮你建立竞争优势。"
第九章 职工薪酬
本章考情分析
把教材例题挨个儿做了★★★★★
本章详细阐述了职工薪酬的相关内容及账务处理原则,考试时既可以客观题形式进行考核,又可以在主观题中结合差错更正等相关内容进行考核。
近几年考试分值为5分左右。
第一节 职工和职工薪酬的范围及分类
一、职工的概念
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劳务用工人员等)
二、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分类
1.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职工薪酬主要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特别提示】
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2.分类(四大类: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1)短期薪酬(9项内容)
短期薪酬:是指企业预期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12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辞退福利)
a.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特别提示】
企业的短期奖金计划属于短期薪酬,长期奖金计划<例如5年>属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b.职工福利费
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
①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职工疗养费用、防暑降温费等;
②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
③发放给在职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以及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等
c.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二险)
【特别提示】
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作为离职后福利 ★★★★
d.住房公积金(一金)
e.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f.短期带薪缺勤:是指企业支付工资或提供补偿的职工缺勤,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伤残、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
g.短期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
【特别提示】
长期利润分享计划属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
h.非货币性福利
员工宿舍、大米、白面
i.其他短期薪酬
(2)离职后福利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属于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除外。
离职后福利计划按其特征可以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提存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设定受益
四个步骤
(3)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强制或自愿)
(4)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其他长期服务福利、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和长期资金计划等
第二节 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总体原则: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区分受益对象:计入损益或资产成本)
负债
一、货币性短期薪酬
(工资、福利费、二险一金、二项经费)(不包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属于离职后福利)
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资产类>
10000+1400+800+200+800+……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资产类>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
在建工程(基建人员)<资产类>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费用化支出(研发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0000
——职工福利费
10000*14%
——社会保险费
10000* %
——住房公积金
10000*8%
——工会经费
10000*2%
——职工教育经费等
10000*8%
【例10-1】
2×15年6月,甲公司当月应发工资1 560万元,其中:生产部门直接生产人员工资1 000万元;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200万元;公司管理部门人员工资360万元。
根据所在地政府规定,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0%和8%计提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给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
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和1.5%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答案】
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职工薪酬金额=1 000+1 000×(10%+8%+2%+1.5%)=1215(万元)
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200+200×(10%+8%+2%+1.5%)=243(万元)
应计入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360+360×(10%+8%+2%+1.5%)=437.4(万元)
公司应根据上述业务,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12 150 000
制造费用 2 430 000
管理费用 4 374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5 600 000
——医疗保险费 1 560 000
——住房公积金 1 248 000
——工会经费 312 000
——职工教育经费 234 000
二、带薪缺勤
带薪缺勤应当分为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两类。
(一)累积带薪缺勤
1.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
2.确认原则
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了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今年确认明年的)
某高管 100天算全勤,每天1元。明年可休5天。<今年确认明年>
2019年:提供服务
借:管理费用 1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借:管理费用 5
今年确认明年的
贷:应付职工薪酬 5
2020年:95天全勤
借:管理费用 95
贷:应付职工薪酬 95
