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年CPA 审计第1章审计概述
CPA《审计》第一章审计概述思维导图,包括审计概念与保证程度、审计要素、审计目标、审计基本要求、审计风险和审计过程六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2-04-27 09:44:3901审计概述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
1. 审计的产生
2. 财务报表审计定义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重大
金额方面
高于重要性水平的就是重大
性质方面
低于重要性水平,也有可能是重大。
错报
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注册会计师编制的财务报表信息不一致,不一致包括金额或分类或披露等。
合理保证
90%至99%
有意义水平的保证
50%至90%
积极方式
通过审计程序能说明企业在所有重大方面怎样?
消极方式
通过审计程序能说明企业只在CPA做审计程序的方面怎样?
3. 财务报表审计定义的理解
可以从五方面来理解
1. 审计的用户
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
可以用来有效满足需求
2. 审计的目的
改善报表质量,增强信赖程度
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可信度,不涉及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3. 合理保证
高水平保证,将风险降至低水平,说服性证据,不能绝对保证
4. 审计的基础
是独立性和专业性
5. 审计的最终产品
是审计报告
4. 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业务分类
鉴证业务
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合理保证
审阅
有限保证
其他鉴证业务
提供保证,三方关系
相关服务
代编财务信息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税务咨询和管理咨询
不提供保证,两方关系
5. 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的区别
目标:积极方式,高水平保证和消极方式,有意义水平的保证 证据收集程序 :7个和2个询问和分析程序 所需证据数量:较多和较少 检查风险:较低和较高 财务报表的可信性:较高和较低 提出结论的方式: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和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
6. 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的区别
1||| 审计目的和对象不同
2||| 审计的标准不同
3||| 经费或收入来源不同
4||| 取证要限不同
5||| 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7. 内部审计
8. 职业责任和期望差距
9. 审计报告和信息差距
第二节审计要素包括
1. 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
注册会计师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管理层定义
治理层定义
管理层和治理层应承担的责任
编表
内控
提供必要工作条件(信息,人员)
预期使用者
2. 财务报表
3.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4.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定义
可以当做审计证据的信息
审计证据的获取方式
1. 实施审计程序获取
2. 从其他来源获取
1. 以前审计中获取
2. 接受与保持客户或业务时获取
3. 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来源获取
4. 从被审计单位外部来源获取
5. 从会计记录获取
6. 从专家编制的信息获取
7. 信息的缺乏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范围包括
支持和辅助管理层认定的信息
这些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充分性
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适当性
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5.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最核心的就是审计意见
审计意见
1. 有足够并且靠谱的证据
报表没有重大错报
没有问题
或者问题不大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报表有重大错报
广泛吗?(多不多)
重大但不广泛(严重但不多)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重大并且广泛(严重并且很多)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2. 没有足够并且靠谱的证据
重大吗?(严不严重)
广泛吗?(多不多)
结论
重大但不广泛(严重但不多)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重大并且广泛(严重并且很多)
无法表示意见
第三节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分为
审计的总体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
审计的总体目标
定义
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
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如果不能获取合理保证,并且在审计报告中发表保留意见也不足以实现向预期使用者报告的目的,注册会计师应当
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或者终止审计业务
或者解除业务约定
在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下, 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以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据证据。 如果根据评价的结果认为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那么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 措施:
评价通过遵守其他审计准则是否已经获取或将会获取进一步的相关审计证据
在执行一项或多项审计准则的要求时,扩大审计工作的范围。
实施注册会计师根据具体情况认为必要的其他程序
如果上述措施在具体情况下均不可行或无法实施,注册会计师将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确定其对审计报告或完成该项业务的能力的影响。
具体审计目标
定义
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1||| 发生
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2||| 完整性
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拟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所有应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
3||| 准确性
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
4||| 截止
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 分类
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过程适当分类
6||| 列报
由列报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和事项已被恰当的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当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与期末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存在
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权利和义务
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完整性
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所有应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
准确性,计价和分摊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
分类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利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列报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被恰当的汇总和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当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认定
前言
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定义
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表达, 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注会运用认定,评估风险,并据此设计审计程序,以应对评估风险
当管理层 声明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做出公允反应时,就意味着管理层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账户余额以及披露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做出了认定。 对于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作出的认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要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
