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针灸治疗学-妇儿科病症
针灸洽疗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经络腧穴理论和刺灸方法以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具体而言,就是运用“四诊”诊察疾病以获取病情资料,以经络辨证为特色,结合脏腑及八纲辨证等方法,对临床上各种不同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以明确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及标本缓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依方施术(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或补,或污,或平补平污,或补污兼施),以通经脉,行气血,调脏腑,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编辑于2022-04-26 10:12:42-郝万山讲稿版- 《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记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也记述了大量的中医药剂技术和护理知识。它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六经辨证方法的临床应用,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并作为中医的诊疗特色之一,一直沿用到今天。 它所记述的大量复方,选药精当,配伍严谨,而且据证立法,因法设方,疗效可靠,不仅经得起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的推敲,而且也经得起不同时期的临床实践及现代科学的检验,故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为方剂学的奠基。 仅供学习,不可商用,转载请注明来处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推拿必修课之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包含了紧急情况处理及针灸禁忌,供中医爱好者及医学生学习。请勿商用。
该书为针灸学课外书,可作为课外补充材料阅读,对开拓思维及临床均是很好的补充。仅供自我学习,请勿商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郝万山讲稿版- 《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记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也记述了大量的中医药剂技术和护理知识。它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六经辨证方法的临床应用,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并作为中医的诊疗特色之一,一直沿用到今天。 它所记述的大量复方,选药精当,配伍严谨,而且据证立法,因法设方,疗效可靠,不仅经得起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的推敲,而且也经得起不同时期的临床实践及现代科学的检验,故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为方剂学的奠基。 仅供学习,不可商用,转载请注明来处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推拿必修课之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包含了紧急情况处理及针灸禁忌,供中医爱好者及医学生学习。请勿商用。
该书为针灸学课外书,可作为课外补充材料阅读,对开拓思维及临床均是很好的补充。仅供自我学习,请勿商用。
第八章1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的周期及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
辩证要点
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 1~2周,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实热
月经量多,色深红,质黏稠。舌红,苔黄,脉数。
配行间
虚热
月经量少或多,色红质稠。舌红,苔少,脉细数。
配太溪
气虚
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舌淡,脉细。
配足三里、脾俞
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 1周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血寒
月经量少,色暗有块,小腹冷痛。苔白,脉沉。
配关元、命门
血虚
月经量少色淡,头晕心悸,面白。舌淡,脉细。
配足三里、血海
肾虚
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配肾俞、太溪
气滞
月经量少,色暗有块,胸胁小腹胀痛。舌红,脉弦。
配太冲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 1~2周,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
肝郁
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经行不畅,或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喜太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配肝俞、太冲
肾虚
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配肾俞、太溪
