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泌尿内5、尿路感染(UTI)
《内科学》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5章:尿路感染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内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编辑于2022-04-24 19:03:13《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泌尿内5、尿路感染(UTI)
概述
定义
简称尿感,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
多见于
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
分类
发生部位
上尿路感染
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
膀胱炎
基础疾病
复杂性尿路感染
同时伴有尿路功能性或结构性异常或免疫低下
非复杂性(单纯性)尿路感染
多无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的女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
发作频次
初发或孤立发作尿感
反复发作性尿感
≥3次/年 or ≥2次/6个月
复发:病原体一致,停药两周内
再感染:病原体不同,停药两周后
危险因素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
最常见:革兰阴性杆菌
大肠埃希菌
复杂尿感的75~90%
最常见于无症状细菌尿、非复杂性尿路感染、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
三代头孢
克雷伯杆菌
变形杆菌
柠檬酸杆菌属
5~15%:革兰阳性细菌
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发病机制
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
病原菌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引起的感染
常见,占尿感95%
因素:性生活、尿路梗阻、生殖器感染等
血行感染
病原菌通过血运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
少见,不足2%
好发:慢性疾病或免疫制剂使用者
常见:金葡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白念珠菌属
直接感染
很少见
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发生感染时,病原体偶可直接侵入到泌尿系统致感染
淋巴道感染
罕见
盆腔和下腹部器官感染,病原菌从淋巴道感染泌尿系统
机体防御功能
排尿的冲刷作用
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
尿液中高浓度尿素、高渗透压、低pH
前列腺分泌物中的抗菌成分
白细胞:清除细菌
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活瓣
女性阴道的乳酸杆菌菌群
易感因素
尿路梗阻
尿液积聚,细菌局部大量繁殖
因素:结石、前列腺增生、狭窄、肿瘤等
膀胱输尿管反流
连接处活瓣功能异常
机体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制剂、糖尿病、长期卧床
神经源性膀胱
支配膀胱神经功能障碍:脊髓损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
妊娠
输尿管蠕动功能↓
性别和性活动
女性尿道短
男性前列腺增生
性生活将尿道口细菌挤入
医源性因素
导尿、留置导尿管、膀胱镜、输尿管镜
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肾发育不良、肾盂输尿管畸形、移植肾、多囊肾
遗传因素
细菌的致病力
重要因素
表达高水平表面培基
流行病学
病理解剖
急性膀胱炎
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上皮细胞肿胀、黏膜下组织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重:点状、片状出血,溃疡
急性肾盂肾炎
“大红肾”:肾脏饱满增大
局限或广泛的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有脓性分泌物
慢性肾盂肾炎
肾盏体积缩小,表面不光滑,肾盂肾盏粘连变形,肾乳头瘢痕形成
临床表现
膀胱炎
占尿感60%以上
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占75%以上
表现
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
下腹部疼痛,排尿困难
尿液浑浊,有异味,30%可有血尿
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
育龄期妇女多见
表现
全身症状
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
体温多在38.0°C以上,多为张弛热
可有菌血症
泌尿系统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
腰痛
钝痛或酸痛
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肾区叩击痛
慢性肾盂肾炎
全身症状:不典型,不同程度低热
泌尿系统症状:不典型,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夜尿增多
腰痛:腰部酸痛
无症状细菌尿
真性细菌尿+无尿路感染症状
大肠埃希菌
老年女性多见
复杂性尿路感染
伴有泌尿系统结构/功能异常(包括异物),或免疫低下的病人发生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管或先前48h内留置导尿管者发生
发病机制:导管上生物被膜形成为细菌定植和繁殖提供条件
预防:避免不必要的导尿管留置,并尽早拔出导尿管
并发症
肾乳头坏死
常见:糖尿病及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患者
表现:寒战、高热,剧烈腰痛或腹痛和血尿
坏死组织脱落→输尿管阻塞→肾绞痛
影像: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乳头区特征性“环形症”
肾周围脓肿
严重肾盂肾炎扩展所致
易感因素:糖尿病、尿路结石
大肠埃希菌
