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02章 固定资产
这是一篇关于固定资产的思维导图,包括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清查、定义和确定条件。
编辑于2022-04-05 17:00:39固定资产
后续计量
折旧
折旧范围
不提折旧
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历史遗留问题(老牌国企)
③改扩建期间的固定资产
④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折旧易错项目
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需提折旧,记“管理费用”
因大修理而停工的固定资产,需提折旧,正常处理(不一定记“管理费用”)
替换设备(交替使用的设备),需提折旧
当月增加当月不提,当月减少当月计提
影响因素(折旧依据)
折旧的基数
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
预计折旧年限
预计净残值
已提的减值准备
每计提一次减值准备,都视为一个新固定资产,需重新测定折旧指标
可收回价:公允处置净额、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孰低
注
不考虑“税”
固定资产减值不得恢复
折旧且减值之后,问账面价值? 应=原价-折旧-减值
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
工作量法
月折旧额=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加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折余价*年折旧率
最后两年,改用直线法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子主题
加速折旧法:折旧额先多后少(递减), 年限平均法:匀速折旧, 但折旧总量相同;
加速折旧法,年与年之间呈递减态势,但在1年内每个月之间按平均分摊
不在年初开始加速折旧(按循环的年度时间) 如2022年4月1日开始加速折旧,则第一个折旧年度为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 2022年折旧额=第一个折旧年度的年折旧额*9/12 (4.1-12.31为9个月)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的复核
至少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复核
会计估计变更
后续支出
处理原则
资本化
会计分录
费用化
日常修理,确保正常工作状态,一般不产生未来的经济利益,通常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计入“制造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计入“管理费用”
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计入“销售费用”
对于处于修理、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不符合资本化的,其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分录
处置
终止确认条件 (满足条件之一,即可确认)
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预期通过使用or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会计分录
清查
盘盈、盘亏
会计分录
初始计量
原则
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成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支出
不同取得渠道
外购
入账成本=买价+保险费+场地整理费+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各项公允价值比例进行分配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其合同规定付款期限较长,超过正常信用条件(3年及以上),应当以折现值入账
自行建造
入账成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间接费用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的全部支出)
出包方式
入账成本=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安装设备支出+分摊的待摊支出
待摊支出:出包过程中一些共同的支出(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付单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负荷联合试车费)
待摊支出分配率=累计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安装设备支出)
某工程分配的待摊支出=该工程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安装设备支出 * 分配率
会计分录
自营方式
会计分录
试车样品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不应相互冲减
按正常生产销售处理
单项or单位工程 报废毁损
正常合理
工程期
工程成本
非工程期
筹建期
管理费用-开办费
正常经营期(完工)
营业外支出
非正常原因/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毁损
营业外支出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先按预算、造价or实际成本,暂估原价入固定资产,次月开始折旧; 到竣工决算日,有准确的成本,修正暂估原价,已提折旧不得追溯
投资者投入
按投资合同or协议约定价格确定,不公允的除外
盘盈
重置成本
前期重大会计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会计处理
弃置费
环境复原费
非货币性交易方式、债务重组
定义和确认条件
特征
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or经营管理而持有; 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③有形资产
“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不是固定资产, 定为流动资产,类似于存货
确认条件
①与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备注: ①固定资产各组成部分使用寿命不同or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 使用不同个折旧率or折旧方法的,应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②备品备件&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 但某些备品备件&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 (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减值不得恢复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
拓展
固定资产资本化截止时点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
固定资产竣工决算日
通常晚于“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
固定资产验收合格日、投入使用日与会计核算无关
固定资产
初始计量
外购
安装
挪用原材料
原材料的进项税额通常可抵扣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集体福利设施的安装 原材料进项税不予抵扣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挪用产品
通常,不作视同销售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市场价 * 消费税率)
集体福利设施的安装 领用产品视同销售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市场价 * 增值税率) -应交消费税 (市场价 * 消费税率)
分期付款购入
购入时
借:固定资产 (现购价or分期应付款折现价)(报表口径) 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来的利息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将来付款总额)
假设:分3年付清,第1年付X元,第2年付Y元,第3年付Z元,资本市场利率r;
每期利息费用计提
借:在建工程(需要安装)/财务费用(不需要安装) (期初长期应付款本金*实际利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期初长期应付款本金=年初折现价本金-【每一期付款金额-年初折现价本金*实际利率(资本市场利率)】
每期结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实际每一笔的付款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该笔付款金额*税率) 贷:银行存款
自行建造
出包
预付工程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按合理估计的发包工程进度和合同 规定向建造承包商结算的进度款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预付账款
工程完工按合同补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工程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自营
购入工程物资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若用于集体福利,进项税不得抵扣,应计入成本
领用材料物资
领用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领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若用于集体福利,进项税不得抵扣,应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领用产品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若用于集体福利,视同销售,还需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工程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提供的 水、电、设备安装、修理、运输等劳务
借:在建工程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借款费用满足资本化
借: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应付利息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试车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按正常生产销售处理
测试可否正常运转的必要支出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单项or单位工程 报废毁损
正常合理
工程期
(净损失计入工程成本,无需会计处理) 如有应收赔偿款, 借:其他应收款(收取赔偿款) 贷:在建工程
非工程期
非正常原因/ 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毁损
借:营业外支出(净损失) 其他应收款(收取赔偿款) 贷:在建工程 (报废损毁部分金额)
弃置费
预计弃置费
借:固定资产 贷:预计负债
折现后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每期按市场利率 计提预计负债的 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预计负债
后续计量
折旧
借:制造费用(生产用固定资产) 管理费用(行政用固定资产)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用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用于工程的固定资产)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出租的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后续支出
资本化
转入改扩建
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改扩建支出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替换原部件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净残值) 营业外支出(净损失) 贷:在建工程(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不是原价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按新固定资产,重新计提折旧
费用化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
处置
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支付清理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处置收回价值
借: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原材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处置形成盈亏
盈余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亏损
借:资产处置损益 贷固定资产清理
互为反向分录
报废、毁损
“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
清查
对比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