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南北朝
这是一个关于魏晋南北朝的思维导图,织绣:品种:锦、绣、罗、绮、绵、缣;丝绸图案:多个小圆珠组成,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或围成一个圆圈等,包围主题纹样。
这是一个关于清朝工艺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时代与工艺美术、生产格局、织绣、陶瓷、漆器、家具、珐琅器、角牙雕刻等。
这是一个关于元朝工艺美术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时代与工艺美术、生产格局、织绣印染、陶瓷、金属器、玉石器等。
这是一个关于明朝工艺工艺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时代与工艺美术、生产格局、织绣印染、陶瓷、明式家具、漆器、掐丝珐琅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魏晋南北朝
织绣
产区
中原
品种:锦、绣、罗、绮、绵、缣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心:扬州、荆州(湖北江陵)、豫章郡(江西北部
锦的发展:不产——灭后秦迁百工——西北民族来求
蜀地
品种:蜀锦。蜀汉量大质低,西晋量大质优
新疆
中心:龟兹(库车)、疏勒(喀什)、高昌(吐鲁番)、于田(和田)
品种:锦,“丘慈(龟兹)锦”、“疏勒锦”
意义:与汉地区别——粟特风
刺绣
孙吴赵夫人——“针绝”
贡献:小说《拾遗记》,绣孙权军事地图
形象:“列万国于方帛之上” ,“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细部绘出
重要绣像——说法图
出土:敦煌莫高窟
形象:供养人衣孝文帝改制前鲜卑贵族女装
意义:现有最早的绣像
丝绸图案
吉祥文字、云虡纹
联珠纹
形象
多个小圆珠组成,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或围成一个圆圈等,包围主题纹样
地位
6世纪中叶~7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要装饰题材
渊源
萨珊波斯更早,初唐圈内主纹多含祆教含义
植物纹
棉麻织物
棉西南、南部少数民族
闽广木本棉五色斑布“文最繁缛”
西北
出土:东汉,新疆吐鲁番
品种:白叠
发展:曹魏已享誉南北朝名产
麻
地位:尤其在南方,最多
名品:西南筒中黄润,精美在柔细
陶瓷
种类
餐饮器、存贮器、盥洗器、文具、明器等
装饰
刻划、模印、贴花、堆塑、点染、绘画
品种
青瓷(主流)、黑瓷(普遍)、白瓷(创造)
中心
北方
瓷器起步晚,量少质低,文化内涵丰富
北方的青瓷和白瓷
兴起
北魏中期
窑址
河北,山东,数量少,面积小
青瓷
特点:胎厚质粗,釉偏黄,易剥落 与南方的差异
造型:雄放挺拔,较多空间变化
装饰:精品立体化、繁缛华丽
白瓷
意义:增添釉色,彩绘理想底色
问题:首创于瓷史不悠久、技艺较滞后的北方
南方
主产地,质量代表
青瓷和黑瓷
中心:东北部、南部、中西部、北部及江苏南部
发展
三国西晋繁荣 后转萧条,生产规模缩小,器形减少,装饰简化
东晋南朝: 江西洪州窑,湖南湘阴窑,福建怀安窑、磁灶窑,四川青羊宫窑、邛崃窑,占据当地市场份额
代表
瓯窑
窑址:浙江南部温州
品种:青瓷,釉色淡青
婺州窑
窑址:浙江中西部金华、衢州
品种:青瓷、酱色釉、黑釉
德清窑
位置:浙北德清
品种:黑瓷为主且较精致兼烧青瓷
越窑
位置:浙江东北部绍兴、宁波
发展:三国至西晋发展迅速 三国,胎灰白,釉青色; 西晋,胎灰或深灰色,釉色青灰; 东晋南朝,盛况不再;低靡延续到唐代前期
造型
餐具、饮器、文具、照明器、盥洗器、溺器、明器
特点
形仿动物
新器形
托盏
漆器
南盛于北,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
器形
容器居多,耳杯、盘、盒、奁、槅、攒盒
素面:黑、红、绿沉
金银器
生产
北盛于南
饰物远多于容器 首饰,带饰,冠饰,马饰,漆木器部件,不明牌饰 金器远多于银器
技术
掐丝镶嵌,东汉传入中国,源头西亚、南欧
铜镜和玉器
概况
延续东汉后期的低谷
神兽镜、变形四叶纹镜、夔凤镜、瑞兽镜
南盛于方,浙江绍兴、湖北鄂城(孙吴前期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