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第一节 概述)
预防医学第三章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第一节 概述)笔记,包括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于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毒物的体内过程等内容。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之森林脑炎(forest encephalitis)蜱传脑炎,包括病因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
一图了解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知识!包括职业性致癌因素的特征、识别和确认、分类,还有常见的职业性肿瘤介绍和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的相关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三章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第一节 概述)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于存在形态
主要来源: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
有时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如聚氯乙烯加热至160-170℃分解产生氯化氢,磷化铝遇湿分解生成磷化氢等
存在形式
固态
液态
气态或气溶胶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
烟:悬浮于空气中R<0.1μm的固体微粒
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0.1<R<10μm的固体微粒
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生产劳动过程中操作或生产环节有机会接触到毒物,如原料开采和提炼,加料和出料;
成品处理、包装
材料加工、搬运、储藏
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引起冒锅和冲料,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堵塞,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斧,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泄露,废料处理和回收,化学物采样和分析,设备保养、检修等。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
经过呼吸道吸收
主要与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分压有关
其次与毒物的分子量及其血气分配系数有关
进入呼吸道的深度
取决于其水溶性,水溶性小,易进入呼吸道深部
皮肤(穿透能力与其分子量的大小、脂溶性和角质层厚度有关)
角质层(分子量>300不易穿透)
真皮层
消化道
事故性误服
毒物的体内过程
分布:体内分布取决于其进入细胞的能力及与组织的亲和力。如铅、氟、铝集中与骨骼和神经组织,一氧化碳集中于红细胞。
生物转化: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
排出
肾脏:最有效的器官
其他途径:唾液、乳汁、胎盘等
蓄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储存库”:毒物的蓄积部位并非其靶器官
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毒物的化学结构
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降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
缩短接触时间
减少毒物进入体内的量
联合作用
个体易感性
职业中毒的临床
临床类型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
迟发性中毒
主要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常见的有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和农药等
呼吸系统
血液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
生殖系统
皮肤
其他
职业中毒的诊断
职业病10大类132种,3人级以上诊断组
职业史:重要前提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重要参考依据
症状与体征
实验室检查
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急性职业中毒
现场急救
阻止毒物继续吸收
解毒和排毒
对症治疗
慢性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
根除毒物
降低毒物浓度
技术革新
通风排毒
工艺、建筑布局
个体防护
职业卫生服务
安全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