表现:原有症状加重+明显的单侧腰痛,且在向健侧弯腰时加剧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尿液检查
尿常规
白细胞尿:>5/HP,几乎所有尿感
血尿:急性膀胱炎
蛋白尿:提示肾盂肾炎
白细胞排泄率
正常:<2x10^5/h
阳性:>3x10^5/h
可疑:(2~3)x10^5/h
细菌学检查
涂片细菌检查
细菌培养
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即为真性菌尿
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菌落数
菌落数≥10^5CFU/ml:有意义菌尿
无尿感症状+2次中段尿培养,均≥10^5CFU/ml,且为同一菌种:尿感
典型膀胱炎症状妇女+≥10^2CFU/ml:尿感
菌落不达标:满足下列一项
硝酸盐还原试验和(或)白细胞酯酶阳性
白细胞尿(脓尿)
未离心新鲜尿液革兰染色发现病原体,且一次尿培养菌落≥10^3/ml
新鲜中段尿非离心尿革兰氏染色后油镜观察
假阳性
中段尿收集不规范,标本被污染
尿标本在温室下存放超过1小时才进行接种
检验技术错误
假阴性
近7天内使用过抗生素
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不足
收集中段尿时,消毒药混入尿标本
饮水过多,尿液被稀释
感染灶排菌呈间歇性
硝酸盐还原试验
大肠埃希菌等G-杆菌含硝酸盐还原酶,可使尿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特异性高,敏感性差
G+不含,为阴性
白细胞酯酶试验
中性粒细胞产生
可检测尿中有无中性粒细胞,包括已被破坏的中性粒细胞
血液检查
血常规
急性肾盂肾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核左移,血沉加快
肾功能
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
影像学检查
B超、静脉肾盂造影
诊断
定位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定位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发热、寒战,甚至毒血症
腰痛、输尿管点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击痛,伴或不伴尿路刺激征
全身症状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尿路刺激征为突出表现,少有发热、腰痛
根据实验室检查定位
提示上尿路感染
膀胱冲洗后尿培养阳性
尿沉渣镜检有白细胞管型,并排除间质性肾炎、狼疮肾炎等
肾小管功能不全的表现
复杂性尿路感染
伴有泌尿系统结构/功能异常(包括异物),或免疫低下的病人发生
治疗反应差或反复发作尿感
无症状性细菌尿
无尿感症状+2次尿培养,菌落数均≥10^5CFU/ml,且为同一菌种
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反复发作尿感病史+影像学、肾功检查
1)肾外形凹凸不平、且双肾大小不等
2)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
3)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害
1)、2)任一 +3)
鉴别诊断
尿道综合征
常见女性
尿路刺激征,但多次检查均无真性细菌尿
肾结核
膀胱刺激症状更明显,抗生素治疗无效
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尿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普通细菌培养阴性
尿结核分枝杆菌DNA的PCR检测、尿结核均苏IgG测定
慢性肾小球肾炎
双侧肾脏受累,肾功减退、高血压,明确蛋白尿、血尿、水肿病史
治疗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
积极寻找病因,去除诱发因素
抗感染治疗
用药原则
急性膀胱炎
女性非复杂性膀胱炎
SMZ-TMP(800mg/160mg,每日2次,疗程3天)
呋喃妥因(50mg,每8h一次,疗程5~7天)
一线药物:磷霉素(3g单剂量)
可选用:阿莫西林、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疗程3~7天
喹诺酮类中的莫西沙星不能在尿中达到有效浓度
停服7天后做尿细菌培养
阴性:治愈
阳性: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
肾盂肾炎
80%大肠埃希,72小时无效按药敏结果换药
病情较轻
喹诺酮类:氧氟沙星(0.2g,2次/日)、环丙沙星(0.25g,2次/日)、左氧氟沙星
半合成青霉素类:阿莫西林(0.5g,3次/日)
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0.25g,2次/日)
门诊口服药物治疗
严重感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
氨苄西林:1.0~2.0g,每4h一次
头孢噻肟钠:2.0g,每8h一次
头孢曲松:1.0~2.0g,每12h一次
左氧氟沙星:0.2g,每12h一次
住院静点,必要时联合用药
反复发作尿路感染
再感染
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停药6周后出现尿菌阳性,非同一菌种
治疗:同首次,半年内>2次,长期低剂量抑菌疗法
复发
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停药6周后出现尿菌阳性,为同一菌种
治疗
按照药敏结果选择强有力的杀菌性抗生素,疗程不少于6周
反复发作者:长期低剂量抑菌疗法
复杂性尿路感染
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细菌种类、严重程度
无症状性菌尿
以下情况给予短疗程治疗
妊娠期无症状性血尿
学龄前儿童
曾出现症状尿感者
肾移植、尿路梗阻及其他尿路有复杂情况者
妊娠期尿路感染
毒性小抗菌药:半合成青霉素、呋喃妥因、头孢菌素
急性膀胱炎:3~7天
急性肾盂肾炎:静脉治疗2周
反复发作:呋喃妥因长期低剂量抑菌
抗真菌治疗
氟康唑(大扶康)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感染性结石
内镜手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
疗效评定
治愈
症状消失,尿菌阴性,疗程结束后2周、6周复查尿菌阴性
治疗失败
治疗后尿菌仍阳性
治疗后尿菌阴性,2周或6周复查转阳性且为同一菌种
预防
最有效办法:多饮水、勤排尿
注意会阴部清洁
尿路器械使用:尽量避免、应用时严格无菌操作
留置导尿管:前3天给予抗生素可延迟尿感发生
性生活相关尿感:性交后立即排尿,并口服一次常用量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