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系统解剖 腹膜
医学基础系统解剖学之膜腹笔记,包括膜腹的概述、功能、膜腹形成的结构、腹膜腔的分区与结构等内容。
编辑于2022-04-10 12:20:10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理效应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其机制涉及药物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后续分子事件,如信号转导通路。药效学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总论》,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呼吸系统疾病范畴、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知识,大家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①非同步电除额是通过瞬间高能量的电脉冲对心脏进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终止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 ②同步电转复是以患者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瞬间发放通过心脏的高能量电脉冲,达到终止有R波存在的某些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使之转为窦性心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理效应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其机制涉及药物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后续分子事件,如信号转导通路。药效学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总论》,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呼吸系统疾病范畴、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知识,大家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①非同步电除额是通过瞬间高能量的电脉冲对心脏进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终止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 ②同步电转复是以患者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瞬间发放通过心脏的高能量电脉冲,达到终止有R波存在的某些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使之转为窦性心律。
腹膜
概述
分布
覆盖腹、盆腔壁内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
组成
间皮
少量结缔组织
特点
半透明状
分层
壁腹膜/腹膜壁层
脏腹膜/腹膜脏层
功能
分泌、吸收、支持、保护、修复。
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腹膜内位器官
表面几乎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手术必须通过腹膜腔。
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
腹膜间位器官
表面大部分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一般一面未覆盖)。
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肝、胆囊、膀胱、子宫。
腹膜外位器官
仅一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不必打开腹膜,避免腹膜腔的感染和术后粘连。
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下部、直肠下段、肾、肾上腺、输尿管、胰。
腹膜形成结构
腹膜腔
壁腹膜和脏腹膜相互延续、移行,共同围成的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腔内仅有少量浆液。
男性腹膜腔为一封闭腔隙,女性腹膜腔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腹腔
膈以下,盆膈以上,腹前、后壁之间。
腹膜外组织
壁腹膜较厚,与腹、盆壁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
腹膜外脂肪
腹后壁和腹前壁下部的腹膜外组织中有较多脂肪。
网膜
定义
与胃小弯、胃大弯相连的双层腹膜皱襞,其间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和结缔组织通过。
小网膜
相连结构
连接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
衍生结构
肝胃韧带
起止
由肝门连于胃小弯的部分。
通过结构
胃左、右血管、胃上淋巴结、神经。
肝十二指肠韧带
起止
肝门连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
通过结构
胆总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淋巴结。
临床意义
肝外伤性破裂时,可通过压小网膜右侧(肝十二指肠韧带)以暂时减少出血量。
网膜孔
大网膜
相连结构
起止
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四层腹膜返折,形似围裙覆盖于空、回肠和横结肠前方,左缘与胃脾韧带相连续。
形成过程
构成小网膜的两层腹膜贴胃和十二指肠上部前、后面向下延伸,至胃大弯处愈合,形成大网膜的前两层。
大网膜前两层降至脐平面稍下方。
大网膜前两层返折向上,形成大网膜后两层,连于并包绕横结肠并叠合成横结肠系膜,贴于腹后壁。
衍生结构
胃结肠韧带
胃大弯下延的两层腹膜与横结肠愈着形成。
网膜囊下部
大网膜前两层和后两层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随年龄增长,前两层、后两层愈合,网膜囊下部消失。
通过结构
前两层或后两层的腹膜间有许多血管分支
胃大弯下约1cm处有胃网膜左、右血管,分别向胃大弯、大网膜发出许多分支(胃支、网膜支)。
沿大网膜的血管附近有丰富的脂肪、巨噬细胞,后者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功能
活体大网膜的下垂部分常可移动位置,当腹膜腔内有炎症时,大网膜可包围病灶防止炎症扩散蔓延。
