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钾缺乏症和低钾血症
钾缺乏症和低钾血症的思维导图,介绍了病理生理、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收藏下图了解吧!
编辑于2022-04-12 22:19:52这是一篇关于血液灌流(HP)的思维导图,血液灌流(HP)主要通过吸附的方式来清除毒素,是血液引入体外以后,在透析器另外再加上一个吸附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毒素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吸附罐,通过吸附的作用,把体内的毒素清除掉。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透析滤过(HDF)的思维导图,血液透析滤过(HDF)是将滤过膜孔径范围内所有的溶质均以相同的速度跨过过滤器,以对流转运的方式清除溶质。由于溶质对流的跨膜移动速度较扩散更快,清除效率更高,因此可用于中、大分子毒物的清除。同时,由于大量液体被滤过,为了补偿被滤出的液体和电解质,还需要在滤器后(前)补回相应的液体量和电解质。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透析(HD)的思维导图,血液透析(HD)主要是通过弥散的方式清除毒素。通过人体的血液到机器里与透析膜进行弥散,毒素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转移,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有害物质和过多水分,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用的肾脏代替治疗方法之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灌流(HP)的思维导图,血液灌流(HP)主要通过吸附的方式来清除毒素,是血液引入体外以后,在透析器另外再加上一个吸附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毒素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吸附罐,通过吸附的作用,把体内的毒素清除掉。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透析滤过(HDF)的思维导图,血液透析滤过(HDF)是将滤过膜孔径范围内所有的溶质均以相同的速度跨过过滤器,以对流转运的方式清除溶质。由于溶质对流的跨膜移动速度较扩散更快,清除效率更高,因此可用于中、大分子毒物的清除。同时,由于大量液体被滤过,为了补偿被滤出的液体和电解质,还需要在滤器后(前)补回相应的液体量和电解质。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透析(HD)的思维导图,血液透析(HD)主要是通过弥散的方式清除毒素。通过人体的血液到机器里与透析膜进行弥散,毒素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转移,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有害物质和过多水分,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用的肾脏代替治疗方法之一。
钾缺乏症和低钾血症
病理生理
缺钾性代谢性碱中毒
缺钾时细胞内外Na,K相互转移,通常是3个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而2个Na和1个H进入细胞内,结果细胞外H浓度降低,易产生缺钾性代谢性碱中毒。
肾脏功能改变
慢性缺钾时肾脏功能和组织学都可有明显改变,后者表现有间质性肾炎伴不同程度肾小管损害及间质纤维化,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性,萎缩,小管细胞破坏及刷状缘损害。
心肌功能改变
低血钾时心肌细胞对K的通透性降低,Na流入超出K流出,使细胞内电位的负性减少,起搏细胞的自律性增加,并可抑制心肌传导及产生反激动,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房性,房室交接处或室性期前收缩常见。
病因
摄入过少
长期禁食,偏食,厌食,每日钾摄入量小于3g,并持续2周以上。
排除增加
消化道失钾
分泌到胃肠道的消化液约6000mL/d,长期大量呕吐,腹泻,胃肠引流及造瘘等可致失钾过多。
肾脏失钾
观察比较同一日的血,尿钾量,是鉴别肾性和肾外性失钾的重要依据。
当血钾<3.0,而尿钾>20mmol/d,应考虑为肾性,相反,由于摄入过少或胃肠道,皮肤丢失引起者,则尿钾排泄量常<20mmol/d。
醛固酮或醛固酮样物质分泌增多: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肾动脉狭窄,低血容量状态,恶性高血压,分泌肾素的肿瘤包括肾小球旁器肿瘤,Wilm瘤,卵巢癌等 3.Cushing综合征
4.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可分泌非醛固酮的盐皮质激素 5.肾上腺酶缺陷,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皮质醇向脱氢皮质醇的转化障碍,前者与醛固醇受体结合并发挥醛固酮作用,故称为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其他,应用两性霉素B,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顺铂等,低镁血症.
