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01章 存货
个人学习笔记,仅供参考。主要内容有初始计量、期末计量、盘盈、盘亏和存货的确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2-04-05 18:33:36存货
初始计量
入账价值基础
历史成本or实际成本
不同取得渠道下 存货的入账价值构成
购入
非商业企业
存货入账价值=买价+进口关税+运费、装卸费、保险费
商业企业
①与非商业企业相同:进货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②先进行归集入“待摊进货费用”,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分别进行分摊; 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留存部分的进货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③金额较小的,也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委托加工
界定: ①原材料有委托方提供 ②受托方收取加工费及增值税(可能涉及辅助材料费用) ③加工后的物资归委托方所有 ④所加工的物资必须是非金银首饰(消费税由受托方承担) ⑤加工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由受托方代收代缴
自行生产
入账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非正常消耗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成本
自然灾害类巡视→“营业外支出”; 管理不善所致的损失→“管理费用”
投资者投入
入账价值:按投资各方的确认价值来入账,但合同or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债务重组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盘盈
按重置成本入账
盘盈存货&固定资产均以重置成本入账
提供劳务
入账价值=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期末计量
成本&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成本
账面余额
可变现净值
库存商品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预计销售费用-预计销售税金
预计售价
有合同
按合同价格
无合同
按一般销售价格(市场价格)
部分有合同,部分无合同, 分别计算,分别比较, 期末计价=两部分较低值之和
谨慎性 孰低法
只认贬值,不认升值
材料
用于生产
可变现净值=终端完工品的(预计售价-预计销售费用-预计销售税金)-预计追加成本
用于销售
同“库存商品”的计算方法
减值的确认
以下情形之一, 应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①市价持续下跌,并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希望; ②该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产品销售价格; ③产品更新换代,原有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且其市场价<账面成本; ④商品or劳务过时、消费者偏好改变,使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⑤其他
一般资产在有减值迹象时,猜测减值
以下情形之一, 全额提取减值准备
①已霉烂变质; ②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 ③生产中不再需要,且无使用价值or转让价值; ④其他
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单项比较法
单项比较法下存货的跌价幅度>分类比较法
分类比较法
适用于数量较多,单价较低的存货
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单项比较法前提下,直接对应结转
同步同比例
分类比较法前提下,加权计算后结转
当期应结转跌价准备=期初总的跌价准备额/期初总的存货账面余额*当期转出存货的账面余额
分录
销售部分,随同存货一并结转
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方式下,对应跌价准备同时结转,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
盘盈、盘亏
分录
存货的确认
存货的概念
日常持有以备出售及的产成品or商品、在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or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
常见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 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存货的确认条件
1.存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存货的成本能可靠计量
注意已提的 跌价准备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得到的减值额为总金额, 若本次测算之前,发生过减值的 则本次应计提减值金额=计算得到的总金额-已计提的减值额
至少每年年末测一次减值
商誉
无期限的无形资产
“研发支出”借方余额
注
仓储费
通常计入当期损益(已管理费用为主)
运转环节中的仓储费计入存货成本
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费计入“制造费用”
关税=买价*关税税率
进口商品的额进项税=(买价+关税)*增值税率
合理损耗计入存货采购成本,追加了合格存货的单位成本
“运费、装卸费、保险费”是进货费用
增值税
关税=买价*关税税率
增值税进项税=(买价+关税)*增值税率
举例: ①进口某货物,买价10万,关税税率0,增值税率13% 借:库存商品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3 贷:银行存款11.3 ②加工后以20万卖出去 借:银行存款22.6 贷:主营业务收入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2.6 ③交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1.3 贷:银行存款1.3
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价外流转税,不影响损益
消费税:价内税,影响损益
消费税只针对特定商品
征税范围
几乎所有的商品; 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运输业、电信业; 转让商标权及版权
低值易耗品:价值低or易损耗(如:办公用品) 固定资产:价值高&不易损耗
半成品属于在产品,半成品可以买卖
存货
初始计量
委托加工
发出加工物资
借:委托加工物资① 贷:原材料
支付加工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②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受托方: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受托方代扣代缴消费税
计税价格认定
⑴市场价格; ⑵组成计税价=(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
消费税额=组成计税价*消费税率
收回后
直接销售
支付消费税
借:委托加工物资③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收回加工物资
借:库存商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①+②+③
出售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再加工
支付消费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Ⅰ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收回加工物资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①+②
最终产品出售时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Ⅱ(最终售价 * 消费税率)
最后补齐消费税差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Ⅱ-Ⅰ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售价>组成计税价, 应补交消费税
投资者投入
投资方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收入* 消费税率)
类似于销售,仅将“收款”改为“长投”
被投资方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 (投资方享有被投资方实收资本的份额)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库存商品价税合计-实收资本份额)
期末计量
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减值可恢复(在已提减值范围内)(“存货跌价准备”不可能出现借方余额) 反冲时,反向分录
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销售部分,随同存货一并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营业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