治疗
月经先期
治法:清热益气调经
主穴:关元 三阴交 血海
月经后期
治法:温经散寒,补血调经
主穴:气海 归来 三阴交
月经先后无定期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
主穴:关元 三阴交
痛经
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又称“经行腹痛”
辩证要点
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疼痛剧烈,拒按,经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血块下后疼痛缓解者为实证
疼痛绵绵,乘软喜按,月经色洗、量少者为虛证。
气滞血瘀
胀痛或刺痛为主,伴胸胁乳房账痛,经行不畅,紫暗有块。舌有瘀斑、瘀点,脉涩。
配太冲、血海
寒凝血瘀
冷痛为主,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舌淡,苔白,脉紧
配关元、归来
气血虚弱
腹痛下坠,经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脉细。
配气海、血海
肾气亏损
绵绵作痛,腰酸,耳鸣,月经量少质稀。舌淡,脉沉细。
配肾俞、太溪
治疗
治法:调理冲任,温经止痛
主穴:中极 三阴交 地机 十七椎 次膠
第八章2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妇女在经期前出现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随着月经来潮而消失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各异,可出现头痛、身痛、眩晕、乳房账痛、泄污、情绪紧张等症状,病情重有别,轻者可以忍受,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
辩证要点
主症 月经来潮前出现精神紧张、烦躁易怒、乳房胀痛等症状,随月经周期性发作
气滞血瘀
乳房胀痛连及两胁,拒按,烦躁易怒,经色紫暗或有块。舌质暗或有瘀点,脉沉弦。
配膻中、血海
肝肾阴虚
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配肝俞、肾俞
气血不足
心悸气短,少麻多梦,体倦乏力,面色无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淡、薄,脉细弱。
配足三里、气海
痰浊上扰
头晕头重,胸闷呕恶,纳呆腹胀,平素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月经量少、色淡。舌体胖,苔厚腻,脉濡滑。
配丰隆、中脘
治疗
治法:调气安神,调理冲任
主穴:三阴交 太冲 神门 百会 太溪
经闭
指年逾 16 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又中断6个月经周期以上的病证。
辩证要点
女子年途 16周岁尚未初潮或经行又复中断6个月以上
气血虚弱
头晕心悸,纳少肢倦,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
配足三里、血海
肾气亏虚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
配肾俞、太溪
气滞血瘀
心烦易怒,胸胁少腹账痛或刺痛。舌暗,脉弦涩。
配合谷、太冲
痰湿阻滞
形体肥胖,胸满痰多。苔腻,脉滑。
配中脘、丰隆
治疗
治法:调理冲任,活血通经
主穴:关元 中极 三阴交 归来
第八章3
崩漏
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断的病证
辩证要点
主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脾虚
经血色淡质稀,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
配脾俞、足三里
肾虚
经血色淡质清,腰酸肢冷,夜尿频多。舌淡,苔薄,脉沉细。
配肾俞、太溪
血热
经血色红质稠,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弦。
配血海、地机。
血瘀
经血紫暗有块,行经日久又突然崩中漏下。舌紫暗,脉涩。
配血海、地机。
治疗
治法:调理冲任,固崩止漏。
主穴:关元 三阴交 隐白
绝经前后诸证
绝经期前后出现月经停止或月经紊乱、忧郁或烦躁易怒、情绪不定、潮热汗出、心悸失眠、头晕耳鸣等为主症的病证。
辩证要点
主症: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情绪不宁、潮热汗出、心悸等。
肾阴虚
头晕耳鸣,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照海
肾阳虚
头晕耳鸣,形寒肢冷,腰酸尿频。舌淡,苔薄,脉沉细。
配命门
肾阴阳俱虚
头晕心烦,潮热汗出,腰酸神疲,肢冷尿长,便溏。舌胖大,苔白,脉沉细。
配照海、命门
治疗
治法:补益肾精,调理冲任。
主穴:关元 三阴交 肾俞 太溪
第八章4
带下病
带下病是以女性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为主症的病证
辩证
主症:白带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
湿热下注
带下色黄,质黏有臭味。舌红,苔黄膩,脉濡数。
配阴陵泉、行间
脾虚湿盛
带下色白质黏无臭,绵绵不断,神疲纳少。舌淡,苔薄,脉细。
配脾俞、足三里
肾虚不固
带下清冷,稀薄如水,腰酸肢冷,尿频,舌淡,苔薄,脉沅细或带下赤白,阴部灼热,头晕耳吗,潮热。舌红,脉细数。
配肾俞、关元
治疗
治法:利湿化油,固摄止带。
主穴:中极 三阴交 带脉 白环俞
不孕症
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配偶生殖功能正常,同居1年以上而末受孕者;或曾有过孕育史,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未再受孕。
辩证
主症:育龄妇女,未避孕,配偶生殖功能正常,婚后省正带性生活,同居1年以上而未受孕