Liddle综合征系肾小管钠通道缺陷使其处于激活状态,钠重吸收和钾分泌增多,同时引起容量过多和高血压,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均受抑制。
Bartter综合征和 Gitelman综合征,两者均系肾小管缺陷引起钠重吸收减少和容量不足,血压正常或降低,前者起病年龄较早,病情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后者起病年龄较晚,病情较轻,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
远端肾小管液中不被重吸收的阴离子增多使管腔侧的负电位下降,钾分泌增多,如代谢性碱中毒和I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肾小管液中的碳酸氢离子浓度升高;DKA时,尿中酮体升高,应用大剂量青霉素等。
远端肾小管液流量增加或钠浓度升高:前者由于肾小管液钾降低,重吸收减少,后者钠重吸收增多,使肾小管管腔负电位升高,促进钾分泌,如应用利尿药,渗透性利尿,失盐性肾病,急性肾衰多尿期,肾梗阻解除的早期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小管浓缩功能损伤和多尿。
其他原因所致的失钾
如大面积烧伤,放腹水,腹腔引流,腹膜透析,不适当的血透等。
钾向细胞内转移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和细胞内,外钾缺乏的严重程度相关,更主要是取决于低钾血症发生的速度,时限以及病因。同时了解体液容量,血,尿电解质,酸碱度及渗透压状况对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肌肉系统
小于3.0时,出现肌无力,小于2.0出现软瘫,以四肢肌肉受累多见,累及到骨骼肌及呼吸机时,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消化系统
轻度缺钾仅有食欲缺乏,轻度腹胀,恶心,便秘,严重低血钾通过自主神经引起肠麻痹而发生腹胀或麻痹性肠梗阻,更有肠粘膜水肿。
心血管系统
轻度低血钾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及室性早搏,重度低血钾可致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等。低血钾加重洋地黄中毒。
泌尿系统
长期低钾引起缺钾性肾病和肾功能障碍,浓缩功能减退,出现多尿,尤其是夜尿增多。低血钾可导致肾小管细胞氨生成增加,伴发代谢性碱中毒,在肝病患者可诱发肝性脑病。
内分泌代谢
长期缺钾可使儿童生长受限,伴低钾的矮小症,血压不高者可能为儿童Bartter综合征,血压高者为儿童原发性ALD增多症。低血钾还可使糖耐量减退。
诊断
反复发作的周期性瘫痪是转移性低钾血症的重要特点,但其他的低钾血症均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
有疑引起低钾的病史,并伴有乏力,麻痹,心律失常等表现时应及时测血钾,特异性心电图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较复杂,有赖于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检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是否为转移性低钾血症
是否有钾摄入不足-
尿钾的测定,以区别肾性和非肾性原因,须注意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血钾下降,尿钾排泄减少需24-72小时的反应期,呕吐引起低血钾时,尿钾多降低,但同时引起代碱,尿钾可不降低。
高血压,肾素,醛固酮,酸碱平衡状态和阴离子间隙测定,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治疗
首先应除去可能致病的因素及积极抢救重症患者。在治疗中,注意其他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心,肾功能。
补钾量
轻度缺钾:血钾3.0-3.5,补氯化钾8.0 ,中度缺钾:血钾2.5-3.0,补氯化钾24克,重度缺钾:血钾2.0-2.5,补40g,但每日补钾不超过15g为宜。
补钾种类
最好是饮食补钾,进食富含钾的水果,蔬菜,肉类。药物补钾:氯化钾,枸橼酸钾,醋酸钾,谷氨酸钾,门冬氨酸钾镁
补钾方法
途径:口服,静滴,速度:每小时不超过1克氯化钾,浓度:氯化钾1.5-3.0g/L为宜。
注意事项
必须检查肾功能及尿量,每日尿量>700mL,每小时大于30mL则安全。
低血钾时将氯化钠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血钾基本正常,加入葡萄糖中静滴有助于预防高钾血症和纠正钾缺乏症,如停止补钾后,可改为口服补钾(血钾3.5,仍缺钾10%)。
除非严重补钾,都是缓慢静滴补钾,对每小时输浓度较高的钾,需要心电监护及每小时测血钾。
钾进入细胞内缓慢,细胞内外钾平衡需要15h或更久,故应特别注意输注中和输注后严密观察。
难治性低钾血症需注意纠正碱中毒和低镁血症,
补钾后可加重原有的低钙血症而出现手足搐愵,应及时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