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蛋白尿
24小时尿蛋白持续超过150mg/d或蛋白尿/肌酐>300mg/g
鉴别
生理性蛋白尿:多为一过性、量较少、病因去除后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多为持续性、量较多
1.血尿
≥3个RBC/HFP
原因
肾实质性疾病
尿路疾病
凝血异常
尿路周围疾病
鉴别
确定真性血尿→
泌尿系病变或全身出血性疾病所致→
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
确定病因
红细胞位相是鉴别红细胞来源的重要方法
位相差显微镜:观察RBC的形态有助于区分血尿的来源
1.>80%的畸形RBC→肾小球性
2.<20%的畸形RBC→非肾小球性
3.两者并存:混合性血尿(20%~80%)
3.水肿
多出现在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
身体下垂部位,如脚踝和胫前部位
长期卧床易出现在骶尾部
发生机制
水钠排泄减少
神经、内分泌因素
低蛋白血症
心功能不全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4.高血压
分类:肾血管性和肾实质性
发生机制:水钠潴留
5.排尿异常
无尿<100ml/天
少尿<400ml/天
多尿>2500ml/天
夜尿增多>75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