肾虚胞寒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面色晦暗,腰酸肢冷,小便清长,性欲淡漠。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配复溜、命门
肝气郁结
月经后期或经期先后不定,月经量少,乳房账痛,烦躁易怒,善太息。舌红,苔薄白,脉弦。
配太冲、期门
痰湿阻滞
经行延后,甚或闭经,带下量多,形体肥胖,胸闷泛恶。舌淡胖,苔自腻,脉滑。
配中脘、丰隆
瘀阻胞宫
月经后期,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
配子宮、归来
治疗
治法:调理冲任,益肾助孕。
主穴:关元 肾俞 太溪 三阴交
第八章5
胎位不正
指孕妇在妊娠 28 周之后,产科检查时发现胎儿在子官体内的位置异常。多见于腹壁松弛的孕妇或经产妇,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主症:孕妇在妊娠 28 周之后,经产科检查发现胎位不正。
治法:调整胎位
主穴:至阴
妊娠恶阻
是指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甚至闻食即呕、食人即吐的病证
辩证
主症:妇女妊娠后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闻食即呕、食人即吐。
脾胃虚弱
呕吐痰涎或清水,体倦神疲,脘痞腹胀。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配脾俞、胃俞
肝胃不和
呕吐酸水或苦水,腹胀,心烦口苦,暖气叹息,胸胁及乳房胀痛,精神紧张或抑郁不舒。苔薄黄,脉弦滑。
配期门、太冲
痰湿阻滞
呕吐痰涎或黏液,口淡而腻,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体盛身倦。舌胖大而淡,苔白腻,脉濡滑。
配丰隆、地机
治疗
治法:和胃平冲,降逆止呕。
主穴:中脘 足三里 内关 公孙
第八章6
缺乳
指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
与素体亏虚或形体肥胖、分娩失血过多及产后情志不畅、操劳过度、缺乏营养等因素有关
辩证
主症:产后哺乳期乳汁分泌量少,甚或乳汁全无。
气血不足
乳房柔软无胀感,头晕心悸,神疲纳少,面色苍白,唇甲无华。舌谈,苔薄,脉细弱。
配脾俞、足三里
肝气郁结
乳房胀满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闷,时有嗳气,善太息。舌淡,苔薄黄,脉弦。
配内关、大冲
痰浊阻滞
形体肥胖,胸网痰多,纳呆呕恶,腹胀便溏。舌淡胖,苔厚腻。脉濡滑
配中脘、丰隆
治疗
治法:调理气血,疏通乳络。
主穴:膻中 乳根 少泽
遗尿
指年满3 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偶因疲劳或睡前多饮而遗尿者,不作病态。
辩证
主症:睡中尿床,醒后方觉,数夜或每夜一次,甚至一夜数次。
肾气不足
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配肾俞、太溪
肺脾气虚
疲劳后遗尿加重,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常自汗出,易感冒,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配肺俞、脾俞
心肾失交
昼日多动少静,夜间寐不安宁,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
配通里、大钟
肝经郁热
尿黄量少,气味臊臭,性情急躁,面赤唇红,或夜寐粉齿。舌红,苔黄,脉弦数。
配蠡沟、太冲
治疗
治法:益肾固摄,调理膀胱。
主穴:关元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
第八章7
小儿脑性瘫痪
常伴有感觉、 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辩证
主症 :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四肢运动障碍。
肝肾不足
筋骨瘦弱,发育迟缓,抬头、翻身、站立、行走或长齿等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目无神采,智力迟钝。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配肝俞、肾俞
心脾两虚
语言发育迟缓,精神倦怠,神情呆滞,流诞不禁,四肢痿软,头项无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配心俞、脾俞
治疗
治法:健脑益智,调补五脏
主穴:百会 风府 四神聪 悬钟 足三里
上肢瘫痪配肩體、曲池
下肢瘫痪配环跳、阳陵泉
语言障碍配哑门、通里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力差,多动,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参与事件能力差,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为主要特征。
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辩证
主症: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喜欢做小动作,情绪不稳,缺乏自制力,冲动任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
肾虚肝亢
急躁易怒,难以静坐,或有遗尿,腰酸乏力,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脉细弦。
配太溪、太冲
心脾两虚
神疲乏力,多动而不暴躁,食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配心俞、脾俞
痰火内扰
多动多语,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夜寐不安,口苦尿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配丰隆、劳宫
治疗
主穴:百会 四神聪 神门 内关 三阴交
治法:调神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