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0.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之阑尾炎病人的护理,包括解剖生理概要,阑尾炎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等等。
编辑于2022-04-10 11:29:02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解剖生理概要
体表投影: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McBurney)点,是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
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神经传入,其传入的节段在10、11胸节,故阑 尾急性炎症时表现为该神经所分布的脐周牵涉痛。
黏膜和黏膜下层富含淋巴组织,是阑尾感染沿黏膜下层扩散的原因。
阑尾是淋巴器官,参与B淋巴细胞产生和成熟。淋巴组织在12-20岁达高峰,随年龄增长减少,60岁后消失。
阑尾炎
概念
(appendicitis)是指发生在阑尾的炎症反应。
分类和病因
急性阑尾炎
阑尾管腔阻塞:最常见。①淋巴滤泡明显增生:约占60%,②肠石阻塞:约占35%,③异物、食物残渣、炎性狭窄、蛔虫、肿瘤等:较少见
细菌入侵:肠道内的G杆菌和厌氧菌 繁殖并分泌内、外毒素,损伤黏膜上皮,形成溃疡,进入肌层。阑尾壁间质压力↑影响动脉血流,造成缺血,最终造成梗死和坏疽
慢性阑尾炎
病理生理
急性阑尾炎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为病变早期,炎症多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外观轻度肿胀充血,浆膜失去光泽,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镜下可见阑尾壁各层水肿及中性粒细胞侵润,黏膜表面有出血点。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又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常由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腔内积脓;周围的腹腔有脓液渗出,形成局限性腹膜炎。镜下可见阑尾壁各层有中性粒细胞聚集。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炎症进一步加剧,管腔严重阻塞,压力↑,管壁血运障碍,管壁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严重者穿孔。
4.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时,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包裹阑尾形成局部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慢性阑尾炎
主要改变是阑尾壁不同程度纤维化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转归
炎症消退;炎症局限——阑尾周围脓肿; 炎症扩散——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细菌性肝脓肿、感染性休克
临床表现
急性阑尾炎
症状
腹痛
①转移性右下腹痛:多始于上腹或脐周,位置不固定,6-8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
②不同位置的阑尾炎,疼痛部位不同
③不同类型的阑尾炎,腹痛有差异
胃肠道反应:恶心或呕吐
全身表现
体征
(1)右下腹压痛:重要体征;(2)腹膜刺激征;(3)右下腹包块; (4)其他体征: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诊
慢性阑尾炎
1.症状:不典型,继往多有急性阑尾炎发作病史,右下腹经常疼痛,或只有隐痛或不适;多在剧烈活动、不洁饮食及上呼吸道感染时急性发作。
2.体征:阑尾部位局限性轻度压痛,位置固定;部分病人左侧卧位可在右下腹扪及阑尾条索。
特殊类型的急性阑尾炎
1.新生儿急性阑尾炎 特点: (1)比较少见 (2)早期的临床表现是非特殊性的,仅有厌食、呕 吐、腹泻和脱水,发热及白细胞计数升高均不明显; (3)穿孔率高达80%;(4)死亡率高 诊断时宜仔细检查右下腹部压痛和腹胀等体征,并应早期手术治疗。
2.小儿急性阑尾炎 (1)临床特点:①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②右下腹体征不明显;③穿孔率可达30% (2)治疗原则:早期手术,并配合输液,纠正脱水,广谱抗生素等。如有穿孔可用抗生素溶液清洗腹腔,充分引流并延期缝合
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1)临床特点:①较常见,发病多在妊娠前6个月内;②体征不明显; ③子宫增大,腹膜炎不易局限而在上腹部扩散;④易导致流产和早产,威胁母子安全 (2)治疗时,以阑尾炎切除术为主。 ①围手术期使用黄体酮;②手术切口须偏高;③术后尽量不用腹腔引流。
4.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临床特点: ①发病率由2%升到4%;②症状隐蔽,病理改变重 ③常伴发心血管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
5.AIDS/HIV感染病人:不典型,穿孔率高,WBC不高,强调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
辅助检查
实验室:多数急性阑尾炎血常规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腹部X线:钡剂灌肠见阑尾不充盈或充盈不完全;72H仍有钡剂残留为慢性阑尾炎;阑尾穿孔、腹膜炎见盲肠扩张和液气平面。 B超检查:显示阑尾肿大或脓肿。
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根据阑尾炎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手术方式;腹腔镜 非手术治疗:抗菌药、禁食、补液、中药等
护理
护理评估
术前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一般情况:停经史和妊 娠;现病史:腹痛诱因、部位、性质;既往史:溃疡、慢性疼痛。 (2)身体状况:①局部:压痛部位、腹膜刺激征;②全身症状;③辅检。 (3)心理和社会支持:患者和家属对阑尾炎、妊 娠期手术及对胎儿风险的认知和心理承受程度。
术后
(1)手术、麻醉方式;(2)腹部症状和体征、引流情况(3)切口愈合、疼痛;(4)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诊断
1.疼痛:与炎症刺激腹膜、手术创伤及心理因素有关。 2.体温过高:与阑尾炎、化脓性感染有关。 3.体液不足:与呕吐、禁食、体温升高有关。 4.潜在并发症:阑尾穿孔、门静脉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等。
护理措施
减轻或缓解腹痛
1.采取合适卧位:半坐卧位,减轻腹壁张力,缓解腹痛。 2.指导放松技巧,减轻疼痛。 3.有效控制感染,减少炎性渗出和对腹膜的刺激,减轻腹痛。 4.药物止痛:诊断明确的剧烈疼痛可给予止痛或解痉药。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腹腔脓肿预防和护理 (1)半坐卧位:利于腹腔内渗液局限和引流。(2)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情况。 (3)控制感染:合理用抗生素,促进炎症局限和吸收 (4)加强观察:术前腹部症状和体征及术后全身及腹 部症状和体征。 (5)及时处理腹腔脓肿:引流冲洗。
2.切口感染预防和护理 (1)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清洁干燥。(2)有效控制感染:根据药敏选抗生素。 (3)观察与处理:严密观察切口感染迹象,出现感染及时换药和处理。
3.肠粘连的预防与护理 (1)术后病情许可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 复。 (2)饮食:营养易消化,忌甜和产气食物。保持 大便通畅。
健康教育
①饮食指导:营养丰富易消化,忌甜和产气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②继续适当活动,预防肠粘连。 ③告知阑尾周围脓肿者,出院后3个月行阑尾切除术。 ④指导保护切口。 ⑤若发生不适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