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徐涛-马原第9课
自制超好记考研政治思维导图,同步考研政治名师徐涛网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马原第9课 认识论-实践与认识
考点26:实践的本质和特征
错误的实践观
中国古代哲学
实践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道德伦理行为
错在太狭隘了,道德的行为是实践,不道德的行为难道不是实践?
红字表示错误
康德
把实践看成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
康德认为实践随意、主观;马克思认为实践物质、客观
黑格尔
把实践理解为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错在把实践认为是主观的
费尔巴哈
把实践与物质的活动联系起来,但他所理解的实践又仅限于日常生活活动,并将实践等同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实践并不能跟本能活动等同起来
正确的实践观
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
解释
感性
实践受意识能动性的驱使,体现主观目的
对象性
实践有客体,要去改造客体
物质活动
指实践是物质性(客观)行为
实践的本质含义(概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主体只能是人
实践的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
实践具有将“脑中的”变成“现实的”功能
例:飞机草图→飞机
自觉能动性
实践受意识指导,体现主体的目的性
社会历史性
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内涵不同
考点27:实践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主体
概念
在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
考:不是所有人都是主体
实践主体的能力
自然能力
比如:力气、身高…
精神能力
知识性因素
是首要的能力,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
非知识性因素
主要指情感和意志因素
三种基本形态
个体主体
群体主体
人类主体
实践客体
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完全等同,客观事物只有在被纳入主体实践活动的范围之内,为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并于主体相互作用时才能成为现实的实践客体
考:实践的客体指的是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
实践中介
实践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
1、作为人的肢体演唱、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如各种机器系统和动力能源系统。火车、电脑和雷达分别是对人的腿、脑、眼功能的延伸和放大
正是依靠这些中介系统,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才能够相互作用
2、语言符号工具系统。语言符号时主体思维活动进行的现实形式,也是人们社会交往得以进行的中介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三种
实践关系
最根本的关系
主体要改造客体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认识关系
主体认识主体
价值关系
客体对主体来讲有什么用
大纲新增俩词
主体客体化
是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
例:石头→石雕
客体主体化
是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例:你把天山雪莲吃了
实践的形式
随着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步,人类时间的具体形式日益多样化。从内容上看,实践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物质生产实践(劳动)
经济
这三种实践类型既各具不同的社会功能,又密切联系在一起。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社会政治实践(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政治
科学文化实践(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文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产生一种新的实践形式,即虚拟实践
虚拟实践是伴随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而产生的,其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活动,主要活跃于网络世界,具有交互性、开放性、间接性等特点
必须看到,虚拟实践是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
考点28: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决定认识的因素只有一个,其他都是影响因素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求
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推动着认识不断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