借:应付职工薪酬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特别提示】
有些累积带薪缺勤在职工离开企业时,对于未行使的权利,职工有权获得现金支付。职工在离开企业时能够获得现金支付的,企业应当确认企业必须支付的、职工全部累积未使用权利的金额。
企业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因累积未使用权利而导致的预期支付的追加金额,作为累积带薪缺勤费用进行预计。
【例10-2】
乙公司共有1 000名职工,从2×15年1月1日起,该公司实行累积带薪缺勤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名职工每年可享受5个工作日带薪年休假,未使用的年休假只能向后结转一个日历年度,超过1年未使用的权利作废,不能在职工离开公司时获得现金支付;职工休年休假是以后进先出为基础,即首先从当年可享受的权利中扣除,再从上年结转的带薪年休假余额中扣除;职工离开公司时,公司对职工未使用的累积带薪年休假不支付现金。
2×15年12月31日,每个职工当年平均未使用带薪年休假为2天。根据过去的经验并预期该经验将继续适用,乙公司预计2×16年有950名职工将享受不超过5天的带薪年休假,剩余50名职工每人将平均享受6天半年休假,假定这50名职工全部为总部各部门经理,该公司平均每名职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300元。
【答案】
公司在2×15年12月31日应当预计由于职工累积未使用的带薪年休假权利而导致预期将支付的工资负债,即相当于75天(50×1.5天)的年休假工资22 500(75×300)元,并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22 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22 500
2×16年,如果50名职工均未享受累积未使用的带薪年休假,则冲回上年度确认的费用:
借: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22 500
贷:管理费用 22 500
2×16年,如果50名职工均享受了累积未使用的带薪年休假,则2×16年确认的工资费用应扣除上年度已确认的累积带薪费用。
(二)非累积带薪缺勤
1.非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权利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将予以取消,并且职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权获得现金支付。
我国企业职工休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病假期间的工资通常属于非累积带薪缺勤。
2.确认原则
(1)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
(2)通常情况下,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已经包括在企业每期向职工发放的工资等薪酬中,因此,不必作额外的账务处理。
三、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1.利润分享计划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确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成本:
(1)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义务;
现时义务
很可能
(2)因利润分享计划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义务能够可靠估计。
有金额
2.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视为义务金额能够可靠估计:
(1)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企业已确定应支付的薪酬金额;
(2)该利润分享计划的正式条款中包括确定薪酬金额的方式;
(3)过去的惯例为企业确定推定义务金额提供了明显证据。
【特别提示】
①企业根据经营业绩或职工贡献等情况提取的奖金,属于奖金计划,应当比照利润分享计划进行处理。
②企业在计量利润分享计划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时,应当反映职工因离职而没有得到利润分享计划支付的可能性。(考虑职工离职情况)
听完30章,给2块钱
1万人能听完
过一阵,觉得0.8万人
【例10-3】
丙公司有一项利润分享计划,要求丙公司将其至2×15年12月31日止会计年度的税前利润的指定比例支付给在2×15年7月1日至2×16年6月30日为丙公司提供服务的职工。该奖金于2×16年6月30日支付。
2×15年12月31日止财务年度的税前利润为1 000万元人民币。如果丙公司在2×15年7月1日至2×16年6月30日期间没有职工离职,则当年的利润分享支付总额为税前利润的3%。丙公司估计职工离职将使支付额降低至税前利润的2.5%(其中,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享有1%,总部管理人员享有1.5%),不考虑个人所得税影响。
【答案】
尽管支付额是按照截至2×15年12月31日止财务年度的税前利润的3%计量,但是业绩却是基于职工在2×15年7月1日至2×16年6月30日期间提供的服务。因此,丙公司在2×15年12月31日应按照税前利润的50%的2.5%确认负债和成本及费用,金额为125 000元(10 000 000×2.5%×50%)。余下的利润分享金额,连同针对估计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之间的差额作出的调整额,在2×16年予以确认。
其中:50%为2×15年和2×16年每年各确认一半。
2×15年12月31日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 50 000(10 000 000×50%×1%)
管理费用 75 000(10 000 000×50%×1.5%)
贷:应付职工薪酬——利润分享计划 125 000
2×16年6月30日,丙公司的职工离职使其支付的利润分享金额为2×15年度税前利润的2.8%(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享有1.1%,总部管理人员享有1.7%),在2×16年确认余下的利润分享金额,连同针对估计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之间的差额作出的调整额合计为155 000元(10 000 000×2.8%-125 000)。其中,计入生产成本的利润分享计划金额60 000元(10 000 000×1.1%-50 000)。计入管理费用的利润分享计划金额95 000元(10 000 000×1.7%-75 000)。
1000万 * 2.8%
2×16年6月30日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 60 000(10 000 000×1.1%-50 000)
管理费用 95 000(10 000 000×1.7%-75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利润分享计划 155 000
【补充例题•单选题】
甲公司于2015年年初制订和实施了一项短期利润分享计划,以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激励。该计划规定,公司全年的净利润指标为2 000万元,如果在公司管理层的努力下完成的净利润超过2 000万元,公司管理层可以分享超过2000万元净利润部分的10%作为额外报酬,奖金于2016年年初支付。假定至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2015年全年实际完成净利润2 500万元。假定不考虑离职等其他因素,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因该项短期利润分享计划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 )万元。
A.250
B.50
C.200
D.0
四、非货币性福利
企业向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的,可以按照成本计量。
