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知识总结,包括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部分内容,很详细的思维导图,期末复习必备资料,值得收藏!
下图是一篇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导图笔记,讲述了一合(一大、二大、三大)、一分(三起义、三会议)、二合(三会议)、二分(四战役、一会议)。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点,包括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是一篇关于认识论的思维导图,知识点有实践、认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等方面,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唯物辩证法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含义: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基本属性
同一性(有条件的相对的)
相互依存
祸福相依(反义词)
相互转化
乐极生悲
斗争性(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含义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
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事物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不能一刀切
关系
区别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
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原理
复杂事物 主要矛盾(支配地位、决定作用)和次要矛盾
怎么做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五位一体,重点抓经济
牵牛要牵牛鼻子
打蛇要打七寸
一个事物 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地位、主导作用)和次要方面
怎么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是药三分毒
利大于弊
评价毛:七分功三分过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既要……又要……、……相结合等。
重点论: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关键/要害……。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根本性质的变化
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不一定能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坚持适度原则(度。是区分量变质变的唯一标准)
重视量的积累
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肯定,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
否定,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其他事物的趋势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内容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五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
现象和本质
原因和结果
出现的先后次序+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关系”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不是因果:电闪雷鸣、四季更替
现实性和可能性
现实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可能性的反面是不可能性,而非现实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1)从发展过程看,事物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两次否定”指的是“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指的是“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 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2)从表现形态上看,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而不是直线前进或者线性上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