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泌尿系统结石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之泌尿系统结石病人的护理,讲述了概述、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处理原则、护理措施。
编辑于2022-04-29 09:16:13泌尿系统结石病人的护理
概述
泌尿系统结石(urolithiasi)又称尿路结石,按结石所在的部位分为:
·上尿路结石:肾和输尿管结石;
·下尿路结石:膀胱和尿道结石;
临床以上尿路结石较多见。
上尿路结石:指肾和输尿管结石,单侧多见,主要表现为肾区疼痛和血尿,其程度与结石的部位、大小、活动度、有无损伤和感染及导致泌尿系梗阻等有关。
病因
代谢因素
形成尿结石的物质增多(尿钙、尿酸、草酸)
尿PH值改变
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的物质不足
尿量减少
局部因素
尿液瘀滞
尿路感染
尿路异常
药物相关因素:形成或促进其他成分结石的形成
病理生理
1.尿路结石通常在肾和膀胱内形成,在排出过程中可停留于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
2.肾结石可停留于肾盂或肾盏中;输尿管结石常停留在3处狭窄处。
较大或表面粗糙的肾结石可损伤粘膜引起出血,继发感染可致肾积脓/肾功能障碍;输尿管结石可使梗阻以上部位积水。
结石可引起泌尿系损伤——感染——梗阻;梗阻和感染又可使结石增大,三者互为因果加重泌尿系统损害。
临床表现
疼痛
多有肾区疼痛,疼痛程度与结石大小和位置有关
当结石活动或引起输尿管完全梗阻时出现肾绞痛,疼痛沿输尿管向下腹部、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放射,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
肾结石可有肾区叩击痛
血尿:常在活动或肾绞痛过后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个别患者以活动后出现镜下血尿为唯一临床表现。
膀胱刺激征
排石
感染与梗阻
结石引起肾积水时可在上腹部或腰部触及到增大的肾脏。
当发生肾积脓时可出现寒战发热、脓尿、肾区压痛。
当双侧上尿路完全梗阻时可出现无尿,甚至尿毒症。
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能发现90%以上不透X线的尿路结石。
2.B超:可发现平片不显示的小结石和透X线结石。
3.排泄性尿路造影:可显示尿路形态和肾功能改变。
处理原则
病因治疗:及时解除尿路梗阻、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结石直径<0.6cm、表面光滑、无尿路梗阻及感染;纯尿酸或胱氨酸结石的患者
结石直径<0.4cm的光滑结石90%能自行排出
1.水化疗法:大量饮水是防治结石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促进小结石排出;预防形成较大结石;减少尿路感染。日饮水2500-4000ml,保证尿量2000ml以上
2.药物治疗:根据排出的结石成分确定治疗方案。
(1)调尿液PH:碱化尿液利于尿酸/胱氨酸结石排出。
(2)调节代谢:卡托普利可预防胱氨酸结石的形成;别嘌醇可降低血、尿中的尿酸含量。
(3)中药/针灸:解痉、利尿,以促进小结石的排出。
(4)控制感染: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5)解痉止痛:黄体酮、哌替啶。
手术治疗
1.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
通过X线和B超对结石定位,利用高能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之裂解、粉碎成细砂随尿流排出。
实践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侵入性治疗措施,碎石成功率可达90%,结石体积过大者可多次碎石。
适应证:上尿路结石直径≦2cm的患者。
2.内镜取石或碎石
(1)肾镜取石/碎石:经腰背部穿刺达肾盏/盂,在直视下取石/碎石。适用≧2cm肾盂结石、鹿角状结石。
(2)输尿管镜取石/碎石:将输尿管镜经尿道插入膀胱,沿输尿管直视下取石。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
(3)腹腔镜输尿管取石:适用直径>2cm的输尿管结石,或经体外冲击波碎石及输尿管镜取石失败的患者。
3.开放手术
随着泌尿外科腔镜和ESWL技术的普遍开展,多数上尿路结石已经不再采用开放手术治疗。
用于少数结石远端梗阻、结石嵌顿、泌尿系畸形、肾积水感染或肾功能障碍的尿路结石。
手术方式:肾盂切开取石、肾实质切开取石、肾部分切除术、肾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护理
1.缓解肾绞痛:卧床休息,用镇痛药;观察缓解情况。
2.饮水与活动:鼓励大量饮水,病情许可适当做跳跃运动、拍打叩击局部,以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3.观察尿液排石情况,必要时进行结石成分分析,以指导进一步治疗和预防复发。
4.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体外冲击波碎石护理
碎石前护理
(1)心理护理:讲解ESWL的方法、碎石效果及配合,以解除顾虑;嘱患者治疗过程不随意变换体位。
(2)ESWL前3日忌进食产气食物,术前1日服缓泻药,术晨禁食,指导配合体位以确保碎石定位准确。
(3)术晨复查KUB平片,了解结石是否移位或排出,复查平片后用平车接送患者。
碎石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6h,鼓励多饮水,以利于结石排出。
(2)体位和活动:结石位于中肾盏/肾盂/输尿管上段,碎石后取头高脚低位;结石位于肾下盏取头低位;肾结石碎石后宜取健侧卧位,叩击患侧肾区,以利碎石由肾盏排入肾盂、输尿管;巨大肾结石碎石后宜取患侧卧位,利于结石随尿液排出,防止大量碎石突然积聚于输尿管发生堵塞,引起“石街”或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障碍。
(3)观察碎石排出情况:用纱布或滤网过滤尿液、或复查X线腹部平片。
(4)并发症观察与处理:血尿、疼痛、发热、“石街”形成。
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石街一旦形成,应立即经输尿管取石或碎石,预防尿路感染。
内镜碎石的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讲解方法、优点、术中配合及注意事项,消除顾虑。
(2)术前准备:协助做好术前检查,待凝血功能正常后实施碎石。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或截石位训练,直至耐受2h。
术后护理
(1)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尿液颜色、量和性状。
(2)肾造瘘管护理:目的是引流尿液和残余碎石。 ①妥善固定;②保持引流通畅;③观察记录引流液量、颜色和性状;④术后3-5日引流尿液转清,体温正常可考虑拔管;⑤拔管前试夹管24-48h,观察有无排尿困难、腰部腹部疼痛、发热等,拔管后3-4日内指导患者每2~4h排尿1次,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3)输尿管双“J”管护理
碎石术后输尿管内放置双“J”管,引流、支撑、扩张输尿管,有利于结石排出,避免输尿管内“石街”形成。
①指导尽早半卧位,多饮水,勤排尿,避免膀胱高压。
②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但避免剧烈活动、过度弯腰突然下蹲等导致双“J”管滑脱或上下移位。
③留置4~6周,确定无结石残留后在膀胱镜下取出。
(4)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①出血:肾镜取石术后若短时间内造瘘管引出大量鲜红色血性液,应警惕大出血。立即指导卧床休息,用止血药、抗感染,可遵医嘱夹闭造瘘管1-3h,使肾盂内压力增高达压迫止血目的。
②感染:应用抗生素,鼓励多饮水;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尿管和引流管护理,及时观察感染征象。
健康教育
增加饮水量:每日3-4L,日尿量>2.5L
饮食指导:少奶制品、豆制品、高钙食物;限制浓茶、菠菜、番茄等;少食动物内脏、豆制品、啤酒
药物预防:氧化镁可增加尿草酸盐溶解度;碳酸氢钠➕别嘌醇可抑制尿酸结石的形成
特殊预防: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路梗阻、感染、异物等;长期卧床者多活动,以减少骨质脱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