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胸部与肺部检查(健评)
这是一个关于胸部与肺部检查(健评)的思维导图,包括视诊、触诊、胸部的体表特征、叩诊、听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胸廓与肺脏检查
视诊
胸廓外形:扁平胸;桶状胸;佝偻病胸;漏斗胸;胸廓一侧变形,胸廓局部隆起;脊柱畸形
胸壁静脉
正常:无明显静脉可见
异常:胸壁静脉充盈或曲张
上腔静脉阻塞
下腔静脉阻塞
检查曲张静脉血流方向的方法
呼吸运动
正常:成年男性与儿童腹式呼吸(膈肌运动)成年女性(肋间肌运动)胸式呼吸
异常:呼吸运动改变
胸式增强腹式减弱(腹膜炎等)
胸式减弱腹式增强(胸膜炎等)
呼吸运动减弱\消失:肺实变
呼吸困难: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
呼吸频率和深度
正常:成人:16-20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新生儿:44次/分
异常:呼吸过快(超24/分)呼吸过缓(低12/分)呼吸浅快(肺炎等)呼吸深快(剧烈运动)呼吸深大(库斯莫尔呼吸)呼吸浅慢(脑膜炎等)
呼吸节律
正常:均匀而整齐
异常:潮式呼吸(陈-施呼吸)、间停呼吸(比奥呼吸)、抑制性呼吸(急性胸膜炎等)、叹气性呼吸(神经衰弱等)
触诊
胸廓扩张度
概念:呼吸时的胸廓动度
临床意义
一侧胸廓扩张度降低:见于一侧胸腔积液、气胸等
两侧胸廓扩张度增强:发热、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腹部病变
两侧胸廓扩张度减弱:肺气肿、双侧胸膜增厚等
胸壁触诊
胸壁压痛
皮下气肿
语言震颤
产生机制
检查方法
影响因素:音调高低;发音的强弱;胸壁厚度;支气管距胸壁的距离
增强:肺组织实变;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减弱:1.肺泡内含气量过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2.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3.胸膜显著增厚粘连;4.胸壁皮下气肿或水肿
胸膜摩擦感
胸部的体表特征
一个:棘突
二角:前胸(胸骨角,腹上角)后胸(肩胛下角,肋脊角)
三线:前胸(胸骨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侧胸(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后胸(后正中线,肩胛线)
三区:肩胛上区,肩胛下区,肩胛间区
四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腋窝
叩诊
叩诊方法
间接叩诊法:坐位或仰卧位,自上而下,由内而外,依次叩诊前胸、侧胸和背部,上下左右对照。
直接叩诊法
胸部叩诊音
正常为清音,左侧腋前线下方因靠近胃泡叩诊呈鼓音
异常叩诊音
浊音或实音
见于肺含气量减少的病变(肺不张,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
肺内不含气的占位性病变(肺肿瘤,肺包虫等)
胸腔积液及胸膜病变等
过清音:见于肺张力减弱而含气量增多的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鼓音
见于肺内空腔性病变,空腔直径大于3-4厘米,且靠近胸壁(空洞性肺结核等)
胸膜腔积气(如气胸)
空瓷音:空洞巨大,位置表浅且腔壁光滑或张力性气胸的病人,局部叩诊鼓音的同时伴有金属性回响
肺界叩诊
肺上界
肺前界
肺下界
肺下界移动范围
肺下界移动范围减小,见于肺组织萎缩,如肺纤维化,肺不张等
肺组织弹性消失,如肺气肿
肺下界移动度消失:膈神经麻痹
大量胸腔积液、积气及广泛的胸膜粘连时,不能叩出肺下界及其移动范围
听诊
正常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异常呼吸音
异常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肺泡呼吸音增强;断续性呼吸音;粗糙性呼吸音;呼气音延长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肺组织实变
肺内大空腔
压迫性肺不张
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啰音:为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正常情况下并不存在
干啰音
形成机制: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
特点:吸气与呼气时均可闻及,以呼气时比较明显;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强度性质和部位不稳定易改变;瞬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
分类
低调的干啰音:鼾音,多发生在气管或主支气管
高调的干啰音:类似鸟叫、飞箭或哨笛音,多发生在较小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
局限分布:由局部支气管狭窄所致
广泛分布:分布于双侧肺部,常见于支气管哮喘等
湿啰音
形成机制: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等稀薄液体时形成的水泡破裂产生的声音,又称水泡音
特点:在吸气末较为明显,也可出现于呼气早期;断续而短暂,一次长连续多个出现;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化;大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出现;咳嗽后可减轻或者消失
大水泡音又称粗湿啰音
中水泡音又称中湿啰音
小水泡音又称细湿啰音
捻发音
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