(一)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含税价
1.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
发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13
贷:银行存款 113
卖货
借:银行存款 113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
结转正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
贷:库存商品 80
2.以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成本费用。
(1)外购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等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0
贷:银行存款
1130
(2)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130
贷:库存商品等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30
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特别提示】
在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情况下,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当先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归集当期应计入成本费用的非货币性薪酬金额。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含税价)
【例10-4】(修改)
甲公司为一家生产笔记本电脑的企业,共有职工200名,2×20年2月,公司以其生产的成本为10 000元的高级笔记本电脑和外购的每部不含税价格为1 000元的手机作为春节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该型号笔记本电脑的售价为每台14 000元,甲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已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了购买手机的价款和增值税进项税额,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
假定200名职工中17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30名为总部管理人员。
【答案】
笔记本电脑的售价总额
=14 000×170+14 000×30
=2 380 000+420 000
=2 800 000(元)
笔记本电脑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14 000×13%+30×14 000×13%
=309 400+54 600
=364 000(元)
甲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2 689 400(2 380 000+309 400)
14000*170*(1+13%)
管理费用 474 600(420 000+54 600)
14000*30*(1+13%)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 164 000
实际发放笔记本电脑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 164 000
含税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800 000
14000*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64 000
2800000*13%
借:主营业务成本 2 000 000
10000*200
贷:库存商品 2 000 000
手机的售价总额
=170×1 000+30×1 000=170 000+30 000=200 000(元)
手机的进项税额
=170×1 000×13%+30×1 000×13%
=22 100+3 900
=26 000(元)
甲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192 100
170*1000*(1+13%)
管理费用 33 900
30*1000*(1+13%)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26 000
购买手机时,甲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6 000
贷:银行存款 226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26 000
贷:库存商品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6 000
(二)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或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
1.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的,可以按照成本计量。(代价是折旧)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累计折旧
2.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代价是租金)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其他应付款/银行存款
应付而未付的租金应该是其他应付款
【例10-5】
2×15年丁公司为总部各部门经理级别以上职工提供自建单位宿舍免费使用,同时为副总裁以上高级管理人员每人租赁一套住房。
该公司总部共有部门经理以上职工60名,每人提供一间单位宿舍免费使用,假定每间单位宿舍每月计提折旧1 000元;
该公司共有副总裁以上髙级管理人员10名,公司为其每人租赁一套月租金为10 000元的公寓。
【答案】
该公司每月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6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60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60 000
贷:累计折旧 60 000
借:管理费用 1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00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00 000
贷:其他应付款 100 000
(三)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服务(★★)
差错更正题,爱考点
企业有时以低于企业取得资产或服务成本的价格向职工提供资产或服务,比如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以低于企业支付的价格向职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以提供包含补贴的住房为例,企业在出售住房等资产时,应当将此类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内部售价之间的差额(即相当于企业补贴的金额)分别情况处理:
1000万的房子800万给职工
1.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中规定了职工在购得住房后至少应当提供服务的年限,且如果职工提前离开则应退回部分差价,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并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服务年限内平均摊销,根据受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1)出售住房时
借:银行存款(向职工收取的款项)
800
长期待摊费用(企业补贴的金额)
200
服务满五年
