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呼吸系统-生理
生理学之呼吸系统知识总结,包括肺通气、肺换气、氧解离曲线、氧解离曲线、肺通气功能评价等内容。
考研语法-田静句句真研笔记的思维导图分享,汇总了并列句、复合句、特殊句式、长难句分析、从属连词As专题、Than专题的知识,本图对你的考试有帮助的!
外科学笔记之总论知识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无菌术、输血、疼痛围、手术期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药理学之内脏激素药理学笔记,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胰岛素和降血糖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呼吸系统-生理
肺通气
动力
直接动力:大气压-肺内压
原动力:呼吸运动
胸腔负压
条件
胸膜腔密闭
胸膜腔内有少量浆液
肺和胸廓均有弹性
=-肺回缩压
意义
保持肺扩张状态
保持腔静脉、胸导管扩张状态
阻力
弹性阻力70% (静态)
肺
肺泡表面张力2/3
肺泡内表面液-气界面
肺组织本身的弹性成分回缩力
胸廓
肺容量=肺总量的67%——无胸廓弹性阻力
肺容量>肺总量的67%(吸气)——阻力向内
肺容量<肺总量的67%(呼气)——阻力向外
顺应性
年龄小,顺应性大
平静呼吸,顺应性大
肺的顺应性>肺和胸廓的总顺应性
静态肺顺应性(憋气)
动态肺顺应性(正常呼吸)
COPD
肺气肿→肺泡间隔破坏→弹性成分破坏→弹性阻力↓→静态顺应性↑
小气道梗阻,胸腔负压↓→气道阻力↑→动态肺顺应性↓
动低静高
非弹性阻力 (动态)
气道阻力
气流流速
气流形式为湍流
气道口径↓,阻力↑,但(鼻>声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
易错点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表面活性细胞
来源:肺泡Ⅱ型细胞
成分:二棕榈酰软磷脂
位置:肺泡内侧面
意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降低吸气阻力
增大静态肺顺应性
防止肺不张
减少肺组织液的生成→防止肺水肿
维持肺泡容积压力的稳定性
相关疾病
胎儿6个月分泌,NRDS(给糖皮质激素)
肺气肿→弹性阻力↓→呼气困难
肺充满生理盐水→表面张力消失→顺应性↑
很多肺疾病、肺水肿→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表面张力↑→顺应性↓
肺换气
气体扩散(单纯扩散)
方向:分压差
PCO2:细胞内液>肺动脉>肺泡气>呼出气>大气
影响速率的因素
气体分压差
温度、溶解度
气体分子量
扩散系数
定值=溶解度/根号气体分子量
CO2溶解度大,扩散速率>O2(缺氧比CO2潴留更常见)
Ⅰ型呼衰——肺换气障碍 Ⅱ型呼衰——肺通气障碍
扩散距离、面积
呼吸膜(气血屏障)
肺水肿、尘肺、肺纤维化(
肺实变、肺不张、肺气肿
气体运输
O2的化学结合
血氧含量=HbO2量
Hb氧含量和氧容量
CO2的化学结合
碳酸氢钠HCO3-(需酶)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HbCO2(不需酶)
何尔登效应 CO2在肺部排出比率最高的血液运输形式
通气/血流比值
正常=0.84
>0.84——肺泡无效腔↑(肺栓塞、右心衰)
<0.84——功能性动静脉短路(支哮、肺纤维化、肺水肿)
《系解》解剖性动静脉短路:动脉导管未闭
《内科》低氧血症的主要机制
肺栓塞:V/Q失调
肺纤维化弥散障碍
ARDS:肺内分流
Ⅰ型呼衰
支哮
Ⅱ型呼衰
氧解离曲线
概念: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的关系
特点
氧解离曲线呈S线,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
去氧Hb——紧密型T型 HbO2——疏松型R型
Hb有四个亚基,有协同作用
曲线三段
上段PO2:60-100
呼衰的标准之一:PO2<60 高原发绀不缺氧 COPD长期家庭氧疗
Hb和O2结合部分
中段40-60
安静状态下,HbO2释放
下段14-40
Hb与O2解离状态,运动状态下,静脉血
P50
因素
温度
PCO2
H+
2,3-DPG
反应糖酵解强度 《生化》P91
向上则右移,难左女右
两个效应
波尔效应,宁酸勿碱
何尔登效应
CO中毒的影响
妨碍Hb与O2的结合(CO是O2的250倍)
妨碍解离
缺氧但不发绀,发樱桃
HbO2↓
氧含量↓
氧分压
动脉血PO2(默认)正常
静脉血PO2↓
不能兴奋化学感受器
动脉血PO2下降才会兴奋
治疗
高压氧,加5%CO2
呼吸调节
化学感受器
外周
颈动脉体:调节呼吸 主动脉体:调节循环
流入的PO2差接近零,通常处于动脉血环境中 血供丰富,单位时间血流量为全身之冠
PaO2↓
PaCO2↓
动脉血H浓度↑
缺氧、CO2潴留、酸中毒
感受氧分压而非氧含量
CO2直接进入细胞而非受体
CO2刺激比H强
CO2刺激调节效应快
中枢
延髓腹外侧
脑脊液、局部细胞外液的H浓度↑
间接感受PaCO2↑
不感受缺氧
不感受动脉血H,对脑脊液H敏感
CO2进入脑脊液→H
CO2刺激中枢感受器更强/敏感/主要
CO2刺激慢
结果
呼吸加深加快
易适应
肺心病、COPD、支哮→Ⅱ型呼衰
吸氧应低浓度30%
缺氧刺激外周
呼吸中枢
缺氧、CO2潴留的直接效应是抑制
一定水平的PCO2是必要的
肺通气功能评价
肺容积
潮气量
补吸气量
深吸气量
补呼气量
反映呼气储备
余气量
避免肺泡萎陷
功能余气量
肺总量
肺容量
缓冲气体分压
肺活量
普通肺活量>用力(时间肺活量)
普通肺活量
反映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用力肺活量
评价通气功能的效率、流速
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肺泡通气量
评价气体交换、有效通气
=(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
=肺通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
深慢呼吸和浅快呼吸
肺通气量不变
肺泡通气量变化
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