阑尾炎或其他下腹部炎症时,病灶区不易被大网膜包裹而局限化,常导致弥漫性腹膜炎。
临床意义
大网膜血管常用作心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供体血管。
整形外科常使用带血蒂的大网膜片铺盖胸、腹壁或颅骨创面,作为植皮基础。
网膜囊
位置
小网膜和胃后壁腹膜与腹后壁腹膜之间的一个扁窄间隙,是腹膜腔的一部分。
结构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的腹膜、胃结肠韧带。
后壁
横结肠及其系膜、覆盖在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上壁
肝尾叶、膈下方的腹膜。
下壁
大网膜前后层愈着处。
左侧
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
借网膜孔通腹膜腔其余部分。
临床意义
胃后壁穿孔或某些炎症导致网膜囊内积液/积脓时,早期常局限于囊内,给诊断带来一些困难,晚期,或因体位变化,可经网膜孔流到腹膜腔的其他部位,引起炎症扩散。
网膜孔
位置
T12~L2前方,成人可容1~2个手指通过。
结构
上界
肝尾叶
下界
十二指肠上部
前界
肝十二指肠韧带
后界
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临床意义
手术时,遇肝门附近动脉出血,可将示指、中指伸入孔内,拇指在小网膜游离缘前方加压,进行暂时止血。
系膜
概述
与腹膜内位器官相连的双层腹膜结构,其内含有出入该器官的血管、神经、淋巴管、淋巴结等。
肠系膜
概述
空肠、回肠连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
形状
面积较大,整体呈扇形。
结构
小肠系膜根
位置
附着于腹后壁的部分。
起止
起自L2左侧,斜向右下跨过脊柱及其前方结构,止于右骶髂关节前方。
特点
全长仅15cm,而小肠缘长达5~7m,故肠系膜形成许多皱褶。
肠系膜的两层腹膜间含有肠系膜上血管的分支和属支、神经丛、淋巴管、淋巴结、脂肪等。
功能
长而宽,使空、回肠有较大的活动度,对消化、吸收有促进作用
病理
异常时易发生肠扭转、肠套叠。
阑尾系膜
三角形,将阑尾系于肠系膜下方。
阑尾血管行走于系膜游离缘,阑尾切除时,从系膜游离缘进行血管结扎。
横结肠系膜
概述
将横结肠系于腹后壁的横位双层腹膜。
起止
根部右侧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沿胰前缘到达左肾前方,至结肠左曲。
结构
内含中结肠血管分支和属支、淋巴管、淋巴结、神经丛等。
常以横结肠系膜为标志将腹膜腔划分为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乙状结肠系膜
概述
将乙状结肠固定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
位置
根部附着于左髂窝和骨盆左后壁
结构
内含乙状结肠血管、直肠上血管、淋巴管、淋巴结、神经丛。
特点
系膜较长,活动度大,易发生肠扭转。
韧带
概述
指连接腹、盆壁与脏器之间或连接相邻脏器之间的腹膜结构,多数为双层,少数为单层腹膜结构,对脏器有固定作用。
肝的韧带
下方
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上方
镰状韧带
位置、方向
腹前壁上部连于肝上面的双层腹膜结构,矢状位。前正中线右侧。
形状
侧面观似镰刀
衍生
前下缘游离,内含脐至肝门的脐静脉索,即肝圆韧带,是胚胎脐静脉闭锁后的遗迹。
临床
由于镰状韧带偏正中线右侧,脐以上腹壁正中切口需向下延长时,应偏向中线左侧,以避免损伤肝圆韧带及伴其行走的附脐静脉。
冠状韧带
位置、方向
膈下面的壁腹膜返折至肝上面所形成的双层腹膜结构
前层向前与镰状韧带相延续
衍生
肝裸区
前后两层之间无腹膜被覆的肝表面。
左右两端,前后两层彼此会合形成左、右三角韧带。
前方
肝圆韧带
脾的韧带
胃脾韧带
连于胃底和胃大弯上份与脾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向下与大网膜左侧部相延续。
内含胃短血管、胃网膜左血管、淋巴管、淋巴结等。
脾肾韧带
脾门至左肾前面的双层腹膜结构。
内含胰尾、脾血管、淋巴、神经等。
膈脾韧带
脾肾韧带上部,由脾上极连至膈下。
脾结肠韧带
偶尔在脾下极和结肠左曲之间存在。
胃的韧带
肝胃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
胃膈韧带
胃贲门左侧和食道腹段连于膈下面的腹膜结构。
膈结肠韧带
膈与结肠左曲之间。固定结肠左曲,从下方承托脾。
皱襞、隐窝、陷凹
皱襞
腹、盆壁与脏器之间或脏器与脏器之间腹膜形成的隆起,其深部常有血管走行。
隐窝
皱襞之间或皱襞与腹、盆壁之间的腹膜凹陷。
陷凹
较大的隐窝。
腹后壁
肝肾隐窝
位置
肝右叶和右肾之间。
毗邻
左界为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
临床
仰卧位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最底部,腹膜腔内的液体容易积存于此。
腹前壁
腹膜陷凹
主要位于盆腔,腹膜在盆腔脏器之间移行反折形成。
男性
直肠膀胱陷凹
凹底距肛门7.5cm。坐位、立位、半卧位最低点。
女性
膀胱子宫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Douglas腔
较深,凹底距肛门约3.5cm,与阴道后穹之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腹膜。坐位、立位、半卧位最低点
临床
站立时,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腔最低部,所以腹膜腔内积液多聚存于此,临床上可以进行直肠穿刺和阴道后穹穿刺以进行诊断、治疗。
腹膜腔的分区和间隙
定义
子主题
结肠上区
结肠上区以肝为界可分为位于肝上面与膈之间的肝上间隙和位于肝下面的肝下间隙。
肝上间隙
借镰状韧带和左三角韧带分为右肝上间隙、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冠状韧带两层间的裸区与膈之间称膈下腹膜外间隙。
肝下间隙
(1)被肝圆韧带及与其相连的部分镰状韧带分为左、右肝下间隙,右肝下间隙又称肝肾隐窝。 (2)当人平卧时,此处为腹膜腔最低部位,因此,液体易在此积聚。
结肠下区
定义
为横结肠及其系膜与盆底上面之间的区域,内有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及盆腔诸器官。以肠系膜根和升、降结肠为界分为四个部分。
结肠旁沟
右结肠旁沟
(1)位于升结肠和盲肠的外侧,上通右肝下间隙,下经右髂窝到达盆腔。 (2)故胃后壁穿孔时,其内容物可达盆腔,而阑尾的化脓穿孔时,脓液也可上达肝下,甚至形成膈下脓肿。
左结肠旁沟
为左结肠与左腹侧壁之间的裂隙,由于膈结肠韧带的限带,不与结肠上区相通,可下达盆腔。
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位于升结肠和肠系膜根之间,此间隙的液体不易外溢,常局限于局部。
左肠系膜窦
位于降结肠和肠系膜根之间,此间隙的液体向下可流入盆腔。
浮动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