贷:固定资产(购置价款,即公允价值)
1000
(2)出售住房后,每年摊销
借: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
4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4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40
贷:长期待摊费用
40
2.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中未规定职工在购得住房后必须服务的年限,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直接计入出售住房当期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借:银行存款(向职工收取的款项)
800
对以前汗马功劳的
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企业补贴的金额)
200
贷:固定资产(购置价款,即公允价值)
1000
【例10-6】
2×15年5月,甲公司购买了100套全新的公寓拟以优惠价格向职工出售,该公司共有100名职工,其中80名为直接生产人员,20名为公司总部管理人员。
甲公司拟向直接生产人员出售的住房平均每套购买价为100万元,向职工出售的价格为每套80万元;拟向管理人员出售的住房平均每套购买价为180万元,向职工出售的价格为每套150万元。
假定该100名职工均在2×15年度中陆续购买了公司出售的住房,售房协议规定,职工在取得住房后必须在公司服务15年。不考虑相关税费。
【答案】
甲公司出售住房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94 000 000
(80×800 000+20×1 500 000)
长期待摊费用 22 000 000
(80×200 000+20×300 000)
贷:固定资产 116 000 000
(80×1 000 000+20×1 800 000)
出售住房后的每年,甲公司应当按照直线法在15年内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并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1 066 667(80×200 000÷15)
管理费用 400 000(20×300 000÷15)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 466 667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 466 667
贷:长期待摊费用 1 466 667
【补充例题】
2×20年1月1日,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作出决议,拟将一套成本为500万元,市场价格为800万元的别墅,以6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公司副总裁,2×20年6月30日收到售房款并办理完成产权过户手续。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的影响。
【正确答案】区分两种情况:
必须工作满10年,否则需要根据服务期限补交差额
2×20年6月30日
借:银行存款 600
长期待摊费用 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
贷:开发产品/开发成本 500
出售住房后,按10年摊销,2×20年当年:
借:管理费用 10(200/10/2)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
借:应付职工薪酬 10
贷:长期待摊费用 10
未规定服务期限
2×20年6月30日
借:银行存款 600
管理费用 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
贷:开发产品/开发成本500
第三节 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辞退福利之后给的钱:离职后福利
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
一、设定提存计划(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由职工负担)
1.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如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2.确认原则
(1)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因为企业在每一期间的义务取决于该期间将要提存的金额。因此,在计量义务或费用时不需要精算假设,通常也不存在精算利得或损失。
(2)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换取职工在会计期间内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给设定提存计划的提存金,并作为一项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例10-7】
甲企业为管理人员设立了一项企业年金:每月该企业按照每个管理人员工资的5%向独立于甲企业的年金基金缴存企业年金,年金基金将其计入该管理人员个人账户并负责资金的运作。
该管理人员退休时可以一次性获得其个人账户的累积额,包括公司历年来的缴存额以及相应的投资收益。
公司除了按照约定向年金基金缴存之外不再负有其他义务,既不享有缴存资金产生的收益,也不承担投资风险。
2×15年,按照计划安排,该企业向年金基金缴存的金额为1 000万元。
【答案】
该福利计划为设定提存计划。
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10 0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 000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1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000
二、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一)设定受益计划与设定提存计划的区别
设定提存计划
以企业同意向基金的缴存额为限,不负进一步支付义务
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实质上要由职工来承担,企业不承担与基金资产有关的风险
设定受益计划
企业向独立基金缴费金额要以满足未来养老金给付义务的顺利进行为限,负有进一步支付义务
与基金资产有关的风险由企业承担
(二)当企业通过以下方式负有法定义务时,该计划就是一项设定受益计划:
1.计划福利公式不仅仅与提存金金额相关,且要求企业在资产不足以满足该公式的福利时提供进一步的提存金;
2.通过计划间接地或直接地对提存金的特定回报作出担保。
【特别提示】
企业实质上承担着与计划相关的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因此,设定受益计划所确认的费用并不一定是本期应付的提存金金额。
(三)设定受益计划的核算步骤(四个步骤)
老汉5个儿子
退休至去世:每年20斤苹果
还有5年退休,估算85-60=25年
退休后5000元,每年买20斤苹果,第25年花完
退休时5000元,每个儿子1000元
老大:890
890*(1+x%)^4=1000
第1年年末开始给
老二:910
910*(1+x%)^3=1000
第2年年末开始给
老三:930
930*(1+x%)^2=1000
第3年年末开始给
老四:950
950*(1+x%)^1=1000
第4年年末开始给
老五:1000
1000*(1+x%)^0=1000
第5年年末开始给
步骤一: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企业应当通过下列两步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1.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如职工离职率和死亡率)和财务变量(如未来薪金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作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