关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 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1. 发生
高估(虚增)
虚增一笔收入,资产,利润
逆查
表-账-证-实物
2. 完整性
低估(漏记)
少记一笔费用,负债,成本
顺查
3. 准确性
已记录可多可少
坏账、减值、折旧、摊销
重新计算
4. 截止
跨期12月31日
看日期
5. 分类
账户划分
放错会计科目
6. 列报
放错报表项目
关于期末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的认定 通常分为下列 类别
1. 存在
2. 完整性
3. 准确性、计价和分摊
4. 权利和义务
看发票
5. 分类
6. 列报
第四节审计基本要求
1||| 遵守审计准则
2||| 遵守职业道德守则
根据职业道德守则,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1||| 诚信
2||| 独立性
3||| 客观公正
4||| 专业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
5||| 保密
6||| 良好职业行为
3||| 保持职业怀疑
定义
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舞弊或错报导致错报的情况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谨慎评价。
职业怀疑应当从下列方面理解
1. 职业怀疑从本质上要求秉持一种质疑的理念。
2. 职业怀疑要求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
职业怀疑与客观公正,独立性表现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密切相关。
3. 职业怀疑要求谨慎评价审计证据。
4. 职业怀疑要求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
在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的作用包括
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
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重大错报时
在评估审计证据时
4||| 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职业判断的定义
是指在审计准则、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和职业道德要求的框架下,注册会计师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做出适合审计业务具体情况,有根据的行动决策。
职业判断对于作出下列决策尤为重要
1||| 确定重要性,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 确定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3||| 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
4||| 评价管理层报表编制基础做出的判断
5||| 评价管理层报表编制的合理性
6||| 利用职业道德概念框架识别,评估和应对影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因素。
职业判断的决策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确定职业判断的问题和目标
收集和评价相关信息
识别可能采用的解决方案
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
得出职业判断结论并做出书面记录
注册会计师具有下列特征可能有助于提高职业判断质量
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专业技能。
独立,客观和公正。
保持适当的职业怀疑
衡量职业判断质量可以基于下列三个方面
准确性或意见一致性
即职业判断结论与特定标准或客观事实的相符程度,或者不同职业判断主体针对同一职业判断问题所作判断彼此认同的程度
决策一贯性和稳定性
即同一注册会计师针对同一项目的不同判断问题,所做出的判断之间是否符合应有的内在逻辑,以及统一注册会计师针对相同的职业判断问题,在不同时点所做出的判断是否结论相同或相似
可辩护性
即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够证明自己的工作,通常,理由的充分性、思维的逻辑性和程序的合规性是可辩护性的基础
理由的充分性,思维的逻辑性,程序的合规性。
书面记录有助于提高职业判断的可辨认性
描述
对职业判断问题和目标的描述
思路
解决职业判断相关问题的思路
信息
收集到的相关信息
结论
得出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理由
沟通
就决策结论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的方式和时间
第五节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定义
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
重大错报风险(客观)
含义
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审计前存在,不能降低,只能评估。
层次
财务报表层次
与控制环境有关
如果管理层缺乏诚信,治理层形同虚设。
与其他因素有关
如经济萧条
认定层次
固有风险
考虑内部控制之前
产生原因
核算原因
复杂计算
重大计量不确定性
外部原因
技术进步
其他因素
流动资金匮乏
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
控制风险
定义
取决于
内部控制的设计
运行的有效性
可以单独,也可以合并评估
检查风险(主观)
含义
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错报的风险。
取决于
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
审计程序执行的有效性
可以降低,但是不可能降低为零
原因
通常不对所有认定进行检查
其他原因
1||| 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
2||| 审计过程执行不当
3||| 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
解决措施,也是降低检查风险的方法
适当计划
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监督、指导和复核项目组成员执行的审计工作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同一客户
重大错报风险一定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设定的可接受审计风险同向变动。 设定的可接受审计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设定的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一定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为反向变动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注册会计师需要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
计算出来的检查风险,就是给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提出的要求,即要求达到的检查风险,这一检查风险也是一种“可接受的风险”。 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高,表明会计数据出现错报的可能性较大,则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测试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即要求的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就必须获取较多的证据来降低检查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从而使审计风险水平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的固有限制
源于
财务报告的性质
审计程序的性质
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
第六节审计过程
1. 前言
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作为工作主线。
2. 接受业务委托
接受和保持前
执行有关客户接受与保持的程序
以获取以下信息
考虑客户的诚信
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
能够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执行有关客户接受与保持的程序的目的
旨在识别和评估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风险
考虑客户的风险
考虑自身执行业务的能力
当工作需要时能否获得合适的具有相应资格的员工
能否获得专业化协助
是否存在任何利益冲突
能否对客户保持独立性
决定接受
与客户就审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连续审计
是否需要修改业务约定条款
是否要提醒客户注意现有的业务约定书
3. 计划审计工作
包括
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4.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包括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以及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和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以及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5. 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
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包括实施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
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确定总体应对措施
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6. 编制审计报告