2.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折现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其中:
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是指企业在不扣除任何计划资产的情况下,为履行当期和以前期间职工服务产生的义务所需的预期未来支付额的现值。(★★★★应付职工薪酬丁字账的余额)
当期服务成本:是指因职工当期提供服务所导致的设定受益义务现值的增加额。
【例10-8】
甲企业在2×14年1月1日建立一项福利计划向其未来退休的管理员工提供退休补贴,退休补贴根据工龄有不同的层次,该计划于当日开始实施。
该福利计划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假设管理人员退休时企业将每年向其支付退休补贴直至其去世,通常企业应当根据生命周期表对死亡率进行精算(为阐述方便,本例中测算表格中的演算,忽略死亡率),并考虑退休补贴的增长率等因素,将退休后补贴折现到退休时点,然后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在职工的服务期间进行分配。
假设一位55岁管理人员于2×14年初入职,年折现率为10%,预计该职工将在服务5年后即2×19年初退休。表10-1列示了企业如何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其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假定精算假设不变。
【答案】
本例中,假设该职工退休后直至去世前企业将为其支付的累计退休福利在其退休时点的折现额约为6 550元,则该管理人员为企业服务的5年中每年所赚取的当期福利为这一金额的1/5即1 310元。
当期服务成本即为归属于当年福利的现值。
因此,在2×14年,当期服务成本为1 310/1.14。其他各年以此类推。

【手写板】

注:
1.期初义务是归属于以前年度的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
2.当期服务成本是归属于当年的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
3.期末义务是归属于当年和以前年度的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
2×14年末,企业对该管理人员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当期服务成本) 890
贷:应付职工薪酬 890
同理,2×15年末,企业对该管理人员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财务费用 89
贷:应付职工薪酬 89
借:管理费用(当期服务成本) 980
贷:应付职工薪酬 980
以后各年,以此类推。
【例10-9】
假设甲企业在2×14年1月1日设立了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并于当日开始实施。该设定受益计划具体规定如下:
1.甲企业向所有在职员工提供统筹外补充退休金,这些职工在退休后每年可以额外获得12万元退休金,直至去世。
2.职工获得该额外退休金基于自该计划开始日期为公司提供的服务,而且应当自该设定受益计划开始日期起一直为公司服务至退休。
为简化起见,假定符合计划的职工为100人,当前平均年龄为40岁,退休年龄为60岁,还可以为公司服务20年。
假定在退休前无人离职,退休后平均剩余寿命为15年。假定适用的折现率为10%,并且假定不考虑未来通货膨胀影响等其他因素。
计算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及其现值如表10—2所示。

计算职工服务期间每期服务成本如表10—3所示。

【正确答案】
服务第1年至第20年的账务处理如下:
服务第1年年末,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 746 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 200
服务第2年年末,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财务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 74 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 600
借:管理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 820 8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820 800
服务第3年至第20年,以此类推处理。
步骤二: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1.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0,净负债;<0,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
2.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当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
其中:
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设定受益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
3.计划资产的内容
1.包括的内容
①长期职工福利基金持有的资产;
②符合条件的保险单
2.不包括的内容
①企业应付但未付给基金的提存金;
负债
②由企业发行并由基金持有的任何不可转换的金融工具
负债或权益工具
【例10-10】
承【例10-9】假设该企业共有5 000名管理人员,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计算出上述设定受益计划的总负债为3亿元
若该企业专门购置了国债作为计划资产,这笔国债2×15年的公允价值为1亿元,假设该国债仅能用于偿付企业的福利计划负债(除非在支付所有计划负债后尚有盈余),且除福利计划负债以外,该企业的其他债权人不能要求用以偿付其他负债,公司没有最低缴存额的现值,则整个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为2亿元。
如果该笔国债2×16年的公允价值为4亿元,则该项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为1亿元,假设该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该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即资产上限)为1.5亿元,则该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为1亿元。
步骤三: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重点 ★★★★
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在损益中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包括:服务成本和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2部分)
①服务成本(3项内容)
a.当期服务成本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
890、910……、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b.过去服务成本
c.结算利得或损失
②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借:财务费用(净负债)
贷:应付职工薪酬
或者: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财务费用(净资产)
1.当期服务成本
当期服务成本:是指因职工当期服务导致的设定受益义务现值的增加额。
【例10-11】
承【例10-8】,当期服务成本如表10-1中所示,当期服务成本是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计算出的归属于当年的福利的现值。
2×15年甲企业对该管理人员的当期服务成本为980元,2×16年的当期服务成本为1 080元,以后各年以此类推。
2.过去服务成本
(1)过去服务成本:是指设定受益计划修改所导致的与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现在对过去的修改:所有的过去服务成本均在其发生的当期计入损益)
(2)过去服务成本不包括下列各项:
①以前假定的薪酬增长金额与实际发生金额之间的差额,对支付以前年度服务产生的福利义务的影响;
②当企业具有支付养老金增长的推定义务时,对可自行决定的养老金增加金额的高估和低估;
③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精算利得或计划资产回报导致的福利改进的估计;
④在没有新的福利或福利改进的情况下,职工达到既定要求之后导致既定福利(即并不取决于未来雇佣的福利)的增加。
【例10-12】
承【例10-8】,假设2×15年初企业建立这项设定受益计划时该管理人员已经入职一年,企业对管理人员归属于2×14年度服务的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增加,因此企业应当在2×15年初的利润表中确认890万元的过去服务成本。
过了一年了,说过去有效
3.结算利得和损失
(1)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是指企业为了消除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部分或所有未来义务进行的交易。
(2)设定受益计划结算利得或损失是下列两项的差额:
①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
1000万
②结算价格,包括转移的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和企业直接发生的与结算相关的支付。
1300万
900万了事
结算利得或损失(>0,结算利得;<0,结算损失)
=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结算价格
【例10-13】承【例10-9】
假设该企业2×17年因经营困难需要重组,一次性支付给职工退休补贴2亿元。重组日的该项设定受益义务总现值为3亿元,则结算利得为1亿元(等于3亿元减去2亿元)。
【答案】
借:应付职工薪酬 30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200 000 000
(假定不存在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管理费用 100 000 000
4.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1)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是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在所处期间由于时间流逝产生的变动。
(2)包括的内容:(3部分)
①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
国债的收益
②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
丁字账的余额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③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
受益计划的退款
或减少缴存额
累吐血也要 背下来
【例10-14】承【例10-9】
假设该企业2×15年初有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2亿元,2×15年初折现率为10%,假设没有福利支付和提存金缴存,则其利息费用净额为2亿元×10%。
2×16年初有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1亿元,假设2×16年初折现率为10%,则其利息收入净额为1亿元×10%。
【答案】
2×15年末企业应当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财务费用 20 0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 000 000
2×16年末企业应当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 10 000 000
贷:财务费用 10 000 000
步骤四: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1.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重新计量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在后续期间不应重分类计入损益,但是企业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2.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包括下列部分:
结算里的和损失
答应5年,2年结束
(1)精算利得和损失,即由于精算假设和经验调整导致之前所计量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
借:其他综合收益
100万
其他综合收益减少100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0万
增加100万
(2)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其中:
计划资产的回报:指计划资产产生的利息、股利和其他收入,以及计划资产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
(3)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特别提示】注意区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和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背下来 ★★★★
计入当期损益(资产成本)金额
①当期服务成本;
②过去服务成本;
③结算利得和损失;
服务成本
④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利息净额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①精算利得和损失;
②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③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特别提示】
企业在确定计划资产的回报时,应当扣除管理该计划资产的成本以及计划本身的应付税款(计量设定受益义务时所采用的精算假设所包括的税款除外)。其他管理费用不需从计划资产回报中扣减。
【例10-15】承【例10-9】
假设2×15年年末甲企业进行精算重估的时候发现折现率已经变为8%,假设不考虑计划资产回报和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假设甲企业由于折现率变动导致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的增加额共计500万元。
【答案】
则2×15年末甲企业应当迸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其他综合收益——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重新计量——精算损失 5 0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5 000 000
以后各年,以此类推。
【补充例题•单选题】(2015年)
下列各项有关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A.与设定受益计划相关的当期服务成本应计入当期损益
B.与设定受益计划负债相关的利息费用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C.与设定受益计划相关的过去服务成本应计入期初留存收益
D.因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产生的精算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
【补充例题•单选题】(2018年)
下列各项因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中,除非计入资产成本,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是( )。
A.精算利得和损失
B.结算利得或损失
C.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
D.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
第四节 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一、辞退福利的含义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二、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一)辞退福利包括3方面的内容:
1.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强制的
2.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利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
自愿的
3.辞退福利还包括当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时,对辞退的管理层人员进行补偿的情况。
【特别提示】
①在确定企业提供的经济补偿是否为辞退福利时,应当区分辞退福利和正常退休养老金。辞退福利是在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前,企业根据法律与职工本人或职工代表(如工会)签订的协议,或者基于商业惯例,承诺当其提前终止对职工的雇佣关系时支付的补偿,引发补偿的事项是辞退,企业应当在辞退时进行确认和计量。
职工虽然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但未来不再为企业提供服务,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承诺提供实质上具有辞退福利性质的经济补偿,比照辞退福利处理。(内退:正式退休前,辞职福利、正式退休后,离职后福利)
②实施职工内部退休计划的,企业应当比照辞退福利处理。在内退计划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的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按照内退计划规定,将自职工停止提供服务日至正常退休日期间、企业拟支付的内退职工工资和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不能在职工内退后各期分期确认因支付内退职工工资和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产生的义务。
一锤子买卖
(二)确认原则
企业向职工提供辞退福利的,应当在以下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
不管生产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
1.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
2.企业确认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
(三)同时存在下列情况时,表明企业承担了重组义务:
现时义务
1.有详细、正式的重组计划,包括重组涉及的业务、主要地点、需要补偿的员工人数及其岗位性质、预计重组支出、计划实施时间等;
2.该重组计划已对外公告。
2018.12.30制定计划,2019.1.4对外公告
应当在2019年做记录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特别提示】
①由于被辞退的职工不再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对于所有辞退福利,均应当于辞退计划满足负债确认条件的当期一次计入费用,不计入资产成本。
借:管理费用
不能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②对于分期或分阶段实施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自愿裁减建议,企业应当将整个计划看作是由各单项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自愿裁减建议组成,在每期或每阶段计划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将该期或该阶段计划中由提供辞退福利产生的预计负债予以确认,计入该部分计划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当期管理费用,不能等全部计划都符合确认条件时再予以确认。
(四)辞退福利的计量因辞退计划中职工有无选择权而有所不同:
1.对于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应当根据计划条款规定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强制辞退:金额确定
2.对于自愿接受裁减的建议,因接受裁减的职工数量不确定,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预计将会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自愿:金额不确定
(五)辞退福利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项
1.辞退福利预期在其确认的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12个月内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短期薪酬的相关规定。
不折现
2.对于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12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企业应当适用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相关规定。
60万,分5年
即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补偿款项超过一年支付的辞退计划,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辞退福利金额。
借:管理费用 50万<现值>
【补充例题•多选题】(2019年)
下列各项关于职工薪酬会计处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有( )。
A.将租赁的汽车无偿提供高级管理人员使用的,按照每期应付的租金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B.以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作为福利提供给职工的,按照该产品的成本和相关税费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C.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而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重新计量
其他综合收益
D.因辞退福利而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按照辞退职工提供服务的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例10-16】
甲公司为一家空调制造企业,2×15年9月,为了能够在下一年度顺利实施转产,甲公司管理层制定了一项辞退计划。
计划规定:从2×16年1月1日起,企业将以职工自愿方式,辞退其柜式空调生产车间的职工。
辞退计划的详细内容,包括拟辞退的职工所在部门、数量、各级别职工能够获得的补偿以及计划大体实施的时间等均已与职工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辞退计划已于当年12月10日经董事会正式批准,辞退计划将于下一个年度内实施完毕。
该项辞退计划的详细内容如表10-4所示。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有关计算最佳估计数的方法,预计接受辞退的职工数量可以根据最可能发生的数量确定。根据表10-5,愿意接受辞退职工的最可能数量为123名,预计补偿总额为1 400万元,则企业在2×15年(辞退计划是2×15年12月10日由董事会批准)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14 0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14 000 000
第五节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一、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含义
1.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以外的其他所有职工福利。
2.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包括以下各项(假设预计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末以后12个月内不会全部结算):
(1)长期带薪缺勤,如其他长期服务福利、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和长期奖金计划;
(2)递延酬劳等。
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
1.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1)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应当按照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提取缴存
(2)符合设定受益计划条件的,应当按照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确认和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
2.在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下列组成部分:
(1)服务成本。
(2)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3)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与设定受益计划不同:其他综合收益)
为了简化相关会计处理,上述项目的总净额应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例10-17】
2×15年初甲企业为其管理人员设立了一项递延奖金计划:将当年利润的5%提成作为奖金,但要两年后即2×16年末才向仍然在职的员工分发。假设2×15年当年利润为1亿元,且该计划条款中明确规定:员工必须在这两年内持续为公司服务,如果提前离开将拿不到奖金。
【答案】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步骤一: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和财务变量等作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按照同久期同币种的国债收益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假设不考虑死亡率和离职率等因素,2×15年初(★★)预计两年后企业为此计划的现金流支出为500万元(1亿元×5%),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归属于2×15年的福利为500÷2=250(万元),选取同久期同币种的国债收益率作为折现率(5%)进行折现,则2×15年的当期服务成本为250÷(1+5%)=2 380 952(元)。
假定2×15年末(★★)折现率变为3%(年初确定为5%),则2×15年末的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即设定受益计划负债为 250÷(1+3%)=2 427 184(元)。
步骤二:核实设定受益计划有无计划资产,假设在本例中,该项设定受益计划没有计划资产,2×15年末的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即设定受益计划负债为2 427 184元(折现率3%)。
步骤三: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如步骤一所示,本例中发生利润从而导致负债的当年,即2×15年的当期服务成本为2 380 952元(折现率5%)。由于期初负债为0,2×15年末,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的利息费用为0。
步骤四:确定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包括精算利得或损失、计划资产回报和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三个部分,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假设本例中没有计划资产,因此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仅包括精算利得或损失。
步骤一可知,2×15年末的精算损失为46 232元(2 427 184-2 380 952)。
普通的放在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计入损益
2×15年末,上述递延奖金计划的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当期服务成本 2 380 952
(折现率5%)
——精算损失 46 232
贷:应付职工薪酬——递延奖金计划 2 427 184
(折现率3%)
同理,2×16年末,假设折现率仍为3%,甲企业当期服务成本为250万元,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的利息费用=2 427 184×3%=72 816(元)。则甲企业2×16年末的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2 500 000
财务费用 72 816
贷:应付职工薪酬——递延奖金计划 2 572 816
实际支付该项递延奖金时,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递延奖金计划 5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000
本章小结
1.理解职工和职工薪酬的范围及分类
2.掌握短期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货币性短期薪酬
带薪缺勤
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非货币性福利
公允价值
含税价
外购也是含税
补贴商品和服务
<差额>有期限
长期待摊费用
<差额>没有期限
成本、费用
3.掌握设定提存计划的确认与计量
4.熟悉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与计量
计入当期损益(资产成本)
服务成本
当期服务成本
过去服务成本
结算利得和损失
利息净额
计划资产产生的收益
资产上限产生的利息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精算利得和损失;
折现率变了
年限变了
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5.掌握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6.熟悉其他长期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普通设定收益计划该计 其他综合收益 的
一块儿计入当期损益
只有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
中心主题
主题
优先股10万元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